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二战后的世界发展与演变(课件)(66张)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二战后的世界发展与演变(课件)(66张)
10.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盛行于 17、18 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 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 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了资本原 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 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 贸易,盛行于 19 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 发展的要求。
(2)第二次经济政策调整(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初)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的 “滞胀”困境,英美等国大刀阔斧地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这次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有: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 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 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推行以股权分散化为特征的“人民资本 主义”;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刺激投资等。
(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 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4)混合经济政策: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 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 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8.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原因、阶段和特点 (1)原因 ①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扩大。 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推动。 ③国际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国际斗争的重点逐渐转向经 济和科技领域。 ④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段 ①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主要出 现在欧洲。 ②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方面,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 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 纷纷出现。 ③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区域集团化发展掀起了新的浪潮, 进入了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 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9.经济全球化的阶段特征 (1)探险时代(1500~1750 年) ①经济上出现“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及商贸中心转移, 商贸制度创新,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并扩展。 ②国际关系上一个以近代欧洲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 开始形成但不具有全球性。 ③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体系逐渐出现。宗教、革命等思想 在新旧大陆之间传播。 ④全球联系主要限于贸易层次,全球性交往的紧密性和普 遍性较低。
11.美苏争霸 (1)第一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既有缓和 又有争夺,美国占优势地位。 ①在缓和方面:1955 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 了对奥和约。同年,苏联与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 年, 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②在紧张方面:1961 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 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 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霸权的道路,同时也表 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3.二战后美国霸权的表现
二战后,美国在全世界建立了 500 多个军事基地,是唯 美国的政治 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利用“反殖民主义”打击英法等
军事霸权 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反共产主义”与苏联“冷 战”对峙 二战后,美国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布雷顿森林
美国的经济 体系和关贸总协定,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经济领域内的
(3)争夺经济主导权: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 排苏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苏联在这一斗争中明显处 于劣势,这也是最终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4)争夺科技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在航 天、航海、生物、计算机等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一 竞争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2.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 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 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 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历史解释更明晰
1.美苏“冷战”的表现 (1)争夺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利用政治、经济、 军事和文化手段在欧洲进行争夺,结果在欧洲形成了两大阵营 对峙的局面,西欧受美国控制,东欧被苏联控制。欧洲是美苏 争夺的重点。 (2)争夺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了 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崩溃,美苏两国积极争夺对这些新兴独立国 家的控制权,导致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战后雅尔塔体系 由美苏合作转向两大阵营对峙,世界形势由
确立到 20 世纪 50 缓和转向“冷战”;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
年代中期
两极格局形成
从 20 世纪 50 年 两大阵营分化;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
代中期至 60 年代 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
末期
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从 20 世纪 70 年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资
(3)居民生活上的逆城市化。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和交通 运输业的发展,大城市人口向小城镇或者乡村转移,缓解了城 市的就业和环境压力,工业革命后,首次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
(4)资本结构上的社会化。二战后,股份化企业继续发展, 随着股票市场的日趋完善,企业所有权进一步分散,单一所有 者的企业成为个例,大部分企业成为社会的公共产品,资本社 会化趋势更加明显。
(4)网络时代(1945 年至今) ①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时代。科学技术对贸易全球化,生产、 金融、消费的全球化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②经济全球化空前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从关贸 总协定到世贸组织,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③全球政治体系由统治转向治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的调整,各种国际组织出现,国家间利益调整通过协商解决, 遵守制度安排。 ④网络社会迅速崛起。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力度空 前加强。
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 改变相联系。
5.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1)第一次经济政策调整(二战后初期至 20 世纪 70 年代)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罗斯福新政实施了国 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府职能急剧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 范围较广、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 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国民收入再 分配等。
(5)财富分配上的社会化。二战后,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 国家通过税收等手段将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保证了社会低 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缓和了社 会矛盾,刺激了社会消费。
(6)企业管理上的专业化。二战后,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 大,企业的管理日渐繁杂,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日渐分离,一 批经过专业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 经营管理水平。
代初到 80 年代中 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
期
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从 20 世纪 80 年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
代中期至 90 年代 局终结
初
20 世纪 90 年代以 来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2)规律 ①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 发展的变化。 ②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 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 本因素,而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的平衡是相对的。 ③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 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本国或国家集团 的安全利益。
6.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 (1)对外政策上的非殖民化。二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建 立的殖民体系崩溃,殖民地纷纷独立,西方国家转而依靠雄厚 的资本和技术优势继续剥削亚非拉国家,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 经济秩序。 (2)经济结构上的后工业化。二战后,西方国家大力发展以 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主导,西方 传统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方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化进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的转移。
(3)第三次经济政策调整(20 世纪 90 年代初) 这次调整的背景是西方国家经过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 反通货膨胀政策以后,普遍陷入“双高”状态,即政府公共财 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公共债务居高不下。这次调整遵循“宏 观调控、微观自主”的原则,一手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开 支,另一手调整税收,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与投资。其 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通史整合(十二) 二战后的世界发展与演变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 政治 了长时间的“冷战”;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
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 趋势加强。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 经济 展趋势;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 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 思想 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 文化 的发展。
(3)特点 ①组建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由小到大。 ②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 主的体系。 ③区域经济集团化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济一体 化乃至政治、安全、军事一体化为目标。 ④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部,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往往发 挥主导作用。 ⑤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内、对外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双重作 用。
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 展滞后
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改革
劳动者 地方、企业和个人的 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
态度 生产积极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