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公共(通识)选修课程—期末小论文
选修这门课程,是因为我觉得可以从这们课程中更全面的认识“鱼”这个物种。
通过十几周的学习,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鱼类,开阔了眼界:原来,鱼类是如此的引人注目。
接下来,我要从几方面去谈谈我对这门课程的收获。
一、鱼类的基本认识
鱼的本意是一种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应在26000种以上。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
因为从它们体内可以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很多可利用用价值。
⑴我们大家都知道鱼也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为什么呢?
1.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
2.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3.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
4.鱼肉含有叶酸、维生素B食用鱼肉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水肿有很好的疗效2、
维生素B12等维生素
5.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
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6.食用鱼肉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水肿有很好的疗效
7.鱼肉中富含维生素A、铁、钙、磷等,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的功效
另外,鱼肉的肌纤维比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散,水分含量比较多,因此,肉质比较鲜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来更觉软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
所以,可以看出,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口味好、易于消化吸收的优点。
⑵鱼的食用价值无疑是很高的,但是不同种类鱼的食用价值有所区别,海淡水的鱼的食用价值有差别,养殖鱼与野生鱼的食用价值也有区别。
⒈海淡水鱼的食用价值区别
与淡水鱼相比,海鱼的碘、硒、锰等微量元素含量高,鱼肉当中的维生素A、D的含量也比较高,海水鱼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和脂肪较高,热量高,特别是维生素 A 、D、B12及B6含量狠高。
11种氨基酸含量也比鲤鱼高出许多。
另外,海鱼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比一般淡水鱼类高,而胆固醇含量几乎為零。
DHA对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须脂肪酸,而且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然而,一些淡水鱼具有特殊的营养保健价值,如黄鱔富含维生素B2,鲤鱼有利水、消肿及通乳的效果。
也有报导,一些海鱼如沙丁鱼、凤尾鱼、鱈鱼等含嘌呤较高,对健康不利。
另外,海水鱼也存在污染问题。
还有一些深海鱼类含有雪卡毒素,也存在一定的危害。
⒉养殖鱼与野生鱼的食用价值区别
养殖鱼在养殖过程中投喂的药物太多,所以吃起来没有野生鱼难么健康,美味。
野生鱼的营养成分要高于养殖鱼
二、鱼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污染情况
水污染使水生生物遭受危害,影响渔业生产,危害水生态系统。
⒈石油污染的影响
水体受到轻度石油污染时,鱼所分泌的粘液可将身上的油除去,但重污染时就无法除去。
油和油膜粘附在鱼鳃的表皮细胞上,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
油和油膜也可覆盖藻类及其他,破坏藻类的叶绿素,降低其光合能力,使有些浮游生物死亡。
油类还能污染底质,影响底栖生物繁殖,甚至使之死亡。
油类被鱼吞食或经鳃吸入后,可使鱼肉带有怪味,失去食用价值。
石油污染严重时,油膜覆盖水面,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造成水体严重缺氧,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物生产力;水生动物也不能顺利地从水中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水体底部有机物的生物分解作用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石油污染还能导致回游鱼类无法溯河产卵,破坏鱼类资源。
⒉化学物质污染的影响
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污染范围日益扩大,已从局部污染扩展到全球性污染。
如南极洲的企鹅、北极的白熊和苔原地带的驯鹿,从其体内都可检出农药。
有机氯农药因溶于脂肪,易在动物组织中积累,通过,又在各中逐级,给水生生物和水鸟带来危害。
如DDT和多氯联苯曾使爱尔兰海区近10万只海鸟死亡。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排水把大量氮、磷化合物等带入水体,会引起水体,使水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甚至死亡。
[有机磷农药引起的畸形鲫鱼(上)和正常鲫鱼(下)的比较
