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赏析

中日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赏析

中日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赏析(人文科学)
罗丹荔约3055字
(摘要)同属东方园林体系的中日古典园林,都是优秀的园林艺术,虽然两者本质上都是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思想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情况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

中日园林都十分注重运用花木营造自然氛围,不过中国园林建筑成分较重,显得人工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一般偏与一隅,显得自然意趣浓厚。

意境创造上中国园林极力表现花木繁盛、欣欣向荣的喜悦之景,而日本园林营造的是静谧幽玄、伤春悲秋之美。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植物造景植物品类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620193-01
以植物造景营造花木繁茂的天然野趣是自然山水园林的一大特色,亦是东方造园当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因此,在中日园林当中都十分注重运用花木营造自然氛围,不过中国园林建筑成分较重,显得人工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一般偏与一隅,显得自然意趣浓厚。

意境创造上中国园林极力表现花木繁盛、欣欣向荣的喜悦之景,而日本园林营造的是静谧幽玄、伤春悲秋之美。

一、植物品类
(一)中国园林植物品类。

中国园林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态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彩美,树叶、树干、花果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香味美,要求自然淡雅的清幽。

最好四季常绿,月月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在中国园林中,花木不仅对园林山水建筑起到衬托作用,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一为“比德”言志,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的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梅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的品质,莲花象征纯洁无瑕,兰花象征幽居隐士;二为吉祥寓意,如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藤象征紫气东来等。

(二)日本园林植物品类。

日本园林植物虽然不如中国园林丰富,但是由于收到中国诗词绘画的影响,对植物品类有相同的喜好。

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

由于禅宗思想的影响,他们还大量的运用苔藓的地被植物,形成“苔庭”。

为了追求空寂,宜与冥想,日本园林中常绿植物较多,开花植物较少。

最常见的是松树、枫树、樱花。

杜鹃等等。

樱花被尊为日本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

樱花绽放时很绚烂,但花期很短,开花到凋谢只不过七日之期。

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部凋谢大约十六天左右,形成樱花美而易凋落的特点。

也正是这一特点才使樱花有这么大的魅力。

所以每年都有人在赏樱季节里,随着樱花盛开的沿线,从九州到北海道一路追逐着绽放的樱花观赏,总是看不厌刹那间辉煌的怒放与其后干脆利落的凋谢。

二:造景特色
(一)中国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园治》中说道“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

可以看出,中国园林对植物造景更重于借景抒怀,表达因景而引发的内心感受。

中国园林擅长利用植物营造四时美景,以植物季候变化活跃园林空间,并且呼应景点的人文主题。

表达春景的以拙政园雪香云蔚亭为例。

“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

暗香浮动。

周围竹丛青翠,树木葱郁,绕溪盘形,颇有城市山林的趣味。

亭与池南远香堂遥遥相对,成为一组绝妙的对景。

表达夏景的如沧浪亭翠玲珑。

它取“秋色
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境,庭中遍植各色竹子,小小三间屋子掩映其间,小径曲折,绿意环周,丝丝日光透入,绿纱窗下,清凉幽静。

表达秋景的如拙政园待霜亭。

它取唐代诗人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句意而名。

山坡种植柑橘,山麓修篁茂盛,近旁枫树染红,岸边藤萝垂挂,液化丛生,自然意趣很浓。

表达冬景的如留园佳晴喜雨快雪。

亭子前时花常开,梧叶足以听雨,黑松枝头积雪时,最能表现冬景。

学霁初晴,阳光映照在翠绿白雪之间最是怡人。

(二)日本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日本园林重视春景和秋景,春赏樱花,秋赏红叶。

春赏樱花如京都平安神宫和二条城二之丸庭园就是著名的赏樱胜地。

平安神宫内的南神苑、东神苑(栖凤池)一带,更可看到千多棵粉红、淡红、素白色樱花繁花盛放的美景,是日本庭院中少见的明艳。

二条城二之丸庭园,一向以樱花种类丰富见称,有樱花王者称誉的八重樱,偌大花蕾和重花瓣内蕴藏着浓郁香气,来到城内的樱之园一逛,便能一睹这庄严华丽的樱花英姿。

秋赏红叶如古木蓊郁的岚山,以竹多文明的嵯峨野都是京都著名的赏枫胜地。

岚山许多老枫树的年纪几乎就和这座城市的古迹一样古老。

每当秋枫转红,与京都的古刹寺庙交相辉映,别有一分精致与古朴的人文之美。

三、配置特点
(一)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园治》里对园林植物配置做过精辟的论述。

“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

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

障锦山屏,列千里之耸翠。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然是以植物属性作为论述,但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最大特点还是对于诗格画理的讲求,在造景方面表现的很突出。

中国园林植物配置方式根据植物种类、姿态、色彩、香味特点可分为:孤植、对植、群植、丛植。

譬如孤植,是中国园林中普遍采用的形式,能充分展现出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适合小空间和近距离观赏,常作为庭园景物主题。

有的利用树姿的盘曲扶疏,植于山崖,以衬托岩壁峻峭;或植于墙角、廊边、桥头、路口、水池转角,起配景或对景的作用。

孤植也可作为树群边际的点缀,丰富观赏内容。

(二)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如同置石一样,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名目也非常多。

譬如正真木,景养木,流枝木,灯笼控木,灯障木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总的说来,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突出特点是:一,同一园中的植物品种不多,常常是一两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用另一两种植物作为点景植物,层次清楚,形式简洁,但十分美观;二:选材常以树木为主,花卉较少。

日本园林一般都比较淡雅苍翠,但一旦利用色彩对比则很鲜明,如杜鹃、红枫、樱花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三,常绿植物为主构园林并不一定色彩单调,它们的绿色也有从黄绿到蓝绿甚至墨绿色的区别。

此外,有些常绿植物在春季还会长出浅绿色的针叶和球果,有些则在秋季结出红色或蓝色的浆果,从而使园林色彩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原著,陈植校注《园治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邵忠著,《苏州古典园林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徐德嘉,周武忠著《植物景观意匠》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5】曹林娣,徐金生著《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刘庭风著,《中日古典园林比较》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7】日、大桥治三,斋藤忠一编著黎雪梅译《日本庭院设计105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日、大桥治三著,张铁桥,张文静译,《日本庭院造型与源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9】日、大桥治三著,《日本四季之庭》图片社,19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