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的区别?2、电路交换方式的优缺点?3、报文交换方式的优缺点?4、分组交换方式的优缺点?5、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传送信息。
呼叫拆除。
6、报文交换: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又称为存储转发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原理不同,不需要提供通信双方的物理连接,而是将所接收的报文暂时存储。
报文中除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以外,还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分组交换:其的思想是从报文交换而来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的不同在于:分组交换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为若干个分组,每个分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
7、分组交换可提供两种连接方式:虚电路方式,数据报方式。
8、虚电路的两种方式:交换虚电路:用户通过发送呼叫请求分组来建立虚电路的方式。
永久虚电路:应用户预约,由网络运营者为之建立固定的虚电路,而不需在呼叫时临时建立虚电路,可直接进入数据传送阶段的方式。
9、交换单元概念:完成交换功能的基本部件,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将入线上的信息发送到指定的出线。
10、交换单元分类:(1)、按使用需要的不同可分为:连接型、集中型和扩散型,(2)、按信息流向可分为:有向交换单元:当信息经过交换单元时只能从入线进出线出,具有唯一确定的方向。
无向交换单元:交换单元的每条线即可入也可出,其入线数必等于出现数。
11、时间交换(T接线器):如果输入复用线上的任一时隙的内容可以在输出复用线上任一时隙输出就称为时分交换。
12、空分交换(S接线器):在一个数字交换网络上,输入HW和输出HW都不止一条,这就存在任一输入线与任一输出线之间的交换,而各复用线在空间上是分割开的,因而常称为空分交换。
13、时间接线器:时间交换单元也称为时间接线器(Time Switch ),简称为T 单元或T 接线器,用来实现时隙交换功能。
其中时隙交换是指入线上各个时隙的内容要按照交换连接的需要,分别在出线上的不同时隙位置输出。
14、时间交换单元的控制方式:(1)、时间交换单元的控制方式有两种,分别为:– 输出控制方式: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输入控制方式:控制写入,顺序读出(2)、“顺序”是指按照话音存储器(SM )的地址顺序读写,可由时钟脉冲来控制。
(3)、“控制”是指按照存储在控制存储器(CM )指定地址中的内容来控制话音存储器的读写。
(4)、控制存储器的内容由CPU 控制写入和清除。
15、两种控制方式:16、空分接线器(S 接线器):S 接线器不用于话路交换,而用于实现不同HW 之间的信号交换,因此在结构上除了交叉接点矩阵外,还包含一个控制存储器(CM )。
17、TST 交换网络:在容量较小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中,数字交换网络可以由单级T 接线器构成,但容量有限。
为了扩大交换机的容量,通常采用T 接线器和S 接线器相结合的多级交换结构。
这种既有时分又有空分的多级交换叫做二维交换。
TST 和STS 是两种基本的二维交换方式,其他更复杂的网络有TSST 、SSTSS 等,不过是这两种方式的变形。
18、TST 交换网络的结构框图,数字交换网络(TST )基本工作原理:话音存储器(SM )控制存储器(CM )193213193102131931TS3TS19TS3TS19时钟RRRWW时钟控制电路话音存储器(SM )控制存储器(CM )1930213193102131931TS3TS19TS3TS19时钟RRRWW时钟控制电路W :写控制R :读控制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19、TST交换练习题:如图TST交换网络,输入T接线器HW速率为2Mbps,S接线器交叉矩阵为4*4,问(1)HW线上的时隙数为多少?(2)A用户占HW0上的TS9,B用户占HW3上的TS21,A->B方向的内部时隙为TS10,请计算B->A方向的内部时隙。
(3)在图中?处填写相关内容,实现A与B间的双向通信。
解答:(1)时隙数32(2)B->A内部时隙:10+32/2=26(3)、20、阻塞的概念:所谓阻塞是指主叫向被叫发出呼叫时,被叫虽然空闲,但由于网络内部链路不通,而使呼叫损失的情况。
(为了降低阻塞概率,就需要增加级间的链路数即内部时隙数。
)20、PCM 帧结构:21、(1)、话务量的概念:是度量通信系统业务量或繁忙程度的指标,是指单位时间内(1小时)进行的平均电话交换量。
其是T 时间内发生平均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A=C*t 。
其中A 为T 时间里的话务量,t 为平均占用时长,C 为T 时间内一群话源所产生的平均呼叫次数。
(话务量单位:小时·呼、分钟·呼、百秒·呼)(2)、话务流量:指在单位时间内的话务量,如果用T 表示话务流量,则T=Y*S 。
其中:Y 指单位时间内的建立呼叫总数,S 指每次呼叫的持续时间。
(3)、BHCA 值的估算22、呼损的概念:交换设备的资源是有限的,所承载的复合也是有限的。
在某个时间点火某个时间段,设备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服务的要求,就会产生呼损。
在这种情况,交换机一半采用呼损系统服务方式或等待系统服务方式来处理呼损。
