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绿地景观特色化研究

城市绿地景观特色化研究

城市绿地景观特色化研究城市绿地建设是现代城市生活空间营建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空前发展,城市绿地建设变得愈加重要,如何营造区别于他人的城市绿地特色景现成为现代景观设计师关注的问题,从对特色景观这一概念的理解着手,简明的阐述了何谓具有特色的绿地景观,特色景观的属性和要素,并且对通过何种手段营造特色的城市绿地景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标签:城市绿地;特色景观;城市化;景观文化0前言20世纪,城市化与全球化走上历史舞台,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刺激下,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导致人口与产业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与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人们对美观、洁净、健康的生态环境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在这种大的背景环境下,全球的城市绿地建设在国内外专家学者们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尝试中,经历了从“城市公园运动”到“田园城市”,从“园林城市”到“森林城市”,从“山水城市”到“生态城市”的一系列城市绿地建设过程。

我国城市绿地景观的营造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大致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前的“特色丧失”,和绵延甚久的“特色趋同”两个阶段。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未来的20年中,中国每年将有一千四百万人涌入城市,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能与中国相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历史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城市绿地特色景观作为城市地域文化的源泉与结晶,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品位,产生强烈的社会效应,更能为城市带来更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何建设有特色的城市绿地景观,如何通过特色景观的营造来提高城市化质量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已然成为了当今景观设计师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未来一个阶段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1特色城市绿地景观的相关概念及属性城市绿地的概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本文引用建设部《园林术语标准》中对城市绿地(urban greens Pace)的狭义描述,即“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于希伯来文的《圣经》113约全书中,被用来描述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的瑰丽景色。

因此,最早的“景观”含义实际是指城市景象,是人们对安全和庇护之地的憧憬,从这种意义上理解,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城市的建造。

17世纪到18世纪,景观一词开始被园林创造者们所采用,此时的“景观”,在园林设计者对美学追求的思想模式下,成为了描述自然和人文等因素共同构成的景象,是针对美学风景的景观理解,这种理解也为后期的学术概念提供了思想来源。

景观一词,看似简单,却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内涵。

那么何谓城市绿地特色景观?特色景观的属性又是什么?所谓特色,就是具有明显的个性、独特的风格和突出的特征,特色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城市绿地景观特色是通过建设城市绿地中的景观而体现某一特定城市区分于其他城市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审美特征和个性魅力的独特风格。

这种城市间的区别体现出特色景观的第一个属性——相对性。

论及一个城市的景观是否具有特色,必须在同一时间内或是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把它与其他城市相比较。

用科学辩证的思想来看,“特色”既是个性,而个性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性永远与共性密不可分,没有共性,就无个性可言。

个性蕴含在共性之中,而又与共性相区分。

就像提到中国,人们就会联想到长城;可是说到长城,有的人会说嘉峪,有的人喜欢山海,而有的人就念念不忘玉门;也仿佛提到江南,游客的第一印象是水乡,而说到水乡,有人会赞叹乌镇,有人则留恋南浔,还有的人则向往西塘和同里。

这就是在共性中生存的个性,既有美感、生态、文化等要素作为共性贯通,又各自展现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特色景观的属性之二,是它的整体优化性,或者说群体优化性。

首先,城市特色景观大部分表现出群体效应,是城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群体所表达出的审美特征。

当然,也存在着一部分个性鲜明、风格迥异的大体量景观单体作品成为特色景观的实例,例如青岛“五四广场”上的巨型雕塑——“五月的风”。

但景观单体成为城市特色景观必须要求景观小品、或是景观建筑在量和质上达到一定的规模或高度,这样才能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城市特色景观又体现了优化效应,即城市景观特色产生于城市特色景观群体组合而成的最佳效果,这种群体必须符合城市设计的景观集合原则。

若城市种存在一些特色景观,但却零星分布,相互间缺乏联系,缺乏互补、烘托、强化等美学效应,或者说缺乏有机的组合,甚至相互冲突,这样的城市景观即使做的再出色,也是事佰功半,难以体现城市整体的景观特色趋势。

特色景观属性之三,是它的可持续发展特性。

城市特色景观首先作为景观而存在,这就要求它的基本的美感和生态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特色景观。

必然具有在同一时间点上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城市、地区的景观特色存在。

特色景观的文化内涵,即在它的物质表面下,设计师赋予它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景观所要述说的故事、所描述的历史,才是城市绿地特色景观区别于其他绿地的根本所在。

城市绿地特色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特性是针对时间维度的定义,要求具有特色的城市绿地景观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能代表某一阶段城市的特征,并能被关注、赞赏并保留至后世之子孙。

这样的城市绿地特色景观就必然要求景观绿地建设能将传统和现代统一,并使之贯彻到城市的景观空间中去,使城市能够依托特有的历史人文背景而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2城市特色绿地景观建设的原则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北京宪章》中提道:“我们的时代是个‘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

