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盆地自然地理概述

四川盆地自然地理概述


地质构造深刻地制约着盆地的地貌发育,盆地的范围 与四川台坳范围基本吻合,周围褶断带则成为盆缘山地。 盆地的几何形状、地貌类型及其分布,都和构造息息相 关。
地貌发育
盆地内部平均海拔400一500米,丘陵占面积一半以 上;低山仅见于东部,海拔700一1000米:平原而积较小, 分布在西部,平均海拔500一600米,边缘山地则以低山、 中山为主,以北部西部山岭较高峻。不论盆地或盆缘山 地,地貌的结构格局,都与构造紧密相应。总之,地貌上也 是一个典型盆地,是一个位于我国地势变化第二梯级中 的大型盆地,这是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点。地貌作为自 然景观形成因素之一,它对其他因素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它使景观带有丘陵性盆地型的色彩,这和长江中下游以 丘陵平原型为主的景观迥然不同。
从地质构造看,它为扬子准地台的重要部分,即比较稳定 的四川台坳,它沉积有厚达3000米以上的中生代红层。它的 基底,东部活动性较大,中生代盖层较薄,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 背斜狭窄的褶皱构造:中部基底稳定,中生代盖层较厚,形成平 缓守窿或鼻状构造;西部由于边缘基底断裂,形成尤门山山前 凹陷,堆积有第四系.盆地的周围则为初断带所环绕,出露有较 古老的地层。
四川盆地的地带阵因素都受到地貌这一非地带性因 素的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如四川盆地的气侯属于湿润 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貌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浓厚 的地域性特色,而有异于长江中下游。
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 冷月均温5~8℃,极端最低温-6~-2℃。霜雪少见,年 无霜期长280~350天,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盆地各地夏季始于5月底,夏长4~5个多月,最热月气 温高达26~29℃,长江河谷近30℃,盆地东南部极端最 高温往往超过40℃,盛夏连晴高温天气又造成盆地东南 部严重的夏伏旱。 各地年均温16~18℃。10℃以上活 动积温4500~6000℃,持续期8~9个月,属中亚热带。 东南部的长江河谷积温超过6000℃,盆地气温东高西低, 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 盆地边缘山地气温具有垂直分布特点。
四川盆地的地带性土壤应该是黄壤,但仅见于周围低 山和盆地内部部分低山。大而积分布的却是紫色土。
紫色土
紫色土是在温湿气候和特殊的地质条件(中生代紫色砂页 岩)下发育形成的。由于质地疏松,易受冲刷,母质则易于风 化,故常处于幼年发育阶段,强烈反映出母质的特性和鲜艳的 紫红或紫红棕色,成为它的显著特点,也是四川盆地自然景观 的一个特殊标志.紫色土尚不失为较肥沃的土类但紫色土区 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地区之一,植被受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 “推光头”式的滥垦滥伐,有的地方植被覆盖度几乎等于零, 连草坡都被铲字。本来士层就较薄,又易受侵蚀。如今水土 流失就更为严重了,以南部、遂宁、安岳、乐至、简阳、中 江、三台、盐亭等丘陵地为中心,形成一个强度片蚀沟蚀区。 土层愈来愈薄,肥力下降,抗御旱涝能力也愈弱,连晴数天就 可能出现旱情,群众都说旱情愈来愈频,大有十年九旱之势。 水土流失严重又使径流含沙量增大,据观察五十年代修建的 中小型水利工程,有不少已被淤毁,即或幸存其效益也不大了, 一遇暴雨易成涝灾、破坏了生态系统,已受到自然的惩罚,这 不能不引起阔叶林,在人类 的长期活动下几乎破坏殆尽,仅在少故地方还保存有小 片残迹可以看见它的特点。
植被
第一,组成科属都是喜湿的,如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杜英科、 大戟科、金缕梅科、竹亚料、芸香科等。常见的有青冈属、栲属、石栋 属、樟属、楠木属等。其次,主要树种有栲树、峨眉栲,瓦山栲、大包木 荷、华木荷,阔叶樟,川桂、竹叶楠、楠木、润楠、小果润楠等,都是长江 中下游所少见的。再次由于第四纪冰川影响不大,古老残留植物丰富,有 水杉属,台湾杉属、鹅掌揪属,领春木属、擦木属、金钱械属、珙桐属、 山白果属、水青树属、连香树属、香果树属等。目前盆东平行岭谷中尚 保存有小片被称为“活化石”的桫椤属树蕨。这是长江中下游不能比拟 的。从以上可以推论,最迟到了第四纪初期(或上推到第三纪后期,新构造 运动以来),四川自然景观的发展就袱长江中下游不一致了。它发育为亚 热带丘陵性盆地型的湿性常绿阔叶林紫色土景观.其后原生植被被过度采 伐,已演变成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柏木林。目前就连次生林也不多见了. 植被对自然环境具有调节的功能,植被受到破坏后,丘陵、山地失去水源 涵养,土壤失去被覆,生态系统逐渐失调。
参考文献: 四川盆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演变
杨宗干
thanks
典型盆地——地质构造
西北部的龙门山褶断带断层重迭,褶皱紧密,飞来峰 发育,北坡的古老变质岩系甚至直接掩覆在盆地边缘红 层之上:北部的大巴山的褶断带以二迭、三迭纪地层为 主,褶皱紧密而整齐,米仓山则以元古代花岗岩为核心,呈 地垒或平缓背斜东西伸延;东南部及南部的大娄山褶断 带,背斜开阔,由下古生代地层组成,向斜紧密,以二迭三 迭系为主;西南部的凉山褶断带和峨眉山断块,褶皱紧密, 断层交错,构造复杂.从此可见,它确是一个典型的构造盆 地。
自然地理概论
王吉 2012141241064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于北纬28“10`和32.25`之间(指盆底部 分,下同),中外地理学者一向都称四川盆地为“典型盆 地”。
典型盆地——地质构造
扬子地台(Yantze Platform)包括川、 黔、滇、鄂、湘等省的大部分地区, 陕南和桂北地区,以及长江下游的皖、 苏两省部分地区。
典型盆地——地貌发育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盆地边缘山地 降水十分充沛,如乐山和雅安间的西缘山地年降水量为 1500~1800毫米,为中国突出的多雨区,有“华西雨屏” 之称。但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年内分配不均, 蜀犬吠日,成语。四川盆地空气潮湿, 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 70 ~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最大日降水量可达 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 300 ~500毫米。“巴山夜雨”自古闻名,夜雨占总雨量 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 的60~70%以上。盆地区雾大湿重,云低阴天多。峨眉 叫。因此蜀中有“天无三日晴”和“蜀犬 吠日”之说。该成语常比喻少见多怪。 山、金佛山是中国雾日最多地区,年相对湿度之高也为 中国之冠。盆地年日照仅900~1300小时,年太阳辐射 量为370~420千焦耳/平方厘米,均为中国最低值,故 有“蜀犬吠日”之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