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和玉屏风散治疗时复症经验浅谈
发表时间:2012-03-20T14:33:41.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1期供稿作者:汤承辉[导读] 时复症多由风邪所致,与个人体质有关,发病季节性很强,每当春暖花开时发病,到秋末天寒时症状消失。
汤承辉 (湖南浏阳集里卫生院 410300)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428-02 【摘要】时复症是指发病时白睛红赤,奇痒难忍,每年至期而发,过期而愈,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眼病。
故《证治准绳•七窍门》称为时复症。
本病可延绵数年或数十年之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或痊愈。
一般双眼罹患。
相当于西医学的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关键词】消风散时复症经验
时复症多由风邪所致,与个人体质有关,发病季节性很强,每当春暖花开时发病,到秋末天寒时症状消失。
常侵犯双眼。
每年复发,轻症者3~4年后即不再发,重症者可连续复发10余年。
双眼奇痒难忍,灼热微痛或碜涩不适,畏光流泪,天热时症状加重,眼眵色白,状如白丝。
检查可见上睑内面如去皮石榴。
亦可见黑睛边缘及附近白睛色呈污红色,并出现灰黄或暗红色胶样隆起,以上两种症状也可同时出现。
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
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运用消风散和玉屏风散治疗时复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2例均系门诊患者,年龄最大18岁,最小5岁;男26例,女66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1年。
2 治法方药
分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别治疗。
发作期治法为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方用《外科正宗·卷四》中的消风散。
药物组成:当归6g,生地6g,防风6g,蝉蜕6g,知母6g,苦参6g,胡麻仁6g,荆芥6g,苍术6g,牛蒡子6g,石膏6g,甘草3g,木通3g。
服用方法:水煎,空腹服。
方义:荆芥、防风为君药,荆芥性味辛温,可去血中之风。
防风发表祛风胜湿,为驱风之要药,二药相伍,疏风以止痒。
苦参、苍术为臣,苦参性寒,善能清热燥湿,止痒,苍术燥湿、辟秽、发汗、健脾,两者相配,燥性尤强,既能燥湿止痒,又可散风除热。
佐以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解毒,蝉蜕散风热、透疹,此二味不仅可增强荆芥、防风祛风之力,更能疏散风热透疹。
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木通清利湿热,胡麻仁、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润燥,且生地善清热凉血,与清气分热之石膏、知母共除内热。
当归养血兼可活血,取治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生甘草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乃为佐使。
诸药合用,于祛风之中配以除湿、清热、养血之品,使风邪去,湿热除,血脉和,则瘙痒自止。
缓解期治法为补脾实卫,益气固表。
方用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的玉屏风散。
药物组成: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
服用方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
方义: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
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驱邪之后。
《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时复症患者反复发作,是由于卫表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所致,今用《用玉屏风散固表益卫,则风邪不得再乘虚而入,时复症便不易反复发作了。
现代研究表明:消风散颗粒可抑制右旋糖酐诱导的小鼠全身性皮肤瘙痒。
玉屏风散总提取物及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有显著增强作用。
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次年不再发作,好转: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但次年又复发。
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
4 治疗结果
痊愈22例,好转6例,无效2例。
5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8岁,2008年5月3日初诊:2007年3月郊游后出现出现眼内奇痒,灼热微痛,经治疗后好转。
今年5月1日在山上游玩后又出现上述症状。
平素体质较差,易感冒。
查睑内遍生颗粒,状朋小卵石。
西医诊断为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后转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为时复症。
辩证为风热上饶,卫表不故。
治疗:先疏风清热,再益卫固表。
方用消风散,药物:当归6g 生地6g 防风6g 蝉蜕6g 知母6g 苦参6g 胡麻仁6g 荆芥6g 苍术6g 牛蒡子6g 石膏6g 甘草3g 木通3g共5剂,水煎服,日1剂。
[证候分析]风热外袭,上壅于目则目痒,且感灼热微痛。
胞睑脉络阻遏,气血不行,故变生红赤颗粒。
风热均系阳邪,故见风、冒日、近火病情加重。
5月8日复诊,上述诸证消失,脉浮弱,风热已散,卫表不固。
予玉屏风散益卫固表。
药物: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
共2剂。
服用方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克,大枣煎汤送服。
随访2年未再复发。
例2:患者男,15岁,2009年3月28日初诊,眼内痒反复发作5年。
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内痒,经治疗后缓解,此后反复发作,2天前骑摩托吹风后即觉眼内奇痒,查:睑内遍生颗粒,状如砂石。
脉浮。
诊断为时复症。
辩证:风邪袭表。
方药:消风散5剂,(药物及服用方法同上)。
4月2日复诊,症状消失,脉弱。
予玉屏风散3剂。
(药物用量服法同上)。
随访两年未再复发。
参考文献
[1]曾庆华.中医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9月.
[2]郑咏秋.消风散颗粒抗过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6).
[3]张磊.玉屏风散多糖类成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