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

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


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
黄俏凤, 张金武
(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 摘
武汉 430079 )
要]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 。梁启超既是立宪派的领袖 , 又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 , 他在民
国初年和辛亥十周年两个不同时段对辛亥革命曾有过不同的评价和反思 。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 , 我们回忆并解读 梁启超的评价和反思 , 以揭示他从文化启蒙的角度 , 回答中国将向何处去的思想 。 [ 关键词] 梁启超; 辛亥革命; 评价; 反思 [ 中图分类号] K25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8 - 6285 ( 2011 ) 11 - 0001 - 05
说我们骄傲也罢, 我们断乎不肯看轻了自己, 确信我 , 们是世界人类的优秀份子 不能屈服在别的民族地 底下。 这 便 是 我 们 几 千 年 来 能 够 自 立 的 根 本 精 [6 ]5 ” 其三, 辛亥革命推动中华民族的融合和扩 神。 大。梁启超不仅肯定这场变革在政治经济上的巨大 变革作用, 还着眼于它在民族的融合和发展方面的 。“辛亥革命, 作用 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 专就民 族扩大一方面看来, 那价值也真不少, 这便是把二千 年来的东胡民族, 全数融纳进来, 变成了中华民族的 [7 ] ” 中华民族自古是大整体, 成分。 但是在清代, 民 族矛盾尤其是满汉矛盾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 汉 人不断反对满人的民族压迫, 从“反清复明 ” 到“驱 , 除鞑虏, 恢复中华 ” 这样的现状不利于中华民族的 整体发展。辛亥革命带来了变化和转机, 梁启超强 而且着眼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内 调民族精神的自觉, 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融合的角度建立一个 在凝聚力、 强大的中华民族, 他的大民族主义在当时具有很强 的前瞻性。在晚清, 他是最早公开提出解决满汉矛 , “则吾中国言民族者, 盾办法的人之一 当于小民族 [8 ] ” 从他充分肯定革 主义之外, 更提倡大民族主义。 命对中华民族整体性的作用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大 民族主义, 大民族主义是符合当时和以后中国发展 方向的正确趋势。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 强大的民族底蕴和凝聚力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在 世界崛起的基础, 是中国现代化不可替代的因素。 2. 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强化了中国人民主自觉 “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藉 ” , 精神。梁启超认为这是 是中国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起点。 其一, 梁启超认为 革命显现出中国人强大的民主自觉精神, 革命成功 。“武昌一声 便是全国人的自觉心一起迸现的结果 炮响, 我们永远托命的中华民国, 便头角峥嵘的诞生 。 ? 出来了 这是谁的功劳呢 这是全国人的自觉心,
1
第 23 卷 第 11 期 ( 二) 对革命后存在的隐患进行反思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 年 11 月
一方面, 梁启超称赞辛亥革命后的“共和国体 ” 是神圣高尚的, 认为辛亥革命是“易数千年之帝制 其 造 端 之 宏 大, 非一姓之兴亡所能拟 以 共 和, [4 ]89 ” 他充分肯定了这场变革在古老的中国由传 也。 统向现代道路迈进中的转折意义, 表明了他心系国 家民族前进方向的宏愿。他孜孜追求的核心是中国 如何强大和实现现代化, 因此, 常在文中强调“以使 ” 中国成为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 另一方面, 他更 多的是理智的思考和对现存隐患的不满 。对于民国 初年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状况, 梁启超不藏其忧虑之 。“民国现状, 词 蜩螗沸羹 …… 不可掩蔽。…… 危 机之伏而未发者, 尚不知几千万。以此自诩成功, 非 全无心肝安得有此言? ” 通常革命过后带来的社 帝制的结束只是宪政的开端, 会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调整政策以革命之势推动宪政是梁启超的思考 。“自今以往, 重心 时势所要求者, 乃在中国建设大 业。 而斯业之艰巨 …… 此非一二人之智力所能取 决, 实全国人所当殚精竭虑以求止于至善者 ” 也。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的政治行动方案曾不断 调整, 从用北洋军倒政府到和袁、 慰革、 逼满服汉, 梁 启超既尖锐地直指当时的隐患以示其忧虑 , 又能对 革命派从敌对到缓和甚至携手共反专制, 建设中国 大业, 反映了他对宪政的期待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 焦虑与思考。
[ 收稿日期] 2011 - 09 - 18
“武
汉事起, 举国之集响应, 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 冥契 [3 ]588 。 ” 乎全国民心量之所同然
[ 作者简介] 黄俏凤( 1982 - ) , 女, 广东揭阳人,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0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国近代政 治史。 张金武( 1981 - ) , 男, 四川南充人,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2008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外政治制度。
[3 ]614
。 面对这种局面, 各个
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虽然无不以自己的政治态度和 但都面临一个怎么办的问题? 政治行为决定舍取, 矢志追求宪政的梁启超在想些什么 , 做些什么, 对革 命有着什么样的态度和思考呢? 革命的爆发确使梁 心急如焚, 但他还是接受了革命, 在 启超坐卧不安、 该时期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 ( 如《新中国建设问题 》 《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 》 《财政问题商榷书 》 《鄙人 《痛定罪言 》 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 等 ) 对革命 进行了积极的系统思考。一方面从思想启蒙角度对 辛亥革命给予肯定; 另一方面对革命后存在的隐患

