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园沟通与家教指导

家园沟通与家教指导


行为训练法
实施策略: 1.正强化法:是行为矫正中最基本的方法,又称阳性强化法 或积极强化法。当学前儿童某一正常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 “奖赏”,以建立正常行为 2.惩罚法(又称厌恶疗法):指学前儿童出现某一问题行为 后,立即使之受到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或失去正在享用 的“私有财产”,将问题行为与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 合起来,经多次重复后,问题行为的发生率逐步降低,甚至 消除。一般来说,惩罚法需要与其他行为矫正法和教育配合,
才能全面纠正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
行为训练法
3.负强化法:指学前儿童出现某一正常行为时,就可避免不 良的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久而久之,该正常行为的 出现率就会提高,而与之对应的问题行为就会减少或消失。 选择厌恶刺激,必须使学前儿童产生一定的不适感,并能在 正常行为出现时立即终止。选择的厌恶刺激,必须是不会影 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的。 4.消退法:将过去曾不断得到强化的问题行为,通过消退程 序(既停止强化),使问题行为的发生率降低,最终消除已 建立的问题行为。
某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
1.新生家长见面会 2.定期举办家教讲座 3.个别交谈 4.电访、家访、家长手册及园刊、宣传橱窗 5.设立亲子教育热线 6.家长开放日 7.社区家长工作 8.开发家长资源,拓宽家园互动的渠道 9.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展示孩子的进步。
某幼儿园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1.从源头抓起,办好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2.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上下功夫 3.加强情感注入,弥补缺失的亲情 • 开展“老师妈妈”帮扶活动 • 开展同伴互助活动 • 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儿童与父母间沟通桥梁 4.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环境熏陶法
实施策略: 1.创造良好家庭心理环境,营造民主和谐家庭氛围 2.制定科学合理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提高家庭成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家风 4.杜绝和减少家庭环境中的负面精神污染 5.合理规划功能布局,打造安全舒适家居空间 6.利用环境中多种材料的提供,为孩子创设丰富多 彩的探索机会。
三、家庭教育指导
(二)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内容:
• 1.向家长介绍、提供有关儿童发展、幼儿园教育 和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
• 2.介绍幼儿所处年龄段在生活、游戏和学习中以 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供 家长参考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 3.家园合作共育的知识和要求; • 4.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幼儿园中心工作与家长交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有关内容解读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
(1)指导留守儿童家长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监护的应 尽责任;建议家长中尽量有一方在家照顾儿童 (2)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或被委托监护人重视儿 童教育,多与儿童交流沟通,对儿童道德发展和精 神需求给予充分关注。
案例分享
• 案例一:某园 3-6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 案例二:某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 • 案例三:某园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 • 案例四:某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方法 • 案例五:某园对祖辈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
二、家园沟通
(一)与家长沟通是幼儿教师必备能力 (二)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 (三)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四)家园沟通的方式
(一)与家长沟通是幼儿教师必备能力
•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2010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 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二)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
1.家园沟通双方地位不对等 2.家长接受沟通的机会不均等 3.沟通内容缺乏全面性 • 如:侧重孩子不足;侧重智力发展 4.沟通方法缺乏艺术性、同理性 • 如:沟通缺乏“共情”。
(三)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 1.了解是沟通的前提 • 2.沟通需要技巧 • 尊重信任、平等待人 • 耐心聆听、将心比心 • 深入浅出、关注全面 • 方法灵活、统筹兼顾。
坚持“多向互动”原则
1.教师和家长互动; 2.家长和孩子互动; 3.家长和家长互动。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有关内容解读
2.0—3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
指导家长:
(1)母乳喂养,增强婴儿免疫力; (2)主动学习,掌握儿童日常养育和照料的科学方法; (3)设定生活规则,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4)加强感知训练,提高儿童感官能力,预防儿童伤害; (5)关注儿童需求,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好奇心; (6)提供言语示范,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 (7)加强亲子沟通,养成儿童良好情绪; (8)帮助儿童适应幼儿园生活。
