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完整版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完整版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七章?病机一、选择题(一)A型题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饮食习惯D.生活与工作环境E.体质与精神状态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食失调D.气血失常E.脏腑功能失调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A.邪气强盛B.正气不足C.邪胜正负D.正虚邪不胜E.正胜邪衰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邪气B.正气C.地域因素D.饮食习惯E.生活和工作环境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除E.饮食不慎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A.正气的盛衰B.邪气的性质C.感邪的轻重D.禀赋的强弱E.邪正斗争的胜负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8.并病是指: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B.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E.气血两燔9.合病是指: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10.“重感冒”指: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复感邪E.肺卫同病1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气郁化火D.瘀热在里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1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虚阳亢1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D.阳损及阴E.阳长阴消1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阳亡失15.《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16.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房劳过度而耗伤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E.思虑无穷而暗耗17.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内脏下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子宫脱垂E.久利脱肛18.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C.气不摄血D.气随血脱E.气血两虚19.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燥热之邪灼伤B.五志过极化火耗伤C.忧愁思虑而暗耗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20.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阳时最多见:A.热汗多B.身热肢冷C.畏寒蜷卧D.气喘E.脉数疾21.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阴时最多见:A.烦躁不安B.面色苍白C.冷汗淋漓D.脉微欲绝E.以上皆非(二)B型题A.感受阳邪B.正气的强弱C.体质的强弱D.感受阴邪E.邪气的种类与性质1.病情的轻重主要与什么有关:2.疾病的病位主要与什么有关:A.饮食不慎B.情志失调C.劳逸失度D.邪未尽除E.新感病邪3.最易引起气机失调而发病的是:4.疾病复发的最基本条件是: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A.气陷B.血热C.出血D.气脱E.血瘀4.气滞会引起:5.大出血会引起:6.气不摄血会引起:A.痰涎壅盛,咳嗽气粗B.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水肿C.大实之病,反见赢状D.久病心悸,面憔体倦E.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满痛喜按7.病机属真虚假实的是:8.病机属虚的是:9.病机属真实假虚的是:A.邪正盛衰变化B.身体素质C.生活状况D.地区方域E.失治误治10.对疾病传变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11.对病理“从化”有重要影响的是:12.导致损伤人体正气,助长邪气,变证迭起的是:(三)D型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A.正气B.邪气C.体质D.精神状态E.饮食习惯2.决定体质强弱的主要因素:A.精神状态B.先天禀赋C.生活习惯D.饮食营养E.劳逸适度3.疾病的轻重,除机体的正气状态外,常与什么有关:A.邪气的种类B.邪气的性质C.感受阴邪D.感受阳邪E.治疗不当4.属气机升降失常病机的是:A.气闭B.气脱C.气逆D.气滞E.气陷5.阳盛格阴出现真热假寒,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A.壮热面红B.呼吸气粗C.烦躁不安D.四肢不温E.脉象沉伏6.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A.四肢逆冷B.畏寒蜷卧C.口渴D.面色泛红E.脉微细7.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热象B.很重的虚寒证C.寒热错杂证D.实寒证E.真热假寒证8.阳盛格阴,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寒象B.虚热证C.寒热错杂证D.实热证E.真寒假热证9.形成阴阳两虚病机的是:A.阴虚B.阳虚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阴阳格拒10.在疾病过程中,其病理状态属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是:A.大实有赢状B.至虚有盛候C.由虚转实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11.机体阴液不足,一般以下列哪两脏为主:A.心B.肝C.脾D.胃E.肾(四)X型题1.发病类型包括:A.感邪即发B.伏而后发C.徐发D.继发E.合病与并病2.正气抗邪主要表现于:A.抵御外邪的入侵B.病位的浅深C.疾病的不药而愈D.病情的轻重E.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3.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A.邪未尽除B.正虚未复C.诱因D.情志不舒E.气血失和4.中医病机学说的病理观认为:A.疾病是单纯的局部病变的病理过程B.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C.疾病是无局部症状的全身性病变的病理过程D.疾病是局部和全身综合的病理过程E.全身性疾病常通过局部反映出来5.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A.表虚里实B.上实下虚C.至虚有盛候D.表实里虚E.上虚下实6.可造成实性病理变化的有:A.经络闭塞B.久病耗精C.脏腑功能亢奋D.气机阻滞E.脏腑功能减退,病理产物凝结7.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A.食积郁而化热B.外感温热之邪C.血瘀化热D.寒邪入里化热E.五志过极化火8.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证,所见真寒表现是:A.脉大而无根B.精神萎靡C.畏寒蜷卧D.脉微欲绝E.面色苍白9.在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变中,以哪些脏腑升降失常最为重要:A.肺B.肝C.脾D.胃E.肾10.气逆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肾B.心C.肺D.肝E.胃11.形成气随血脱病理的原因有:A.外伤大量失血B.肝病呕血C.月经淋漓不断D.妇女崩中E.产后大出血12.津液的排泄与输布障碍,主要产生哪些病理改变:A.湿浊困阻B.肌肤肿胀C.痰饮凝聚D.水液贮留E.气滞血瘀13.实证临床可见到:A.二便不通B.脉实有力C.瘀血内阻D.心悸气短E.水湿泛滥14.导致气逆的主要原因有:A.情志所伤B.饮食寒温不适C.水湿停滞D.瘀血内阻E.痰浊壅阻15.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主要的病理变化有:A.水停气阻B.血瘀水停C.气随津脱D.津亏血瘀E.津枯血燥16.内燥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A.心B.肝C.胃D.肺E.肾二、填空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和。

