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以杭州市为例谢守红1内容提要2本文介绍了城市选择主导产业的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赫希曼产业关联理论、罗斯托经济理论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杭州市主导工业进行优选,认为杭州宜发展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产业。
1关键词2城市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客观上要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
主导产业由于处于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与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其发展往往能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扶持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与国家和省相比,城市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地域单元,往往不具备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而且城市经济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因此,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既要遵循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原则,又要结合城市经济的特点,特别是要考虑到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高一级地区发展战略的协调,与相邻城市和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
一、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11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主导产业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角。
主导产业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分析。
但第一次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稍后罗斯托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明确、系统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规划日本产业结构时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个新准则。
此后,一些经济学家对主导产业作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准则,如短缺替代弹性准则、瓶颈效应准则和增长后劲准则、可持续性准则等。
(1)比较优势理论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0理论的基础上,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提出了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前者认为,一个地区应该优先发展那些在劳动生产率上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代表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向,成为主要的经济力量。
后者则强调地区的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产业虽然现在比较幼小,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但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必须加以扶持。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则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各个地区在生产不同产品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是由于各地区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的,一个地区应优先发展那些能充分利用本地区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产业,并同其他地区进行产品贸易和交换。
要素禀赋论的核心仍然是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优势),它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从比较优势理论可得到以下两点启示:第一,任何区域都不能/大而全0或/小而全0地发展所有产业,而应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第二,产业结构政策不能仅仅停留在目前的支柱产业上,而应该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产业的潜在优势,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支援,幼小产业的比较费用可以变化并取得优势。
(2)赫希曼产业关联理论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著名的5经济发展战略6一书中,依据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对产业总第108期城市问题2002年第4期间关联度与工业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他认为,任何一个产业部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透过供需关系与其他部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产业链,彼此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效应。
产业关联度越大,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越大。
据此,赫希曼首次提出了依据产业关联度确定主导产业的准则,即优先考虑那些对较多产业有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产业。
对资本相对不足、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要发展后向关联度较高的最终产品业。
(3)罗斯托经济增长理论罗斯托经济增长理论自成一派,他也是最早研究主导产业的学者之一。
罗斯托在5经济增长的阶段6一书中指出,在任何特定时期,国民经济不同部门的增长率存在着广泛的差异,这时,整个经济的增长率在一定意义上是某些关键部门的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
他把这些关键部门称为驱动部门或主导部门,其主要特点有:一是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二是形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三是具有很强的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能力。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日益演化,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已不是单个主导产业,而是几个产业共同起作用,罗斯托称之为/主导部门综合体0。
接着,罗斯托对主导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他把这种带动作用称之为/扩散效应0,包括:第一,前向效应,指主导产业部门的发展诱发出新的经济活动或产生新的经济部门;第二,后向效应,指主导产业的发展对向其提供投入品的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第三,旁侧效应,指主导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的影响,包括地区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
主导产业正是通过这几个方面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并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为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创造条件。
(4)筱原三代平准则筱原三代平是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对战后日本实现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在理论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在规划日本产业结构时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准则即: /需求收入弹性准则0和/生产率上升率准则0。
所谓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某种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增长率之比,反映随着国民收入增加而引起的对各产业最终需求的变化,只有需求收入弹性大的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获得较高的利润。
生产率上升率准则是指选择生产率上升快、技术水平高的产业部门为主导产业。
在一定时期,各产业部门生产率上升幅度是不同的,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相应地生产成本下降也快,经济效益好,加快这些产业的发展就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21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指标体系主导产业选择需要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而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直接决定着评价结果的优劣。
指标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¹科学性,即所选指标能够科学地全面地反映主导产业的内涵;º动态性和前瞻性,因为主导产业是不断成长、发展和更替的,也许目前它在国民经济中不占较高的地位,但它对未来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长远性影响,因此要有战略性、前瞻性观点;»可操作性,即指标的数据必须是易于搜集和计算的,以减少主观臆断的误差;¼层次性,由于主导产业涉及面广,按照其层次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可以不断细分,各自形成一个子系统。
根据上述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和准则,一般可采用如下指标进行测度:A.产业规模:包括产值、销售总收入、年平均职工人数、产业份额等指标。
B.产业经济效益:包括利税贡献率、资金利税率、产值利税率、固定资产产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等。
C.产业发展前景:包括扩张速度、需求收入弹性、行业国民经济增长弹性等。
D.技术进步优势:常用指标有技术进步速度、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贡献率、百名职工中的技术人员数、固定资产装备系数等。
E.区际比较优势:包括区位商、市场占有率、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资金利税率、比较产值利税率、比较全要素生产率等。
F.产业关联效应:包括感应程度、影响程度、感应力系数、影响力系数等。
G.环境效应:包括单位产值能耗、资源消耗强度、单位产值/三废0排放量等。
(2)评价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后,接着进行模型运算。
模型运算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指标值和标准化值计算。
首先利用统计年鉴、工业普查资料、投入产出表等查找或计算各指标数值。
为了消除量纲和量级的影响,再对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处理分标准差标准化和城市问题2002年第4期极差标准化等。
对于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三废0排放量等负作用指标(即指标值越小,在选择主导产业时意义就越大),还必须作逆向处理。
第二,确定指标权重。
目前确定指标权重的常用方法有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熵值法等,其中前二种为主观赋权法,后三种为客观赋权法,它们各有利弊,应根据评价内容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方法。
第三,多指标合成。
即通过一定的算式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值综合,以得到一个整体性的评价值。
多指标合成的数学方法较多,主要有加法合成、乘法合成、加乘法合成、乘除法合成和代换法合成等。
多指标合成后,对得分较高的几个产业部门再作定性分析,最终确定主导产业。
二、关于杭州市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也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中心城市。
1999年,杭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225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8位,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3位。
尽管杭州市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工业在杭州市的国民经济中仍居于主导地位。
1999年,杭州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构成为810B 5114B 4016。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兴起的新形势下,杭州市工业面临着产业和产品结构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传统支柱产业增长速度趋缓和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等问题。
因此,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和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来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是杭州工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杭州市工业主导产业进行优选。
模型共分三层:目标层即对主导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准则层包括主导产业评价的4个准则:产业比较优势、产业发展前景、产业关联效应、环境效应等;指标层包括了主导产业选择的11个具体指标(图1)。
图1 杭州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首先,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C 1)C 9为正作用指标,采用极小值标准化,C 10)C 11为负作用指标,采用极大值标准化。
由此计算出杭州市16个主要工业行业的标准化得分。
其次,计算各层次元素的权重。
其方法是用1)9标度法,通过专家咨询构造判断矩阵,对各元素进行单排序和总排序计算,可得到各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表1),并对计算结果的可信度进行一致性检验。
最后,以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出各工业行业的综合评价值(表2)。
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表1杭州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各指标权重指标C1C2C3C4C5C6C7C8C9C10C11权重0109001127010450104901120011120112301161010310104001102表2杭州市主要工业行业综合评价值行业综合评价值行业综合评价值食品制造01366非金属矿物制造01172饮料制造0161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01388纺织业01462金属制品01437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01499普通机械制造01384皮革、毛皮、羽绒制品0146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01594造纸及纸制品0137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01562化学工业01527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01838医药制造01536仪器与文化办公机械制造01505从(表2)可以看出,杭州市主要工业行业总得分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01838)、饮料制造业(0161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15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1562)、医药制造业(01536)、化学工业(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