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上皮细胞高度病变
病因
治疗
1、放射治疗:这是子宫癌的治疗方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目前一般采 用放射治疗(腔内镭疗加体外照射)及化疗。子宫内膜癌常见的 发 病 部 位是盆腔,阴道穹窿部及隔。若为盆腔复发者,子宫切除术后未行放 射的病人,此时应先放疗。
2、激素和化学治疗:孕激素治疗的优点是不良反应小,特别是无一般 化疗药物抑制骨髓的严重不良反应,且应用方便,不需住院治疗。这 也是常见的子宫癌的治疗方法。
总结
宫颈cin会持续发展,甚至会癌变; 通过症状表现,确认疾病的存在,进而及时治疗; 治疗方法多样化,患者就诊应切合实际需要; 做好预防等保健措施,呵护宫颈健康。
(2)阴道排液: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晚 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3)晚期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 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 竭症状。
预防宫颈CIN
一:开展防癌宣传普查,加强卫生医学知识、教育有更年期异常出血、阴道排液、合并 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妇女,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早期诊断。
二:治疗癌前病史,对子宫内膜有增长生过长,特别是有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积极给予 治疗,严密随诊。疗效不好者及时手术切除子宫。若患者已有子女,或无生育希望或年 龄较大者,可不必保守治疗。直接切除子宫。
非典型增生如合并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则癌变率更高(高 危型 HPV 为 16 , 18 , 33 型)
症状
(1)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 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袭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 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外生型较早出现阴道出血症状,出血量多;内生型较晚出现 该症状。
非典型增生从基底层开始,逐渐向表层发展,若上皮全层皆为异型细胞所代替,则为原位癌。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 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统称为CIN。根据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围, CIN 分为Ⅰ 、Ⅱ 、Ⅲ 级。
CIN Ⅰ 级(轻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 1/3 区。
CIN Ⅱ 级 ( 中度非典型增生) :异型细胞占上皮层的 1/2~2/3 ,异型性较 Ⅰ 级明显。
鳞状上皮细胞高度病变
北京武总二院宫颈癌前病变诊疗中心 主讲人:朱登吉
CIN
医学中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的缩写(CIN),即宫 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前病变,由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 所致。
CIN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它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癌前病 变在相当长时期是可逆的,由癌前病变发展到侵润期,约需8~10年, 甚至20年。
三:有妇科良性疾病时,最好不采用放疗,以免诱发肿瘤。
四:严格掌握雌激素使用的指征,更年期妇女使用雌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应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同时应用孕激素以定期转化子宫内膜。
五: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有密切随访或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后应密切定期随 访,争取及早发现有无反复,约75%~95%反复发货是在术后2~3年内。常规随访应包括 详细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症状)、盆腔的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x光胸片、血清ca125检 测及血常规、血化学检查等,必要时可作ct及mri检查。
CIN Ⅲ 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异型细胞超过上皮层的 2/3 者为重度非典型增生;达全层者为原位癌; 异型性较 Ⅱ 级明显,核分裂像增多,原位癌可出现病理性核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镜下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 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3、CIN生物靶向细胞疗法:此疗法以生物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分解细 胞,深入病灶清除患者体内hpv病毒,从而达成标本兼治的目的。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结合放疗的效果比单纯手术对于子宫癌的治疗 为好。当子宫腔直径>10cm时,亦以此结合疗法为宜。多数专家赞成行 全子宫切除术,但因子宫肉瘤可有宫旁直接蔓延及血管内瘤栓,故应 尽可能作较广泛的子宫切除术,而不一定摘除盆底淋巴结。对子宫内 膜基质肉瘤,有主张术前先行宫腔镭疗,再作全子宫切除术。这同样 属于常见的子宫癌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