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中国电影面临的十大挑战

当前中国电影面临的十大挑战

当前中国电影面临的十大挑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知时空)
2016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增速放缓甚至出现局部性下降,这让越来越多关心中国电影的人感到忧心忡忡。

最近,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转载了饶曙光一篇文章,指出了当前中国电影面临的十大挑战。

1.好莱坞电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持续性挑战,将贯穿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始终。

电影美学最核心的问题是与观众的关系问题,所以最重要的是培育观众,如果现在不把电影教育深入到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中去,未来仍很难有效地与好莱坞电影博弈。

2.观众群体的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挑战。

据2016年的调研结果显示,19-30岁人群是电影观众最主要的构成,占比高达75.7%,其中19-25岁观众占比为46%。

中国电影面对观众群体的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不仅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而且也需要更多的智慧、能力和方法才能应对。

3.网络大电影的挑战。

2016年网络大电影的产量是2500部左右,而同年院线电影上映376部。

相比院线电影,网络大电影投资低,风险
小,具有“小成本、差异化、周期短、面向中等规模受众”的特点,更符合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4.人才短板或者说人才严重短缺匮乏带来的挑战。

2013年开始,新生代导演开始集体发力。

2015年,中国电影新力量仿佛一夜之间崛起,佳作频出。

然而2016年“新电影人力量”却又集体陷入“中场休息”。

电影作为艺术工业,需要高水准的技术团队才能配合完成,这就需要电影界和教育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电影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向电影产业、面向电影工业化进行分工培养,而业界的电影创作资本也不能唯导演和演员是瞻,否则难以提高电影综合性工业水平,难以走向现代电影工业体系下的电影整体性的升级换代。

5.电影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带来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规范市场的制度设计、制度建设是首要任务。

电影审查制、市场准入条件、资本运作、从业者利益保障等等,都缺乏法律规范。

从投资环境看,中国电影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不差钱”,但热钱大多数都是非专业资本,追逐的是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给中国电影带来活力和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众多负面效应乃至后遗症。

从内部环境看,为了有效增加市场终端,多年来一直鼓励电影院的建设促使银幕数量高速增长,多少忽略了作为电影产业基础和根本的电影制片业、制片方的利益,更没有实现必要的倾斜。

6.电影工业化水平不高、电影工业体系建设滞后及其不能有效匹配、支持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

中国电影借助于高新技术提升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完善工业化体系,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为电影创作优化提供技术基础支撑,并在与好莱坞电影的竞争中巩固优势。

7.电影产业链未能有效延伸,电影后产品衍生品开发举步维艰带来的挑战。

银幕数增长带来的票房收入增长只是中国电影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拓宽影院外电影发行放映和周边营销的产业链条,注重后产品的开发和电影文化的二次辐射,形成围绕电影放映向传播的全产业链是实现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8.电影市场同质化严重、差异化电影市场体系未能有效建立和推进带来的挑战。

需要尽快推动和布局我国的差异化电影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特色化、差异化院线放映模式,才能保障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也才能平等、高效并且最大层面地对接自己的目标受众。

9.电影观念跟不上电影实践的发展变化带来的挑战。

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没能追踪电影实践的发展并且对新的电影现象作出及时的反应,却出现了学术化、学科化的转换、转向、转型,与中国电影实践不是相向而行而是渐行渐
远,如2016年底,张艺谋导演的《长城》再次引发了“商业—艺术”“作者—市场”的相关争论。

10.中国电影在可持续推动市场繁荣和发展的同时,能否同步提高电影的思想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当前国产电影更应着重提高国家形象的对外展示,从整体上提升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主流电影品牌,形成具有中华文化标志的文化产品,进而帮助中国传统文化完成现代化转型并实现对外有效传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知时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