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植被主要类型

山西植被主要类型

山西植被的主要类型植被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要想系统地了解植被,深人地研究植被,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类造福,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进行植被分类。

我们把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两大类型。

植被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主要自然要素。

山西地处暖温带——温带,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发育的植被类型比较齐全。

各地植物种类成分及其组成群落、区域特点,时空特征和人为影响程度不同,因而其植被类型及分布地域、分布规律不同。

在一定地段上的植物结合,它具有一定的优势层片结构。

在优势层片结构中拥有共同的生态类型和生活型,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并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所以植物群落不仅包括了植物本身,而且还包括有一定的生态环境特征。

因为植物群落建群层片结构的形态和生态特点,不只是地理条件的反映,同时他又影响着植物群落环境。

根据上述对植物群落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山西植被的特点,在植被分类时,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一、自然植被分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依据1.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种类是构成一个植物群落,乃至一个植被类型的基础,一定种类的组成显示出一个群落的基本特征,而其他特征则由这一特征所决定。

特别是对群落的组成起作用的优势种和共建种,因为它是群落的主要建造者,是群落存在的前提,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一旦遭到破坏,它所创建的群落环境随之发生演替。

本书分类系统中,中低级分类单位(群系和群丛)的划分多考虑这一因素。

其次,还考虑到植物群落中的特征种或者指示植物,但必须明确这些种可以是建群种、特征种,或者是多度不太大的指示植物种。

因为它们能够反映该群落自下而上的气候条件和环境。

如陵川县峡谷中南方红豆杉林、夏县的板栗林等,虽面积不大或者很小,说明山西省存在亚热带成分的植物群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群落的外貌和结构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是植被分类的主要依据。

群落的外貌主要决定植物的生活型和生理、生育特性。

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的水平空间和其垂直结构(即群落的分层现象),它的形成是群落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既使在同一植被类型内,建群层片中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态习性一致,进行分类时,还应结合其他的习性和生活型,从全面考虑,而不单纯强调生态习性的某一个方面。

在这里我们还应该提到的是灌丛和灌草丛的归类上,根据山西的群落情况,提出了一个划分标准和依据。

按照样方统计,灌木层的优势种、建群种,或者共建种,其盖度不超过30%则为灌草丛,并以草本层的优势种,命名为某某灌草丛。

3.生态环境任何植物群落与其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进行分类时我们充分注意到植物分布的地带性,及其与具体环境的关系。

有时应用生态地理环境的特征(如地貌、土壤、气候等)来作为划分植被类型的依据。

主要是为了避免单纯的依靠层片结构进行分类,而把不同意义的生态学或发生学不同的植物群落划规为一个类型。

如草甸中的山地草甸和河漫滩草甸,采用地带并结合地貌分别划类。

又如,辽东栎是暖温带地区的代表种,其群落随生态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在南暖温带则为乔木,并组成优势群落(当然在低山部分为灌木状疏林,这是人为结果);而在北暖温带,因为热量不足,生长不良,呈灌木状。

据此,我们把它划分为两个群系,即辽东栎林和灌木状辽东栎林。

4.动态特征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在发生变化和运动中,植物群落也是如此。

比较快的变化是季节性变化(季相),比较缓慢的则是演化和演替。

如,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在灌丛地带造林,或者在晋北地区的草原上造林,且长到一定程度,从演替上讲是发展趋势,肯定发展森林植被类型,这是动态的;从静态讲,目前还是以某灌丛,或者草原占优势,其现状植被是某灌丛植被,或者草原植被。

我们在植被图中或本书类型叙述时则以某森林植被类型来叙述,力求与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生产生活紧密结合,适当考虑了植物群落的利用、改造与保护的原则和途径。

因此本分类系统实际上全面体现植物群落特征、生态特征和生产利用特征的三统一原则。

二、自然植被分类的单位和命名根据上述分类原则,山西省植被分类系统,采用了群丛、群系、植被型三个基本等级为主要分级单位,群丛组、群系组、植被型组及植被亚型、亚群系为辅助单位。

1. 群丛植被群丛是植被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它是在一定地段上或一定小环境内,拥有相似层片、结构,并在主要层片中有相同的优势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或者联合,其外貌和生态环境相一致。