, 《百年锐于千载, 》 《决策与信息 》 2011 年第 2 期; 朱英 , 《辛亥革命: 百年纪念与百 近两年代表性的文章有 : 章开沅 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 《社会科学》 2011 年第 2 期; [ , 《把握纪念辛亥革命主题 团结推进中国和平统一 》 《统一论坛》 年超越 菲律宾] 董拔萃 贰零壹壹·壹; 李良玉, 《民族融合的新起点 : 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 》 《中国学术周刊》 2010 年; 许小青 , 《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 《中国学术周刊》 2010 年; 罗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演进 》 《中国学术周刊 》 2010 年; 许耀桐 ,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推进民主政治发展 》 《理论探索 》 ຫໍສະໝຸດ 011 福惠 年第 2 期, 等等。
二、 辛亥革命十周年纪念时 的再次反思与评价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大转型 时期, 社会解体的突然, 政治斗争的激烈, 新旧观念 的交织使人们的思想常处于动荡、 变化和反复不平 , “ 衡中 出现了 先进者已接受或迈向社会主义思想,
[5 ] ‘子曰诗云’ 、 ‘正心诚意 ’ 落后者仍抱住 不放 ” 的 状况, 各种思潮相互对峙, 其中, 革命共和主潮已是
[3 ]588 [3 ]614
事隔十年, 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梁启超还是高 , “ 度肯定的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 回 …… 第 三 回 就 是 我 们 今 天 所 纪 念 的 辛 亥 革 命 ①他从民族精神自觉和民主精神自觉两个方面 ” 了。 。“辛 亥 革 命 有 什 么 意 义 肯定革 命 的 转 折 性 意 义 呢? 简单说, 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 一面是 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藉。 自觉些什么呢, 第一觉得 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二觉得凡 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做民族精 [6 ]2 ” 神的自觉, 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1. 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唤醒了中国人民族精神 的自觉。梁启超对这场革命的评价与反思着眼于整 个中华民族在近代的发展与崛起, 他意识到一个完 整强大的民族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前提, 辛亥革命难 能可贵地对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作出了大贡献 。早 中, 他就根椐 在 1901 年的《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 德国政治学家伯伦知理对欧洲国家思想变迁的考察 结果, 就民族主义的产生、 发展和特点, 古代民族主 义和近代民族主义的区别以及中西民族主义异同等 [3 ]184 。他在文中提倡的是 问题有过比较详尽的阐述 大国家民族主义, 这与其他流派 ( 如革命派的狭隘 民族主义) 是根本不同的。 辛亥十年后的他再次肯 定革命对中华民族整合性的巨大影响, 阐明现代化 过程中民族国家强大力量的重要性 。梁启超从民族 凝聚力、 民族自尊心、 民族融合三个角度阐述他的大 国家民族主义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 其一, 辛亥革命唤醒和激发了中国人内在的固 有的强大民族凝聚力, 这种力量的形成对中国真正 。“一个民族能 迈向现代之宪政道路是不可或缺的 否站得住, 要看民族自觉心的强弱如何, 所谓自觉 心, 最要紧的是觉得自己是整个国民, 永远不可分 [6 ]2 ” 。 裂 始终致力于中国现代化的梁启超对民族的 , “整个的国民 ” , “永远不可分 凝聚力问题相当重视 , 裂” 这样的话语蕴含了多少期望和感慨, 也说明辛 亥革命这场空前的大变革使中华民族在直面外来冲 击和侵略的时候迸发了内在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使 古老的中华民族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显得既古 老又青春无限。其二, 辛亥革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民族骄傲成为一种强烈的 ,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觉悟, 信号。如他所言 觉 得我们这一族人 …… 任凭别人说我们是保守也罢,
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 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 见梁启超. 辛亥革 ①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 , M]/ / 饮冰室合集. 文集三十七. 北京: 中华书店, 1989 : 1. 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
2
第 23 卷 第 11 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 年 11 月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 正成 为我们的百年回忆, 它结束了帝制, 建立了共和国, 使民主自由之声一度高响于古老的中国大地 。值此 辛亥百年之际, 学界对此次革命有诸多反思 ① 。 梁 启超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又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 他在民国初年和辛亥十周年两个时段对辛亥革命有 过不同的反思和评价。回望史海沧桑风云变幻后的 在辛亥革命 100 周年的背景下, 我们关注百年 今天, 前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和反思, 以期有新的启 示和思考。
渐趋渐浓。梁启超始终牢记立宪派的使命, 为大民 族而战的他又一次站在时代的潮头对革命进行反 思, 表达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焦虑与思考。 从他这 时期的一些文章可窥其思想, 如 1921 年的《辛亥革 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 和 1923 年《五十年 。 中国进代概论》 ( 一) 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肯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