我们不但抛弃了祖先们彰显和谐人地关系的遗产——充满诗意的文化景观,也没有吸取西方国家城市发展的教训,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梳理人与土地的关系。

大地的自然系统——一个有生命的‘女神’——在城市化过程中遭到彻底或不彻底的摧残。

”吴良镛教授的这句话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在全球化环境的影响下,城市景观设计的极度困惑。

而如今,艺术处理手法已经日渐成熟。

生态保护问题也得到了广泛关注的情况下,面对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冲击,若想塑造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的特色绿地景观、提高城市形象,应该遵循和把握的原则有:2.1继承传统文化城市大发展是一个不断传承、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城市只有沿着历史文化的轨迹发展才会有“根基”,追本溯源,并不意味着要去创造像拙政园、狮子林那样的古典园林,而是要继承那些国家或者民族千年传承下来的思想、道德、风格、艺术所形成的传统文化,追溯如何从真切的生活中,学习艺术创作手法,提炼设计的元素。

2.2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面l临着传统或是现代两难的局面。

传统的绿地景观设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正经历着一个空前复杂、充斥着各种干扰的创作境遇。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绿地景观必然朝着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既要表达世界性的共同主题,又要展示特有文化特征,既应具有时代性,又应承袭-历史传统。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及同外来文化的互补与交流成为营建城市绿地景观特色唯一的、也是基本的发展趋势。

2.3表现地域特色文化,从孕育和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必然地打上了地域的印记,当它走向成熟并被广泛接受运用时,又自然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地域特色。

所谓“地域性”,虽然常常会通过各种外在的形式反映出来,但更多地并且首先地还是表现在文化的价值取向上。

所有的地域性景观都有它的独特性,并且有其产生的必然背景和缘由。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城市的地域性文化是城市绿地特色景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主要表现对象,这也正是建设城市特色绿地景观的切入点。

设计师只有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等,才能掌握该城市的地域文化,进而发掘文化中能够被提炼的设计元素。

地域文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状态,那就是文化人侵。

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里,城市逐渐成为了一个包容的载体,本土文化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

人们在对新事物提高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度和兴趣度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本土文化的真、善、美。

这种情况并不是景观设计师们希望看到的,景观设计师们的愿望往往是希望本土文化能够在城市绿地景观的建设中得到继承与发扬’但这也并不等同于排斥外来文化。

20世纪的大哲学家罗索一再强调“只有参差多态才是幸福”。

尊重、保留本土文化,适当引入外来文化的景观要素,可以增加城市绿地景观的格局多样性,提高景观层次的丰富度,为居民、游人创造更舒适、美好的游赏活动空间。

3城市特色绿地景观的艺术载体城市绿地景观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各种文化、思想的表达最终也要靠这些元素充当艺术载体而实现。

通过建设和改善构成绿地景观的各大要素,是建设城市绿地特色景观的有效方法。

形态是人们感知和掌握环境的首要因素,对形态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形状、形象等可视的外在表象,也要考虑其内在的神韵、神态和情感等可以深入感知的文化内涵。

城市特色绿地景观在形态元素的表达上可分为形体、空间、色彩和光影四种载体。

形体:包含点、线、面、体等四种基本要素,一般根据体量大小和位置选择适合的形体进行布置,不同形体的排列、交叉与组合,同周围的环境形成一定的关系,最终创造出变化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

空间:空间作为形体的一种,需要依靠实体的形状、颜色、远近、大小来塑造,它是“虚无”的,却又是实际存在、可感可知的。

在城市绿地特色景观的营造中,空间作为影响人们感知的重要景观要素而存在着。

不同结构特征、功能特性的空间会给不同心理机糊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色彩:色彩的表现力是极其直接和丰富的,不同的色彩和色彩搭配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运用色彩的感染力可以对人们产生心理作用,引发人么你的联想,从而增加环境的表现力。

光影:光影效果也是景观营造外在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对于中国绿地景观而言,光影效果可以作为单独的景观画面而出现在景观作品当中,例如“疏影横斜”、“粉墙竹影”等。

光线投影到不同质地的材料上,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是中国绿地营造中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之一。

形态感知是通过不同的形体、空间、色彩和光影效果共同构成一个特色景观的组群,通过感知影响人的思想和心理,从而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并诠释景观的特殊含义。

是抽象的景观要素,而这些抽象的景观要素仍然要依靠具体的物质要素来体现,这些具体的物质要素就是:植物、地形、水体、建构筑物及小品。

植物是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中最为基本的物质元素,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

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对植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不断赋予它人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了最普遍的文化载体,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图腾文化,还是《源树物语》中对各种植物充满幽雅、感伤等人物情感的描写,还有著名的“岁寒三友”等等记载,都显示出了植物在文化意境体现上的独领风骚,中国古代还有不计其数的文人大夫以植物的名字为字,旨在向往植物所具有的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