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教学过程知识与技能(1)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难点归纳近代思想的演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北京大学,戊戌变法唯一留下来的见证;蔡元培,将北大推向中国现代化前沿的大教育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至今影响着教育界;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根据地,汇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向旧文化提出了最坚决的批判。

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新课学习一、陈独秀与《新青年》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条件(1)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人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3)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2)《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0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攻人旧文化的中心堡垒。

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3)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北京大学从“官僚养成所”一变而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新青年》的带动作用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新潮》《少年中国》《国民》等刊物都受到渴求新知识、新思想的民众的欢迎。

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重点难点突破1.《新青年》简介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月刊。

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般笼统地称为《新青年》,1916年底迁到北京。

这个刊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923年6月,《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一直到1926年7月停刊。

2.蔡元培简介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

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是因为没有培养革新人才,于是决心兴办教育,并创立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作为培养革命人才和进行活动的机关0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

他站在维护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3.陈独秀简介陈独秀,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清末秀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早年曾接受康梁的维新思想,后留学日本,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辛亥革命后,面对日趋黑暗的社会现实,他认为中国人没有觉悟是“造成今日危殆之势”的根本原因,指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主张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把人民从专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政治、经济等诸种解放与思想解放是什么关系?思想解放是政治、经济等解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会推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反过来,政治、经济等的解放又会为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创造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封建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封建思想毒害了许多人的心灵,辛亥革命之前,不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束缚人们的头脑,于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发生了。

请回答: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哪里?现阶段国内一些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提出了“全盘西化”的口号,为什么是错误的?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全盘西化”中的“西”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

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新文化运动后期所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使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并以此为指导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二、“德先生”与“赛先生”1.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陈独秀借用这两个词的英文发音(dem。

cracy和sclence),形象地称它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2.民主的内容新文化人士宣传的民主思想,涵盖的范围较广,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3.科学(1)主要内容:当时提倡的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2)影响:①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用来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②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有力地打击了民国初年社会上仍大量存在的迷信现象。

③随着科学影响的扩大,科学知识也逐渐得到普及,人们对科学的重要性已不再怀疑,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重点难点突破民主与科学民主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当时陈独秀等人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在中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治,他们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坚决反对专制,希望以此来争取实现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陈独秀认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当时,在《新青年》杂志上刊载了许多宣传无神论、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来驳斥神鬼迷信的文章。

陈独秀认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目的是医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在封建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的中国,提出鲜明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具有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

但是,他们倡导的民主与科学仍属于以西方民权、平等的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范畴。

而且,陈独秀等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当作医治中国一切黑暗的良药,是偏激的。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

吾今以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事实之发现。

……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民主”与“科学”口号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有何意义?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军阀割据造成的灾难,中国社会极端黑暗。

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在社会上出现了复古主义逆流。

在这种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打出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具有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

三、“打倒孔家店”1.新文化运动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1)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2)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3)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2.陈独秀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宪法者,全国人民权利之保证书也,决不可染以优待一族、一教、一党、一派人之作用”,“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人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这实际上是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批判旧礼教、旧道德的意义(1)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批判,其意义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

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事实上,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动因与文化内涵。

(2)“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3)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于今天吗?(1)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曾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但是,这拿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2)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

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