2.正邪相搏,则不发病,则发病。

3.中医学认识发病既强调,又重视在发病中的作用。

4.疾病复发的最基本条件是、等。

5.伏而后发,是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于体内,其后过时而发病。

6.中医发病学的基本观点是:“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

7.徐发与致病因素的种类、以及因素等密切相关。

8.继发,是指在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疾病。

9.引起复发的机理是余邪未尽,,同时有的作用。

10.病机学说,即研究和______的学说。

11.病机,是疾病的临床表现、______和_______内在根据。

14.基本病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正邪之间的矛盾斗争关系主要体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16.所谓实,邪气实也,或外闭于_________,或内结于________,或______,或_________等。

17.实性病变,常见于外感六淫的________,或由于__________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内伤病证。

18.《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_______,______则虚。

”20.《素问·调经论》曰:“阳盛则外_______,_______则内寒。

”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胜则_______,阳胜则_______。

”22.《素问·调经论》说:“_______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27.脏腑功能活动中,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可具体表现在肺的__________、_________;脾的________;胃的_______等方面。

28.湿浊困阻病机,多由_______能减退,_______,久则聚积而成。

29.同为湿邪,阳热之体得之,往往湿邪_______,形成“湿热”;若阴寒之体得之,则湿邪_______成为“寒湿。

”30.同样感受燥邪,阳热之体得之则_______,而成“温燥”;阴寒之体得之则_______,而为“凉燥”。

31.病证由寒转热为阳长阴消,表示_______,_______,于证为顺。

由热转寒,为阴长阳消,表示______,_____,于病为逆。

32.气闭病变产生的原因,多由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等阻滞气机出入所致。

33.气脱形成的原因,多由于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或_______长期消耗,正气衰竭;或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致使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所致。

34.亡阳时,全身属阳的功能衰竭,而以温煦、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的衰竭最为突出。

35.亡阴时,全身属阴的功能衰竭,而以______、_______与_______等功能衰竭最为明显。

46.由于内风与的关系密切,故又称或。

49.内寒多责之于,,,且与关系密切,尤以虚衰为关键。

50.内寒的特点主要是以为主;外寒的特点主要以为主。

52.由于内湿多因,故又称。

53.内湿为水液代谢失调的病理产物,虽与、、有关,但与的关系最为密切。

55. 是内燥的病理特点。

三、判断题1.邪气是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2.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3.食复是指因饮食因素而发病者。

()4.合病是指感受两种以上的邪气而发病。

()1.病机,即病因作用于人体,机体某些生理状态被破坏,且自身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

()2.《理虚元鉴》提出虚证病机本于肺脾肾之论点。

()3.中医病机学说是立足于整体联系的病理观认识和研究疾病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