• 与性格不同的家长谈话:
家长 随和型
教师 创设友善环境,多以商量口吻
表现型
赞赏积极表现,多注意倾听
分析型
预约时间,多谈事例
支配型
坚决果断,用词恰当
(四)家园沟通的方式
• 家庭访问 关键词:入园前、入园后,全面的、个别的 • 个别谈话 关键词:来园、离园时,或者预约面谈 • 家园联系册 关键词:书面个别交流,幼儿成长记录 • 网络互动 关键词:论坛、电子邮件、QQ、微信、等 • 家长园地、栏 关键词:文字、图片、 幼儿作品、等 • 电话、信件、便条
• 早期性: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 连续性:家长是终身教师 • 权威性:父母的教育易于被接受和服从 • 针对性:一对一、及时、直接、随机教育 • 生活性:生活即教育、遇物则诲。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 1.家长的家教观念有待提升 • 主要问题:缺乏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 2.家长的家教内容有待与教育机构同步 • 主要问题: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能力 • 3.家长的家教方法有待改进 • 主要问题:重言传,轻身教;随意性大。
榜样示范法
实施策略: 1.家长应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做好表率 2.选择学习榜样激发孩子产生情感推动力 3.善于指导孩子向同龄榜样学习。
正面引导法
实施策略: 1.善于发现孩子优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 2.多与孩子沟通,多采用讲道理的说服法 3.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教育方式。
随机教育法
实施策略: 1.抓住随机教育,激发孩子美好的情感 2.生活中注意挖掘和发现教育契机 3.及时解决孩子的疑问 4.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有关内容解读
流动人口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
(1)鼓励家长勇敢面对陌生环境和生活困难,为儿 童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2)鼓励家长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为儿童 创设宽松心理环境 (3)鼓励家长多与儿童交流,多了解儿童思想动态 (4)鼓励家长加强自身学习,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观 (5)鼓励家长多与学校加强联系,共同为儿童创造 良好学习环境。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有关内容解读
3.4—6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
指导家长: (1)加强儿童营养保健和体育锻炼; (2)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3)抓好安全教育,减少儿童意外伤害; (4)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5)增强儿童社会适应性,培养儿童抗挫折能力; (6)丰富儿童感性知识,激发儿童早期智能。
(四)家园沟通的方式
家长开放日 亲子活动 家长会 家长沙龙 家教咨询 家长学校 家长委员会 爸爸妈妈老师。
三、家庭教育指导
(一)教师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 • 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 家教指导的研究者 • 家长施教的合作者 • 家长参教的评价者 • 家长意见的采纳者 • 家长心声的倾听者 • 家庭隐私的保护者。
与家长谈话技巧:
• “渐进”式:
• A:充分肯定幼儿长处 • B:善于听取家长倾述 • C:巧进逆耳之言
• “三部曲”式:
• A:优点 • B:缺点 • A:优点 。
与家长谈话技巧:
• 与教育观念不同的家长谈话
• 教育观念陈旧 • 教育观念现代
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 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
与家长谈话技巧:
换意见;
• 5.指导家长提高个人的一般素质和教育素质。
三、家庭教育指导
(1)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儿童 的年龄特点; (2)有关儿童保护和教育的法规政策和文件; (3)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进度、活动 安排和要求以及幼儿在园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的 情况; (4)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包括家庭教育的 内容、方法在内的教育行为等有关知识。
家园沟通与家教指导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勤
家园沟通与家教指导
一、有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二、有关家园沟通 三、有关家教指导 四、案例分享
一、有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全国妇联2010年调查发现
46.1%的0-3岁儿童家长反映 • 缺乏儿童日常养护、护理技能 • 与长辈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同 •0.6%的4-6岁儿童家长 • 担心孩子受到意外伤害 • 担心孩子成长缺少同辈群体 • 缺乏儿童日常养护和护理技能 • 与长辈教育观念不一致。
三、家庭教育指导
(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有关内容 解读 ·1.家庭教育指导三原则 ·2.0—3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 ·3.4—6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 ·4.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要点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有关内容解读
1.家庭教育指导三原则:
• 坚持“儿童为本”原则 • 坚持“家长主体”原则 • 坚持“多向互动”原则
某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方法
一、进行幼儿家教现状调查,为家教指导提供依据 1.初次接班时进行全面调查 (如:普遍家访 、问卷调查 、评估幼儿 等) 2.做有心人,与家长接触中了解情况 二、全方位、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家教指导 1. 全面指导(如:家长会、开放活动等 ) 2. 个别指导(如:家访、约谈、来离园交谈等) 3. 随机指导(如:家园联系册、家园园地、栏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