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班级管理初探

初中班级管理初探

初中班级管理初探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培养良好道德观的场所,而班主任则是这个集体的核心。

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活动,从生活到思想,班主任的任务丰富而繁重。

班主任的工作对保证本班的教学质量。

良好的班风和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制定计划,有序管理
管理实践的运作必须有科学的计划引导。

鉴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班级管理具有周期性(以一学期为一周期)、阶段性的特点,班级管理计划一般分为整体计划和阶段计划两类。

1.制定整体计划。

整体计划是指初中三年的整体设计。

制定时一定要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提出管理的宏观目标。

比如,可以这样制定初中三年整体计划:三年内要建立一个全面发展、健康活泼的班级集体。

总目标确立之后,还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阶段、个体的认识规律、个体素质,按学年、学期切分为若干个梯级的具体目标。

在每个目标下又把内容切分为若干方面,从而构成“三年初中班级管理目标一览表”。

值得注意的是,学年、学期目标要有层次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目标尽量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切莫拔苗助长,拉牛上树。

2.制定阶段计划。

阶段计划是为完成整体计划的任务而制定的,主要针对近期管理工作而设计的。

内容一般包括:管理口号、管理组织、管理程序、管理手段等几个方面。

阶段计划的制定也必须从学生实际、管理规律出发。

在具体安排时,必须注意管理的渐进度,既有最高要求又有最低标准,考虑到先进生和后进生,一步一个脚印。

同时阶段计划要切忌形式单一。

再有,为确保计划的严谨、适时、适量、适度,班级管理者必须多听取师生建议,保证在执行中能够及时修改补充。

二、营造氛围,培养人格特征
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倾
向性。

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的作用。

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朝向更高管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

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

教师以他的理智的(如劝诫、指导、说教等),情感的(如关心、热爱等),个性的(如风度、气质、坚毅等)心理因素融进管理的影响通道中去起隐性作用。

班主任民主式的领导帮助学生学会自动解决问题,乐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并起到监督和调节作用。

这是一种与班级管理有着直接关系的校园文化,在中师还应包括宿舍文化。

它是指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例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关系的环境、班级气氛、
审美情趣等。

它又是通过环境的改变体现出来的,例如墙报、手抄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宿舍环境布置等 .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

学生思想品德、个性特征、专业意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也反映班级文化的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如果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让人类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又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

设想一下,在高度紧张的应试教育氛围中,即使学生具有创新的冲动,也会被强大的舆论氛围所遏制。

因此,作为班主任,首要的是下大力气创设一个有利于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具体来讲,可以从自然环境、组织活动、树立典型、人际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

三、强化日常规范,加强能力培养
中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中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段的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

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

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

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

值日问题,过去的一贯作法都是只让几个干部轮流,¾¬过实验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学生好,差的仍然赶不上。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采取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后,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的那天。

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学习清洁、纪律、收发作业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

实践证明: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值日,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

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

3、建立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为了规范中学生行为,我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上一日常规。

要求学生每天按时起床睡觉,文明礼貌,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在宿舍也要主动扫地和倒垃圾。

总之让孩子通过劳动来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艰辛,体贴父母的辛劳,体现尊老敬老的美德。

管理要讲究科学化、制度化。

任何违背科学、违反规律的管理方法都是要失败的。

具体在班级管理实施中,科学化主要是指各种管理模式的出台都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切忌人为的刻意的炒作。

制度化主要是指为大家所制订、通过而成为的一种必须遵守、有着极强约束力的某种规范,其一旦形成上升为制度,就成为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人必须遵而守之。

例如:班规的制订。

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科学化呢?首先是向全体同学充分阐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班主任可以选择一些最能体现科学理念和思想的优秀的管理例子和不能体现科学性的管
理上失败的教训,让全班学生展开讨论,通过鲜明的对比,从理性上深切感悟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始终认为,思想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此基础上,认真听取全体同学的意见,集思广益,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拟定出初稿。

再通过一段时间的在班级管理中的施行,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逐渐加以补充和完善。

最后,形成正式的班级规章制度,提交给班级,要求大家认真而严格地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