它们所占的面积不会太大,尤其是我省地处黄土高原,又是个多山省份,在山地和丘陵上常由于坡向部位、海拔高度的不同,就形成不同的群丛。

2. 群系植物群系是植被分类系统中的中级单位。

凡是优势种(建群种或共建种)、优势(建群)层片相同的植物群丛联合起来就成为群系。

群系在地理分布上经常占有一定的空间。

它不仅优势种(建群种)的生活型相同,而且优势(建群)种也相同,并充分反映群系的最本质特征。

即一个群系的结构、区系组成、生物生产力,以及动态特点都是相似的。

如油松群系、栓皮栎群系、华山松群系、虎榛子群系等。

但是在建群种很多的植物群落中,就根据特征种,或按生态地理条件相同的群丛联合起来的植物群落做为划分群系的依据。

如在划分盐生草甸是以地带性来进行,因为用不同地带盐生草甸的特征比用优势种更能反映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群系是本书中主要描述的分类单位。

3. 植被型植被型是植被分类系统中的高级单位。

每个植被型的主要层或层片的优势种具有一定的植物区系特征,相同或大体相同的生活型、相似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以及相似的演替方向,从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似的能量流转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植被型是一定的气候区域的产物,就其地带性有一定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而隐域性植被是一定的特殊生境的产物。

如植被型在我省分类系统中有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灌丛等。

三、自然植被分类系统根据上述分类系统的原则,以及对植被类型单位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对三级基本分类单位的划分,要求严密一致;而对三级辅助单位的划分,则适当放宽,力求相近。

特别是结合山西省具体植被类型特点,及其自然环境条件,将山西省自然植被分类系统列表如下(其中:植被型组,以ⅰ……表示;植被型,以㈠、……表示;群系,以1.2.3……表示)。

