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经济与文化关系的两种不同理论: 韦伯的理论: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思考: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8
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一)分析方法
一般方法:区域历史的横剖面方法。即通过一系列横剖面的复 原,来恢复某一区域景观要素的变化过程,从而为现代区域景 观的特点做出发生学的解释。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7
(4)区域利益
区域利益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并渗 透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中,追求经济利益 最大化正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经济行为特征。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8
2.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
(1)区域产业结构特色 (2)区域产业布局特色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6
(3)劳动分工规律
劳动地域分工是各区域间经济的分工协作。 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规律要求各区域凭借、利用和发
挥自身优势进行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部 门,建立特色显著、专业程度高的区域经济结构, 以发挥其在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区域经济功能,产生 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区域历史沿革的分析 2.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
的分析 3.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0
应用分析
案例:影响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 八大因素(张文)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1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条件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 三、区域人口质量分析 四、区域劳动力供应分析 五、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
2.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 产业的构成状况
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4
(二)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1.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 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
2.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 产结构
问题:什么是区域文化?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3
(一)区域文化的含义
区域文化(regional cultural):指生活在特定区域 的人群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
区域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有机复合体: 区域物质文化(物质载体) 区域制度文化(行为规范) 区域精神文化(价值观念) 三种文化形态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重要指标:总人口性别构成、新出生人口性别构成、各年 龄组人口性别构成。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8
影响因素
出生婴儿性比例:据研究,受胎时男性与女性为120:100左右,由 于男胎在妊娠期间流产、死胎的机率较大,到出生时性比例降为105 上下。无论古今中外,这个出生性比例都是基本恒定的,上下波动幅 度很小。
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永嘉文化的“事功”传统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相结
合,使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吴文化的重素质求内涵精神与高科技发展相适应,
造就了苏南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6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 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区域经济应该反映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 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其经济地位。
特色经济:区域经济中具有地方特点和特 色的产业组合。
问题:特色经济有何特点?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4
1.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
(l)区域差异与区域优势 区域差异可分为: 自然差:区域间地理、自然和历史基础的差异 位势差: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差异 趋势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差异 区域优势:是一个区域所客观存在的比较有利的自然、
老年人口比重/%
<4 4~7 >7
中位年龄/岁 <20
20~30 >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32
3.职业构成
概念 国际划分
职业构成是指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 配的比例。它代表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分布,从一定角 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特征。
3.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5
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
(一)区域人口结构分析 (二)区域人口增长分析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6
(一)区域人口结构分析
区域现状人口是由具不同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的人群 组成的,区域人口结构分析是区域人口总量特征分析 的重点。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9
(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
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区域之间的市场结构存在着差异,进而影响到区域 经济的发展。
收入水平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消费观念则受社会、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道德风尚、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信仰、偏好等, 它们综合成一个区域的社会性软环境。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2
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基本认识:
区域文化研究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领域, 但纵观国内外的区域发展,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产 生深远、持续、全方位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自然 资源不一定丰富,区位资源也难以解释,由此人们 发现文化资源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9
2.年龄构成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
概念与表示 例关系。通常用各年龄组19/9/11
逐龄分组: 1岁一档分组、5岁一档分组、10岁一档分组。 国 际 划 分 法 : 划 分 为 三 组 , 即 0 ~ 14 岁 为 少 年 儿 童 组 , 15~64岁为青年或成年组,65岁以上为老年组。 中国划分法:划分为六组,即0~6岁为学龄前儿童组, 7~12岁适龄小学组,13~15岁为适龄初中组,16~18岁 为适龄高中组,男16~59、女16~54为适龄劳动人口组, 60岁以上为老年人口组。 人口分组的结果除用表格表示外,还用人口金字塔图表示, 并且后者更为直观、常用。
再生产的类型(表2—1)。 ②在人口统计学中,按年龄构
成和中位年龄所做的类似划分(表2—2)。这两种划分方
法都反映了人口年龄构成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表现在劳动适龄人口同被抚养人口
的比例关系上。②处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人口对社会环
境有不同的影响和要求,社会的物质消费结构、各类文化
教育设施的配套、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住宅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30
衡量指标
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年指数(老少比)、抚 养指数(又称负担系数)、年龄中位数、平均年龄等。这 些指数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
影响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战争、饥荒、瘟疫等。
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2019/9/11
对人口本身再生产的影响:①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的人口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1
(四)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基础设施是区域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支撑条件。 区域社会基础设施包括狭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两
部分。 狭义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给排水设施、能源
电力设施、电信通讯设施、防洪设施、环境保护设 施等。 社会设施:包括文化、卫生、教育、体育设施等。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2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人是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主体,人口条件是区 域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体现。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3
(一)从生产者角度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1.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 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
男女分龄死亡率:在我国由于重男轻女等社会意识影响,针对女婴的 人工流产、溺婴,以及“生男为止”的生育观念等,使0~1岁人口的 性比例比高出很多。以后由于社会分工、战争等原因,在各年龄组中, 男性的死亡率要比女性高,使性比例差距逐年有所缩小,
人口迁移和社会生产部门对性别的选择性:劳动力的跨区域迁移多以 青年男性为主,使迁入区人口男性比例上升,迁出区男性比例下降。 重工业、采矿业、林业、渔业、交通、 建筑、 地勘等生产部门男性比 例较高;而纺织、 缝纫、 手工艺制品等生产部门则女性比例较高。
狭义的文化一般指精神文化。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4
(二)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其影响是不同的,从长 期来看,文化(精神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最大。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5
区域文化背景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发展实践证明: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与外资引进相结合,造
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
2019/9/11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5
(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