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交叉学科在优势学科群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作者:张引弟廖锐全李元风伍丽娟张瑞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09期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越来越紧密,从而产生了新的交叉学科。
然而,新建学科专业发展时间不长,在学生培养方式、专业运行机制、经费投入、学科专业、实验室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上各有不同。
本文试图在了解交叉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新建学科与优势学科群之间的关系及发展方向,并以C大学油气储运学科和优势学科群为案例,提出新建学科只有找准定位,在和优势学科群协同和竞争中规避劣势,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才能求得发展。
并为C大学油气储运学科的发展和建设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建交叉学科优势学科群油气储运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3.018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New Interdisciplinary in theConstruc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Disciplinary Groups——Take C University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Discipline as an exampleZHANG Yindi, LIAO Ruiquan, LI Yuanfeng, WU Lijuan, ZHANG Rui(Petroleum Engineering College of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100)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echnology, cross-cutting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disciplines more closely, resulting in a new cross-disciplinary.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isciplines is not long, the student training methods, professional operation mechanism,funding, disciplines, laboratories and teaching staff and other issues are differ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s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ross-disciplinary, and further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new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benefits between groups, and the C University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disciplines group as an example, proposed a new discipline only identify positioning, to avoid 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 of discipline in the group collabo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terdisciplinary advantage to achieve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C university disciplines gives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new interdisciplinary; advantages discipline group;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disciplines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社会和科技发展变化以及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科交叉的动力来自学科系统自身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内部规律,并通过以知识为要素的课程传递给交叉学科专业。
来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产实践的推动催生了交叉学科专业,又间接促进了学科交叉的深化与扩展。
①1 新建交叉学科的特点交叉学科是在两种以上单一学科基础上,由不同学科领域、分支学科及部门相互交叉融合并依赖的新学科体系,一般具有跨学科性、多学科综合协同交融性、创造性和互补性。
例如,油气储运学科就是在经济、社会及生产实践三者共同推动之下而派生出来由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流体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及化学工程等学科交叉而成的新学科。
然而,新建学科专业发展时间不长,在学生培养方式、专业运行机制、经费投入、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上各个新建学科专业有所不同,需要继续探索。
但是大部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学校经费投入不足、资源短缺、生源质量总体偏低、本科教学任务繁重、学科建设较难推进及人才引进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下面以C大学油气储运学科为例,说明新建交叉学科在优势学科群建设中的机遇及挑战。
2 C大学油气储运学科与优势学科群建设现状所谓学科群,是指以某一个或几个重点学科或优势学科为核心,围绕与其相近和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建立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支持、互相依托的学科群体。
C大学优势学科群主要由4个院系构成,2002年C大学组建合并时总科研经费为4802.4万元整,而优势学科群(下文以YS学科群来代替)科研经费为4006.2万元,占全校科研经费的83.4%。
近3年以来,C大学YS学科群科研经费占全校82.5%、成果数量占54.7%,和刚合并建校时相比略有下降,但是学科优势也比较明显。
因此,C大学YS学科群在本校优势明显。
然而,C大学YS学科群目前发展遇到的问题也明显,下面以能说明科研水平质量高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为例,如图1、图2所示,图1是2012-2014C大学YS学科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数量及获批情况与全国平均资助率的比较,从图1可知,C大学优势学科群的申报数量和资助率都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开始资助率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平均资助水平。
图2为近3年C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的立项数与YS学科群立项数的一个比较图,从图2可知,YS学科群近3年所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占C大学立项数的40%以上,但是2014年较2013年而言有所下降,这一数据说明了YS学科群学科优势明显之外也反应出一个问题,YS学科群高级别项目增速放缓,缺乏新的增长点,研究成果与总的经费数量不成正比。
而C大学油气储运学科就设在YS学科群内的一个学院,从2003年开始办学,迄今为止有11年的办学历史,在教学梯队、科研梯队以及实验室建设方面进展缓慢。
目前科研项目方面,代表性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油重大专项及吐哈油田公司多相流实验平台建设。
已发表教科研论文90余篇,其中SCI18篇,EI26篇;编写教材8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优秀软件一等奖1项、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电力公司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1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2次;参加校级讲课比赛获奖1次;指导学生获得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5次。
目前,油气储运学科不具有YS学科群的优势,但YS学科群发展短板却存在。
3 YS学科群的发展方向及油气储运学科的定位与发展3.1 YS学科群发展建设建议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科水平,培养优势学科,发展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构造具有特色的学科群。
②C大学YS学科群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成果的数量和水平是学科建设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科研成果数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科研经费、项目层次及数量;科研成果水平主要是指获奖数量和层次、科研论文及专著数量与质量。
学科发展和建设主要是指科研建设,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是学科建设的生命。
对于C大学YS学科群而言应集中优势资源实现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获取大成果,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形成真正的创新团队,注重学科综合的放大效应。
鼓励教师多进实验室,多走出去开展学术交流,多发高质量的文章,多参与行业内教材编写,多出成果,提高学校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2)促进知识的转化与应用。
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应该将科研成果转化社会生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以求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服务型的,直接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创造物质财富。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另一个是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的优质资源,为培养人才服务。
(3)加大基本条件建设。
学科群基本条件建设主要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硬件建设主要是指实验室、网络资源及图书等资料;软件条件主要包括学术氛围及管理两个方面。
对于C大学YS学科群而言,建设的重点无疑是实验室建设。
不但要形成科研平台,并且要发展特色专业性实验室建设。
同时要注意校园软环境的建设,完善学校管理体系,使管理政策具有连续性,让科研工作者具有尊严感,真正实现学校以学者、学生和学术为核心。
(4)推进认识的积累及科研方向的凝练。
学科建设不仅要重视学科发展前沿的突破,更要重视吸收和综合本学科已有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是学科共有的,是人类共有的知识宝库。
③掌握本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学科前沿的动态及学术成果,并及时地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才能使学术方向在学科建设中更加清晰,更具特色,不断创新。
(5)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学术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功能。
培养一定数量,并且在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上合理、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是学科建设的另一核心。
造就和形成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④高校的核心目标是人才培养,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因此,要重视本科教育,加强人才的培养力度,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