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和战略对策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和战略对策

货币银行学期末论文------浅谈人名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和战略对策姓名:***学号:********班级:数学班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和战略对策2008级数学班张威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既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又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中国要想在全球金融资源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入货币国际化的角逐。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货币国际化也将为本国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

本文主要从国际货币条件的分析、及货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及美元国际化对中国的借鉴作用,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展望。

关键词: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战略对策在金本位制时代,由于黄金本身是商品,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在全球进行流通和自由兑换,并且具有能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的功能,因此黄金就是国际货币。

当金本位制崩溃后,人类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纸币充当了交易媒介,国际货币的内涵发生了许多变化。

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国内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与其作为一国国内货币的职能有所不同,必须具备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应条件。

一、人民币国际化有利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在我国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

(一)稳定的政治格局。

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

我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

(二)强大的经济实力。

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

美元、欧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长期发挥世界货币作用,其发行国经济实力雄厚是最基本的原因。

(三)健全的金融体系。

充当世界货币的纸币。

是由其发行国的中央银行发行、调控,又由整个银行系统和其他经济机构支持和运作的。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向世界先进中央银行的目标迈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加速处理,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务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正在逐步的形成。

(四)充足的国际储备。

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要求一国政府必须要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尤其是外汇储备。

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应维持在 30%左右。

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稳步上升,达到并远远超过了同期进口额的 30%,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因素分析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

(一)可能增加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难度。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

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二)可能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持有,必须输出本国的货币。

从理论上说,输出本币的途径无非是贸易逆差和资本外流。

如果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货币,必然也会大量输出,这就可能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三)可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将会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

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

从而导致汇率的波动。

如何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其对本国经济的有利影响的同时,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是一国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坚定信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就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人民欢迎和接受的货币。

三、美元国际化给当前形势下人民币带来的启示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如何选择有效途径,以尽量低的成本实现最终目标,在这方面美元国际化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大国崛起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大国经济崛起的溢出效应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从英镑和美元形成的历史经验来看,一国货币的流通,越出国境演化为国际货币,是大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标志。

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做后盾,其货币是不可能被其他国家接受或认可,成为国际货币。

中国经济经过 30多年的高速发展,拥有足够大的经济规模和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况且这种高速发展趋势仍在持续下去。

由此可推断,人民币成为地区和世界范围强势货币的基础已经存在。

(二)维持汇率长期基本稳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任务。

维持汇率长期基本稳定面临很多困难,如何维持、维持在多少才算合理是中央银行面临的艰难选择。

首先,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和货币政策的公信力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人民币币值的长期稳定。

同时,在当前国家鼓励境内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环境下,人民币的长期币值稳定也会使企业减少汇率风险,避免汇率损失,反过来, "走出去"企业也会主动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广者。

(三)减少他国货币的使用频率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步骤。

通过美元与英镑的长期较量,我们可以看出,减少他国货币的使用频率,甚至打压他国货币,是实现本币国际化的必然步骤。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人民银行积极进行的货币互换就是利用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经济大幅萎缩的有利时机,提供的人民币援助。

首先凸显大国风范,凭借雄厚的实力向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市场需要恢复的国家提供援助,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也会更上一层。

四、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对策(一)积极主动地建立和参与区域经济货币合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周边及国际环境。

一是采取签署国家间或地区间的双边和多边协议的形式积极与周边国家(地区)或接壤省际间创建自由贸易区和经济圈在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圈)成员中的贸易投资往来中鼓励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鼓励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和投融资的支付手段,鼓励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圈)内成员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

二是建立区域货币联盟。

这可以部分借鉴欧洲货币联盟的经验,在亚洲货币区的形成中我国应积极主导创建亚洲货币体系、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单位和亚洲汇率机制逐步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力并使之成为区域内的主导货币,并渐进地提升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的权重,待条件成熟时,使人民币分步骤地完全替代货币区内其他国家(地区)的货币,真正实现人民币亚洲化。

(二)积极完善和构建人民币离岸市场。

人民币离岸市场因为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是解决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流动性和投资的主要场所,是人民币在境外的二级市场。

没有高层次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就无法提高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必将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这次试点范围的扩大为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带来契机。

其下一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应允许国际金融机构在香港经营人民币的海外拆借业务,逐步形成一个海外市场人民币利率的基准利率。

同时,探索离岸持有的人民币储蓄导入在岸资本市场,为投资者开辟了一条穿越中国严格资本管制的新途径。

待香港的离岸金融市场完善后可借鉴其经验,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逐步放开上海的人民币国际化交易。

(三)多管齐下,扩大海外人民币资产存量。

一是进一步扩大对主要贸易国家的货币互换,增加海外人民币、种子基金。

二是扩大人民币资产的对外直接投资。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而且大都是以美元形式进行,在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过程中,对周边国家的直接投资可以考虑使用人民币进行。

三是发展以人民币计价国际债券市场,通过发行以本币计价的国际债券可以为本国企业创造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国际融资方式。

不仅可以扩大人民币的跨国境流通范围,而且可获得丰厚的国际铸币税收入。

(四)加快全球化银行体系建设步伐。

具有发达的,遍布世界各国的银行机构不仅是保证人民币在海外存放、流通和转换的经营主体,而且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境外投资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应积极推动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鼓励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

近期内,我国银行要特别重视在东盟国家和地区分支机构的建设。

为各国政府、企业和居民所持有的人民币提供一个存放、流通的渠道。

(五)积极稳妥地逐步开放资本账户。

人民币要真正实现国际化,就应当在周边化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的完全可兑换。

尽管目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还不具备,但长远来看,逐步放松资本管制,稳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内金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尽管今天美元的主导地位仍难以撼动,但多极化的货币时代已经到来,美元“一币独大”已不再成为可能,人民币正随着中国的日渐强盛走向世界,虽前路仍布满荆棘、任重道远,但曙光已现。

我们应坚持人民币国际化循序渐进的道路,通过实现边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发展境外人民币衍生市场,逐步使人民币开始成为官方储备货币和境外居民存款货币并且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参考文献:[1]袁宜;货币国际化进程规律的分析──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启示[J];武汉金融;2002(06)[2]李婧,管涛,何帆;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4(09)[3] 孙健,魏修华,唐爱朋;从三大货币发展历程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J];亚太经济;2005(02).[4]胡再勇.人民币成为亚洲储备性货币现状研究[J].经济经纬2004(06) .[5] 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三个阶段[N].新京报2007.06.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