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日本庭园艺术看日本人的自然观

从日本庭园艺术看日本人的自然观


源于神社和皇家建筑的需要,后来逐渐 走向民间,形成一种建筑艺术,并不断地 吸收、融贯其他艺术的精髓,发展为具有 丰富内涵的庭园文化。这种庭园文化形 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体现了民族的 审美意识,折射和反映出民族的自然观。
一、庭园艺术创造与人的 自然观密不可分
日本民族的艺术美观强调:艺术之 道遵循自然之道;艺术借自然物的形象 姿态来抒发主体内心的情感世界;艺术 美须蕴涵禅意、禅趣。这之中蕴涵着日本 人的自然观。日本人自然观的形成是民 族审美心理的积淀成果。受中国传统文 化的影响,日本人的自然观与中国人的 自然观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与西方人的 自然观则迥然不同,这从庭园艺术中可 窥见一斑。自然的造化造就了日本人民 对自然的理解并成为日本庭园艺术创作 的源泉,如海岛景观和丘陵景观就已成 为日本自然风情的内容和庭园构思的主 题。日本作家室生犀星在其随笔《庭园》 中曾说过: “纯日本美的最高表现是日本 的庭园。”庭园的形象可以说与人的自然 观密不可分,在庭园建设中就很能反映 民族的自然观。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126
自然主义派庭园的景观是一种以一 方庭园山水容千山万水的景象。这种庭 园模仿自然,但不是原原本本地照搬自 然,而是将自然景象缩小,纳入庭园之 中,使小小的庭园成为万物竞生的自然 界的缩影。日本国土较为狭小,所以日本 人自古以来就对自然美的客观属性尤为 欣赏和强调,并更加注重事物的细部,高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二、自然主义派庭园:热爱 和尊崇自然的体现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崇拜的 国度,山川草木、风雨雷电,乃至鸟虫走 兽,无不是其崇拜对象。对于日本人来 说,自然既包括宇宙中的根本原理,同时 又包括具体的生命体现。最重要的一点, 日本人不把自然看作自己的对立面,而 是认为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 此日本文化艺术的美学原则是尊敬自 然、顺应自然,置自己于自然之中,与自 然共呼吸、同生存,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体 现便是庭园艺术。而其中的自然主义派 庭园可以说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日本人 热爱自然和尊崇自然的原始自然观。
作 者 简 介 :蒙雪雯(1975-),女,汉族,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化、中日比较文化。 125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度评价甚至崇敬无生命的美。日本人对 自然资源的珍爱可以从他们对任何自然 材料的特性挖掘中看出:草是经过梳理 精心种在石缝中和山石边的,它要突现 自然生命力的美;树是经过刻意挑选、修 剪过的,如同西方艺术雕塑般有表情含 义,置于园中,它是关键,要以一当十。太 多的人工的痕迹,反倒衬出了浓缩的自 然体验,纯净化的景象留下了大片思想 的空白,这也是东方景观的特征。日本人 相信,大自然本身已非常之美,不需加人 工的雕饰。与欧美国家整齐犹如几何图 案的庭园不同,日本自然主义派庭园是 再现自然的风景式庭园,流水、池塘、叠 石、树木、假山等配合在一起使之变幻莫 测,显示出自然界原本的风景。日本的庭 园设计与西方相比,更讲究不对称的美。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1968 年在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上宣读 了题为《日本的美与我》的答词,其中历 数日本文化崇尚自然的“无常”之美,得 意之情溢于言表,其中这样讲到日本的 庭园“:日本的庭园也是用以象征大自然 的。西洋庭园多半营造匀整,相比之下, 日本的大抵不够匀整。然而正因为其不 匀整,象征的含义才更加丰富而且深广。 当然,这种不匀整,有赖于日本人纤细微 妙的感觉得以保持均衡。试问哪种园林 营造法,能像日本园林布局那么复杂、有 趣、细致而难能?”