⒊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也会造成很大危害。
汞和汞的化合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可随食物链而转移和积累。
其中有机汞对水生生物的毒害最大。
如甲基汞在鱼类神经系统和红血球中大量积累,可使鱼产生神经症状,活动失去平衡,并且周期性地发生反常的游动,摄食减少,呼吸减弱,甚至导致死亡。
镉可在鱼体内大量积累,损害鳃组织、肠道粘液和肾管细胞,并影响肝酶活性和血液功能。
有人认为,镉还能引起鱼体畸变,对鱼类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使鱼体活动异常。
此外,镉对蚌类的呼吸也有抑制作用。
其他如锌、铬等重金属对水生生物也都有毒害作用。
⒋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影响
放射性物质(锶(铯等污染水体,由于它们的半衰期长,化学性质又与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钙和钾相似,因此鱼的鳞片和骨胳以及水草等均能吸收其他如(磷也能被鱼吸收并积累于鳞片和骨胳中, 使鱼体所受辐射剂量增加。
饲养鱼类受X 射线照射,其性腺会受破坏,引起雄鱼睾丸中的初级精母细胞损伤,细胞核破坏,雌鱼卵巢中的初级卵母细胞性成熟大大延迟,造成生殖力减退。
在(铀的慢性作用下,有的雌鱼卵巢退化,呈中性现象。
⒌热污染的影响
向水体排放废热水或其他“废热”,使水温升高,溶解氧减少,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生存。
一般淡水水温超过32℃时,水生生物的种群、群落结构就要发生剧烈变化,很多种类消失。
20℃的河流中为优势种,30℃时绿藻就成为优势种,35~40℃时蓝藻就大量繁殖起来。
一般水温增加5℃左右,鱼类的生存即受到威胁,甚至使鱼死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今水污染日益严重,如果再不努力改善的话,我想我们就吃不到鱼类以及其他水产了~~说到这,我们就该知道一些购买鱼的技巧,不花冤枉钱去买到不健康,不新鲜的鱼
三、购买鱼的技巧
1 .观鱼形。
污染重的鱼,形态异常,有的头大尾小,脊椎弯曲甚至出现畸形,还有的表皮发黄、尾部发青。
2. 看鱼眼。
饱满凸出、角膜透明清亮的是新鲜鱼;眼球不凸出,眼角膜起皱或眼内有淤血的则不新鲜。
3 嗅鱼鳃。
新鲜鱼的鳃丝呈鲜红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不新鲜鱼的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黏液腥臭。
4.摸鱼体。
新鲜鱼的表面有透明黏液,鳞片有光泽且与鱼体贴附紧密,不易脱落;不新鲜鱼表面的黏液多不透明,鳞片光泽度差且较易脱落。
5.掐鱼肉。
新鲜鱼肉坚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无异味;不新鲜鱼肉稍呈松散,指压后凹陷消失得较慢,稍有腥臭味。
6. 看鱼腹。
新鲜鱼的腹部不膨胀,肛孔呈白色、凹陷;不新鲜的鱼肛孔稍凸出
还教给大家一个挑鱼的窍门,在挑选淡水鱼时,应尽量选择“小”鱼,即生物链底层的鱼类,比如草鱼、大头鱼等,它们一般靠吃水草生存,相对于石斑鱼、鲈鱼、桂鱼等凶猛吃肉的鱼类,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比较低,因而相对安全。
对深海鱼来说,由于其体积一般较大,因而,吃“小鱼”比吃“大鱼”安全。
这里的“小”,指年龄小,也指个头。
鱼的体积越大,含毒量也会较高。
通过上述的几种方法,我相信一定会买到如意的鱼的,我自己也喜欢吃鱼,所以这些方法对我也很有用。
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陌生的动物。
所以我很看好鱼类养殖这门行业,这门行业是很有前景的。
我尤其看好观赏鱼类养殖的前景
四、观赏鱼类养殖的前景
由于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且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观赏鱼的市场需求大大增加,各种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的培育新品种将成为可能,还有,我国原有的观赏鱼的种类繁多,只是以前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种种迹象表明观赏鱼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日本曾是冷水性鱼类、金鱼、锦鲤的供应大国,目前仅剩下奈良县一家渔场生产金鱼了,而且品种单一,主要以生产流金为主,日本市场对于中国金鱼的输入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上,只要中国的金鱼的品质有保障,即使是价格再高一点日本市场也一样乐于接受,并且需求量将会有所提高。
马来西亚非常重视中国金鱼的潜在市场。
种种迹象说明现在国际观赏鱼市场非常欢迎中国的优质金鱼的输入。
由于金鱼饲养在中国历史悠久,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而其他种类的观赏鱼的饲养刚处于起步阶段,要打开国际市场必须在品质和包装上赶上新加坡、日本等国。
不仅世界的需求量大,就是国内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提升,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如上海、深圳、广州、以及北京等城市的观赏渔业发展迅猛。
云南这两年观赏鱼却供不应求,要靠到江苏浙江等地调剂过来。
当然上述内容并不是我从这门课中学到的所有,但是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
自己对鱼类的认识并不只是一点皮毛了,以后通过其他方法,我还会接触鱼类这个神秘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