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及其本质代际冲突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之一,也是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
代际冲突的重要原因就是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或者说“代沟”。
然而,对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或代沟,存在着“不可避免论”和“主观虚构论”两种倾向。
对究竟是否存在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应该作辩证的分析。
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或代沟,其本质是价值观的代际断裂,这已被一系列的实证调查所印证。
标签:价值观;代际分化;代沟;本质一、前言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是现代社会,特别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变迁的一种重要变迁形式,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代际价值观变迁的重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是20多年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正确地阐述清楚这个问题,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变迁。
二、价值观代际分化的现实存在“代沟”是一个不见于传统语言的新生词语,这是因为传统社会不常见到代沟这种现象。
那么,究竟什么是“代沟”?从一般理论视角来看,简单说来,代沟就是指代与代之间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情感体验和语言习惯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隔阂和冲突。
这种差异、隔阂和冲突因社会环境和条件的不同以及社会文化变迁的缓急而时隐时现,或转化为激烈冲突或表现为和平相处。
即使在社会平稳发展的时候,代沟也不可能完全消失,而只是更加隐蔽或表面上显得相安无事而已,“隐”并不意味着“消失”,“和平共处”并不意味着“没有差异”。
同时,代沟基本上在“差异”、“隔阂”和“冲突”等三个层面上展开,代际差异是代沟的基本层面,这种差异将导致代际隔阂,而差异发展到极端和尖锐的程度,则导致代际冲突。
社会学者周怡在对代沟的专门研究中,对代沟给出了如下定义:“所谓代沟是指由于时代和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基本社会化的进程发生中断或模式发生转型,而导致不同代之间在社会的拥有方面以及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的选择方面所出现的差异、隔阂及冲突的社会现象。
”笔者认为,这个定义是迄今为止所有关于代沟的定义中比较完整的定义。
然而,进一步的问题是:“代沟”真的存在吗?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倾向或回答:一种是“代沟必然论”,一种是“代沟虚构论”。
前者认为代沟是现代社会一种普遍而不可避免的现象。
该说在承认代沟存在的前提下,对代沟的社会意义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代沟对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而大多数人则认为代沟具有更多的负面作用,因此要善于处理代沟问题。
代沟虚构论则认为代沟是根本不存在的、危言耸听的虚幻现象,它只不过是某些人想当然的虚构。
代沟虚构论者往往认为代沟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甚至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笔者认为,对代沟是否真的存在,以及怎样对待代沟,应该抱着一种客观的和科学的态度。
一方面,代沟确实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因而也就无法回避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代际价值观的变迁也表明了这一事实,另一方面,决不能无根据地故意夸大代沟,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代沟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笔者认为,首先,不论代沟对社会到底是具有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代沟的真实存在是必须承认和正视的。
代沟的存在在社会转型或社会剧变时表现得最为明显,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往往在两代人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代沟。
由于时代的变迁,两代人的价值观念出现对立和冲突,形成一道交往的障碍,把两代人隔在时代的两端,使之不能交流,无法沟通。
“代沟”是时代变迁造成的,而时代变迁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
一般而言,老一代人代表即将逝去的旧时代,年轻人代表正在来临的新时代……代沟就是旧时代与新时代之间的界限。
从表面来看,代沟产生在一个家庭或一个社会的两辈人之间,而实际上两辈人的隔阂是时代之间的隔阂,代沟是两个时代的疏离和间断。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老一代人和年轻一代人也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导致观念和行为的冲突。
”总之,代沟作为一种事实性的存在,是变速加快的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
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是否存在代沟?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这除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有足够的经验证明外,我们还可以引证某些调查数据来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代沟的真实存在。
表1是对南京10大城区16岁以上非农业人口问卷调查的数据,所反映的是不同代的人对目前中国社会是否存在着代沟的评价。
(资料来源:周怡:《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4期)我们从表1可以看出,老、中、青三代肯定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着代沟即存在着不同代人的差异已是很明显了:回答目前整个中国社会不同代人的表现“非常一致”的即认为没有代沟的,在三个年龄组中都为0;认为“存在较大差距”的,在三个年龄组中分别为81.60%、79%、68.29%,而且年龄越轻,肯定的比例越高。