民族精神文化是培育、塑造审美心 理的沃土,哲学思想、宗教信仰、艺术传 统等共同构成的文化氛围丰富、更新着 审美心理结构。民族的建筑艺术等对造 就民族的心理结构、反映民族的审美情 趣和审美理想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传 统的园林、宫殿、寺庙等,都以相对稳定 的形态生动地体现出民族的实践理性精 神。日本庭园早期虽受到中国的影响,但 在经过长期发展后,却也自成一格,是一 种洗练、素雅、清幽的风格。作为民族审 美心理的一种物质化的凝固形态,日本 庭园的设计和布景体现了一种日本文化 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象,民族风格是鲜明、 独特的。日本庭园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 大自然的美,并以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 然山水的无限意境,从中可以看见自然 的生命,领略人生的哲理,汲取宗教的精 神,也折射出日本民族长期形成的自然 观。
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传入日本 后,在日本得到了变形的移植,并融化在 其独特、执著的精神铸模中。这种民族特 有的“复合变异性”,生命力极其旺盛,使 得日本文化与艺术并没有流于同化,而 是在千姿百态的世界文化艺术中独树一 帜。日本园林艺术深受中国园林建筑的 影响,但其形态更加简洁并蕴涵了禅意。 正因为如此,日本园林艺术虽源于中国, 最终却能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自 然风景园林的极端写意和富于哲理的趋 向,是日本不同于中国园林的最主要之 处,也是日本园林的主要成就之一。园林 艺术之一的日本庭园也深受中国文化的 影响,可以说是中式庭园一个精巧的微 缩版本,细节上的处理是日式庭园最精 彩的地方。日本庭园的基本特征是概括 地表现大自然,以有限的空间表达自然 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庭园中的建筑、池
从宗教色彩派庭园可以看出,日本 园林在吸收中国园林艺术的基典型化、再现自然美为特 征的写意庭园。它追求的与其说是宗教
思想,不如说是美学的境界。它的产生和 发展与日本人的民族情感有着密切的联 系,体现了民族的自然观。
四、结语
庭园艺术作为一种空间艺术,是自 然美、色彩美、艺术美的综合。日本人对 空间艺术美的追求,强调在简洁自然的 形式中寻求精神实质的东西,既追求自 然美,又追求抽象化的美。日本的庭园艺 术注重自然、简朴、单纯的美,这是日本 人的美意识和文化形态的特质。从日本 庭园艺术创造风格中不难看出艺术创造 与人的自然观密不可分,自然观影响艺 术创造,艺术反映了人的自然观。
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 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将日本园 林的创作从各种物质条件的束缚中解脱 出来。神僧们运用非常单纯的材料、极为 简练的手法,营建禅寺园林:一种观照式 的庭园,表现广大无垠的自然世界和内 心幽幻的宗教世界。宗教色彩派庭园中 的枯山水庭园是其代表。
枯山水,可以说是现代日本庭园的 精魄与灵魂。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没 有水,是干枯的庭园山水景观;就是用石 料寓意大山、瀑布,用白砂象征流水大 川、海洋,甚至云雾,即不用一草一木,以 追求抽象美。日本之所以保存、发展了枯 山水庭园,是因为日本人生活在四周被 海包围的岛屿上。大海养育着日本民族, 因此人们总想与大海同呼吸、共命运,所 以发明创造出寓海于石、砂的庭园,赋予 无生命之物以生命,给不动之物以动之 感,用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日本艺术讲 究精致,追求内涵胜于外表,知道这一 点,就不难理解日本独有的枯山水为何 被誉为日本庭园艺术的最高峰了。原本 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园艺术离不开水。 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有了 水,庭园因此润泽生辉。当 6 世纪佛教传 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 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 头堆砌出一些意境。在这样的庭园中,见 不到碧水细流,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 组合,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岛屿,还 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京都龙安寺中 的庭园布景是日本枯山水的典型代表作 之一。日本枯山水庭园能够在极小的范 围内,运用极少的造园要素,幻化为高山 大壑、万顷海洋的壮阔景观,把中国园林 对大自然写意化的缩移、模拟的创作方 法,发展到了极致,也抽象到了极致。它 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能于无 形之虚处,得山水之真趣。它是禅宗文化 在造园艺术上的凝聚,开拓了日本园林 的新领域,把日本造园艺术推向了一个 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日本庭园艺术;自然观;崇 尚自然
日本民族自古受到美丽岛国自然环 境的恩惠和培育,对自然怀有深切的爱 和特殊的亲和感情。崇尚和顺从自然是 日本民族最原始的自然观,对自然变化 和自然美的感觉特别敏锐和纤细是日本 人自然观最重要的特征。佛教传入日本 后,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日本人的原 始自然观也渗入了禅意,形成了“空寂” “枯淡”等审美意识,并对日本艺术创造 产生了深远影响。庭园艺术便是其中之 一。在日本的空间艺术中,庭园艺术占据 着重要的地位。日本的庭园模式繁多,遍 布全国各地,因此,日本素有“庭园之国” 的称号。日本庭园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
参考文献: [1] 立原正秋.日本庭园[M].东京:新潮社 ,
1977. [2] 邱 紫 华.东 方 美 学 史[M].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 ,2003. [3] 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 ——日本
人 的 美 意 识[M].桂 林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2002. [4] 寺 田 寅 彦 .日 本 人 の 自 然 観 [DB/OL].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042.
泉、岩石、植物等成为建园的基本要素, 其美学原则是顺从自然、师法自然,要与 自然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佛教在日本兴 盛,也使日本人认为大自然是超脱凡世 的,于是在日本庭园的自然美中也融入 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因而,日本庭园常被 概称为“宗教园” “僧侣园”。
日本庭园各式各样,千姿百态,从模 式上主要分为池庭、露地厅、石庭三种模 式。这几种庭园模式的共同点是通过多 种多样的具象或抽象的建筑艺术,表现 出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也体现出对自 然的凝思。从庭园建筑的构想来看,日本 庭园大致可分为两个流派:自然主义派 和宗教色彩派。自然主义派的代表是被 称为“日本三园”的水户的偕乐园、金泽 的兼六园、冈山的后乐园。宗教色彩派的 初期代表是京都宇治的平等院凤凰堂庭 院,末期代表是京都的金阁寺庭院,它们 把净土庭院和住宅庭院融为一体。这两 种庭园艺术构思折射和反映了日本民族 的自然观。
从 日 本 庭 园 艺 术 看 日 本 人 的 自 然 观
蒙 雪 雯
摘 要: 日本列岛处于优越的自然 环境中,植物种类繁多,四季景观各异。 生活在得天独厚环境中的日本人, 深深 热爱大自然, 并逐渐形成了崇尚自然和 顺从自然的原始自然观。 从文化艺术到 宗教信仰,从建筑风情到庭园设计,处处 渗透和闪现着日本人热爱自然和崇尚自 然的思想。 本文主要从日本庭园艺术构 思的两个流派的庭园设计特色中分别探 讨日本人的自然观, 从中可以看出艺术 创造与人的自然观密不可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