23、模拟用户电路的七个功能: 1234TS 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F 0F 1F 2F 3F 4F 5F 6F 7F 8F 9F 10F 11F 12F 13F 14F 1516帧、2ms32时隙256bit 、125μs10011011000011111010111111帧定位时隙复帧定位码组保留给国际用(目前固定为1)保留给国内用奇帧识别码帧对告码奇帧TS 0偶帧TS 0第1~15话路话音信息时隙标志信号时隙第16~29话路话音信息时隙x 1x 2x 3x 4x 5x 6x 7x 8第30话路话音信息时隙段内码极性码复帧定位码组复帧对告和备用比特a b c d a b c d第1路第16路a b c d a b c d第2路第17路a b c d a b c d ………第15路第30路F 15F 2F 1F 0段落码——馈电B (向用户话机馈电是采用− 48V(或− 24V)的直流电源供电,环路电流不小于18m A 。
)——过压保护O(防止过压过流冲击和损坏电路、设备通过桥式箝位电路限制ab线上的内线电压)——振铃控制R (读取信号分配器中的命令控制信息,进行振铃动作)——监视S(监视用户环路的通断状态,判定用户的摘挂机状态与拨号脉冲等信号以送往控制网络和交换网络)——编译码和滤波C (编码器: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译码器:完成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
)——混合电路H(完成二线到四线的转换功能。
)——测试T (测试功能主要用于及时发现用户终端、用户线路和用户线接口电路可能发生的混线、断线、接地、与电力线碰接以及元器件损坏等各种故障,以便及时修复和排除。
)24、数字用户电路的两种接口:S接口: 数字用户终端的数字信息采用四线制方式时,应采用S接口。
U接口: U接口是在网络终端到电话局之间的ISDN用户线采用二线制市话电缆的接口设备。
25、程控交换机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主要有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静态分配、动态分配)。
集中控制——任一设备可以到达所有的功能和资源分散控制——(a)每一设备分别到达部分功能和资源;(b)分散的方法可以按功能分,一般称为分级控制;也可以按资源分,一般称为全分散控制。
(c)功能和资源的划分方法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26、多处理机之间的工作方式:功能分担、话务分担、备用工作方式(冷备用、热备用)。
27、呼叫处理过程从功能上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输入处理:完成数据采集,识别并接受从外部输入的处理请求,生成事件。
(2)、分析处理:是内部数据处理部分,根据输入信号和现有状态进行分析、判别,然后决定下一步任务。
(3)、内部任务的执行和输出处理:完成指定的任务,输出命令。
28、用户线扫描原理描述:(1)、用户线的状态a)挂机状态时用户线的直流回路断开,摘机状态时用户线的直流回路接通。
b)用‘0’ 表示续,用‘1’ 表示断(2)、扫描目的a) 及时响应用户的动作b) 摘机动作:线路状态‘1’ →‘0’c)挂机动作:线路状态‘0’ →‘1’(3)、扫描周期:200ms(4)、群处理扫描:提高效率29、信令的概念:是终端与交换系统之间,以及交换系统与交换系统之间进行对话的语言,它控制电信网的协调运行,完成任意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并维护网络本身的正常运行。
30、信令的分类:(1)、按照信令的传送方向来划分:前向信令是指主叫端向被叫端发送的信令;后向信令是指由被叫端向主叫端发送的信令。
(2)、按照信令的工作范围来划分:用户线信令;局间信令。
(3)、信令按所完成的功能分:监视信令:监视用户线和中继线的状态变化。
地址信令:主叫话机发出的数字信号以及交换机间传送的路由选择信息。
维护管理信令:线路拥塞、计费以及故障告警等信息。
(4)、按照信令传送所使用的信道来划分:随路信令方式;公共信道信令方式,亦称为共路信令方式。
31、中国NO.7信令网分级结构:我国采用三级信令网结构(HSTP、LSTP、SP),长途信令网三级,大中城市本地网二级,其中SP包括电话交换局,ISDN 交换局,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等。
32、分组的形成:来自数据终端的用户数据可能是很长的报文,我们需要将该报文拆分成若干段,并加上分组头,组成一个完整的分组(packet ),如图所示。
33、分组交换方式:数据报、虚电路。
34、路由选择:分组交换网的主要功能就是接受来自源站点的分组,并将它们传送到目的站点。
因为通常在网络中存在多条从源站点到目的站点的路径也就是路由,所以为了完成分组传送这个任务,必须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径,这就是路由选择功能 。
35、流量控制:电路交换是立即损失制,即如果路由选择时没有空闲的中继电路可供选择,该呼叫建立就告失败。
因此,只要根据预测 话务量配备足够多的中继电路,就能保证呼叫不阻塞。
其流量控制只是在交换机处理机过负荷时才起作用,控制功能也较简单,主要是限制用户的发话话务量。
分组交换是时延损失制,只要传输链路不全部阻断,路由选择总能选到一条链路,由于用户终端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数量具有随机性,网络中各节点交换机的存储容量和各条线路的传输容量(速率)总是有限的,如果链路上待传送的分组过多,就会造成传送时延的增加,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严重时甚至会使网络崩溃。
这就需要采取流量控制来实现数据流量的平滑均匀,提高网络的吞吐能力和可靠性。
因此,流量控制是分组交换网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功能,其控制机理也相当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