与回答“非常一致”为“0”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认为存在“根本对立和冲突”的,在三个年龄组中竟然平均达到1.76%。
有研究者于1992--1993年对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从“代际政治心理”、“代际文化心理”、“代际社会角色心理”、“代际认知情感表达方式”、“代际价值取向”、“代际婚恋家庭心理”、“代际就业心理”、“代际生活方式”等八个方面全方位地讨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代际心理的隔膜,虽然有些观点及其论证力度还有所欠缺,但作者所做的调查是可资借鉴的,其中对改革态度的代际差异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代沟的真实存在(如表2所示)表2青年与成老年对改革的态度比较(资料来源:吴鲁平:《微妙的隔膜——代际心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可见,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说,在中国最具有摸索性、探索性,因而也就对改革的性质、方向、速度等最具争议性的改革时期,青年人和成年人、老年人在对改革的态度上确实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在对改革进程快慢的认识上,青年人与成、老年人的态度有明显差异,这印证了我们在讨论代际价值观特点时所提出的观点,即青年价值观更具先锋性和前卫性,而成年人、老年人的价值观则相对而言更具保守性和稳健性。
在是否应积极投身改革的行为选择问题上,青年人与成年人、老年人的选择也相差1/4,这也说明青年人与改革是“天然盟友”。
但是,在承认存在着代沟的同时,绝不能夸大代沟及其作用。
夸大代沟与完全否认代沟一样,在理论上是脱离实际的,在方法上是形而上学的,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
因此,对代沟必须进行辩证的理解。
其一,代沟,不论是表现为代际差异和隔阂,还是以更激烈的形式如代际冲突的形式来表现,都是水平。
从本质上讲,代沟就是价值观的代际断裂。
价值观的代际断裂首先表现在以“代”为单元的价值主体对价值的不同判断、解释和评价上。
社会价值观本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价值体系,但是,不同代的人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导致社会经历不同、价值立场不同,因而对同~价值对象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价值解释和价值评价。
任何价值观念都是由其所对应的时代所决定的,这个时代就是特定价值观念的生长土壤和解释背景。
“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情况均有差异,形成为不同的解释背景,价值观念以这样的解释背景为前提,因而造成价值观念在时代之间的冲突。
”代沟无非是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在不同代的人的观念中的体现而已。
时代的不同,造成了社会价值观的代际裂变,也造成了不同代的人对同一价值现象有不同的解释。
例如,关于某种行为是不是文明行为的问题,青年一代与成年一代就可能有不同的回答。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一个学生研究小组,曾对1000余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询问的题目是:您认为在地铁、公共汽车上,乘客的哪些行为属于最不文明的?结果显示,中年人不满意程度最强烈的“不文明行为”包括: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搂搂抱抱,随意大声打手机以及当众化妆。
据此结果,许多公交公司制作了文明乘车的宣传广告,要求乘客遵守乘车规范,遗憾的是收效不大。
原来,问题出在青年人对这些成年人认定的“不文明行为”并不认同。
在另一项以东京1000余名二十来岁的青年人为对象所作的同题问卷调查中,青年人表示,在公交车上最不文明的行为是:抢在下车人之前上车,在车上吸烟以及乱扔垃圾或烟头。
青年们纷纷强调,这些不顾他人或明显污染环境的行为才是最不文明的,至于在车上亲热、打手机或化妆等,纯属“个人喜好”或“个人行为”,对旁人也不会产生任何妨碍——要是看不惯,那么掉转头不看便是,完全不必对青年人的这一行为说三道四。
对青年人的这番表白,不少人摇头叹息,认定这完全是青年人我行我素制定的“自我规范”;而青年人反唇相讥说,成年人也是按照他们自己认可的“原则”来制定他们的“行为规范”的。
可见,代与代之间对文明行为的理解和解释是大相径庭的,这是价值观代际裂变的一种典型例证,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常常可以感受到的现象。
其次,价值观的代际断裂与传统价值观的断裂互为表里、相互作用。
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更迭而逐渐成为传统价值观,而传统价值观往往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来加以传承的。
此外,在传统社会里,尽管各代人有着明显的生理和性格上的差别,但大家基本上共享着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同质性,并因此代代相传,绝少变更,老年人的价值观对社会价值观具有统合作用,各代人共享一种因袭已久的价值观,各代价值观不可能存在冲突和对立。
但是,在社会转型或剧变之时,传统价值观往往会发生断裂,传统价值观的断裂往往又会造成价值观的真空或空白状态。
传统价值观的断裂往往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成年人旧有的价值观在新的环境下出现了断裂。
在社会剧变的情况下,成年人已有的某些价值观及其更新要在“旧我”和“新我”及“新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艰难地完成,这一过程往往是要以价值观的断裂作为代价的。
这种断裂包括两种层面,一是传统价值观在代际间发生了断裂。
由于青年人所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因此,老一代人所代表的传统价值观,在青年一代那里可能会被视为阻碍社会前进的保守因素,进而成为被奚落、被批判和被抛弃的对象,传统价值观在青年一代那里开始出现断裂,这也正是青年人常常被老一代人指责为“忘本”的重要原因。
二是传统价值观的断裂,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了价值观的代际断裂,使价值观的代沟问题更形突出。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在代际价值观上有所体现,换言之,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来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