山西省自然植被分类系统表ⅰ、针叶林(植被型组)㈠、寒温性针叶林(植被型)1.华北落叶松林(群系)(Form.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2.白杄林(Form.Picea meyeri)3.青杄林(Form.Picea wilsonii)4.含臭冷杉的华北落叶松、青杄、白杄林(Form.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Picea megeri+Picea wilsonii+Abiesnephrolepis)5.华北落叶松、白杄林(From.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Picea meyeri) ㈡、温性针叶林6.油松林(From.Pinus tabulaeformic)7.油松、白皮松林(Form.Pinus tabulaeformis+Pinus bungeana)8.油松、侧柏林(Form.Pinus tabulaeformis+Platycladus orientalis)9.白皮松林(From.Pinus bungeana)10.白皮松、侧柏林(From.Pinus bungeana+Platycladus orientalis)11.侧柏林(From.Platycladus orientalis)12.侧柏、杜松林(From.platycladus orientalis + Juniperus rigida)13.杜松疏林(From.Juniperus rigida)14.华山松林(From.Pinus armandii)㈢、暖温性针叶林15.南方红豆杉林(From.Taxus mairei)ⅱ、针阔叶混交林㈠、寒温性针阔叶混交林16.华北落叶松、白桦林(Form.Laris principi-rupprechtii+Betulaplatyphylla)㈡、温性针阔叶混交林17.油松、辽东栎林(Form.Pinus tabulaeformis+Quercus liaotungensis)18.油松、山杨、白桦林(Form.Pinus tabulaeformis+Populusdavidiana+Betula platyphylla)ⅲ、落叶阔叶林㈠、山地栎林19.辽东栎林(Form.Quercus liaotungensis)20.栓皮栎林(Form.Quercus variabilis)21.橿子栎林(Form.Quercus baronii)22.槲栎林(Form.Quercus aliena)㈡、山地落叶阔叶杂木林23.板栗林(Form.Castanea mollissima)24.山茱萸林(Form.Cornus officinalis)25.青檀林(Form.Pteroceltis turczaninouii)26.鹅耳枥、槭、榆杂木林(Form.Carpinus turczaninowii+Acer mono+Vlmuspumila)27.漆树、青麸杨林(Form.Rhus verniciflua+Rhus potaninii)㈢、山地杨、桦林28.山杨林(Form.Populus davidiana)29.白桦林(Form.Betula platyphylla)30.红桦林(Form.Betula albo-sinensis)31.山杨、白桦林(Form.populus davidiana+Betula platyphylla)㈣、平地人工林32.小叶杨林(Form.Populus simonii)33.青杨林(Form.Populus×cathayana)34.刺槐林(Form.Robinia pseudoacacia)ⅳ、落叶阔叶灌丛㈠、寒温性落叶灌丛35.箭叶锦鸡儿、金露梅、银露梅灌丛(Form.Caraganajubata+fruticosa+potentilla glabra)㈡、温性落叶灌丛36.毛黄栌灌丛(Form.Cotinus coggygria var. pubescons)37.连翘灌丛(Form.Forsythia suspense)38.牛奶子灌丛(Form.Elaeagnus umbellata)39.酸枣、荆条灌丛(Form.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Vitex negundovar.heterophylla)40.荆条灌丛(Form.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41.翅果油树灌丛(Form.Elaeagnus mollis)42.白刺花灌丛(Form.Sophora vicifolia)43.沙棘灌从(Form.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44.三裂绣线菊灌丛(Form.Spiraea trilobata)45.土庄绣线菊灌丛(Form.spiraea pubescens)46.山桃、山杏灌丛(Form.Prunus davidiana+Prunus armeniaca var. ansu)47.蚂蚱腿子灌丛(Form.Myripnois dioica)48.榛子灌丛(Form.Corylus heterophylla)49.胡枝子灌丛(Form.Lespedeza bicolor)50.照山白灌丛(Form.Rhododendron micranthum)51.黄刺玫灌丛(Form.Rosa xanthina)52.虎榛子灌丛(Form.Ostryopsis davidiana)53.小叶鼠李灌丛(Form.Rhamnus parvifolia)54.六道木灌丛(Form.Abelia biflora)55.野皂荚灌丛(Form.Gleditsia heterophylla)56.白蜡叶荛花灌丛(Form.Wikstroemia ligustrina)57.柠条锦鸡儿灌丛(Form.Caragana korshinskii)ⅴ、灌草丛58.荆条、酸枣、白羊草灌草丛(Form.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Bothriochlloa ischaemum)59.野皂荚、白羊草灌草丛(Form.Gleditsia heterophylla+Bothriochloaischaemum)60.河朔荛花、白羊草灌草丛(Form.Wikstroemia chamaedaphne+Bathriochloaischaemum)61.三裂绣线菊、白羊草灌草丛(Form.Spiraea trilobata+ Bothriochloaischaemum)62.灌木铁线莲、蒿类灌草丛(Form.Clematis fraticosa+Artemisia wpp)63.沙棘、白羊草灌草丛(Form.Hippophae rhamrcoides subsp.Sinensis+Bothricochloc)ⅵ、草丛64.白羊草草丛(Form.Bothriochloa ischaemum)65.黄背草草丛(Form.Themdea japonica)66.野古草草丛(Form.Arundinella anomala)67.蒿类草丛(Form.Artemisia spp.)ⅶ、草原㈠、蒿类草原68.铁杆蒿草原(Form.Artemisia gmelinii)69.茭蒿草源(Form.Artemisia giraldii)㈡、百里香草原70.百里香草原(Form.Thymus mongolicus)71.百里香、冷蒿草原(Form.Thymus mongolicust+Artemisia frigida)72.百里香、针茅草原(Form.Thymus mongolicust+Stipa bungeana+S.grandis)㈢、针茅草原73.针茅草原(Form.Stipa bungeana +S.grandis)74.针茅、铁杆蒿草原(Form.Stipa bungeana+Artemisia gmelinii)㈣、达乌里胡枝子草原75.达乌里胡枝草原(Form.Lespedeza davwrica)ⅷ、草甸㈠、山地草甸76.苔草草甸(Form.Carex spp.)77.嵩草草甸(Form.Kobresia bellardii+K.pygmaea)78.兰花棘豆草甸(Form.Oxytropis coerulea)79.五花草甸(Form.Polygonum viviparum+Sanguisorbaofficinulis+Pedicularis spp.+Potentilla spp.+LeonthopodiumLeontopodioides)80.杂类草草甸(Form.Aconitum sp.+Polygonum viviparum+Gentiana sp.)㈠、河漫滩草甸81.假苇拂子茅草甸(Form.Calamasgrostis pseudophragmites)82.狗牙根草甸(Form.Cynodon dactylon)83.鹅绒委陵菜、金戴戴、水葫芦苗为主的杂类草草甸(Form.Potentillaanserina+Halerpestes ruthenica+Halerpestes cymbalaria)84.罗布麻草甸(Form.Apocynum venetum)㈠、盐生草甸85.隐花草、狗牙根草甸(Form.Crypsis aculeata+Cynodon dactylon)86.獐茅草甸(Form.Aeluropus sinensis)87.碱蓬草甸(Form.Suaeda glauce)88.盐地碱蓬、盐角草草甸(Form.Suaeda salsa+Salicornia europaea)ⅸ、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89.芦苇沼泽(Form.Phragmites communis)90.香蒲沼泽(Form.Typha angustata)91.眼子菜群落(Form.Potamogeton sp.)92.慈姑、泽泻群落(Form.Sagittaria trifolia +Alisma plantago-aquatica)Ⅱ、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一、针叶林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建群种组成的各类森林植物群落的总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