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三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

1、紧缩的再现部 听觉分析:马思聪的《思乡曲》 2、装饰变奏的再现部 3、动力性再现(变形的再现部):因速度、 节拍、调式、织体的改变,使主题性格发生 很大变化 听觉分析:肖邦的《c小调夜曲》OP.48 NO.1

复二部曲式
特点: 1、由两个乐部组成 2、第二乐部无第一乐部主题的再现 3、第二乐部的篇幅比较长大 听觉分析: 萨拉沙特的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

4、和声、调性:引进新调性,调性较稳定 ,有一个中心调 5、调式: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小调部 分”“大调部分” 6、在速度、力度、音色、节拍、织体等方 面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 7、写法:三声中部的内部对比不大 听觉分析:柴科夫斯基《四季》中的《八月 -收获》

柴.《八月-收获》第一乐部主题
第一讲:复三部曲式的概述
一、复三部曲式的概念 二、复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 三、复三部曲式的第一乐部 四、复三部曲式的分类

复三部曲式
一、复三部曲式的起源: 古组曲和大协奏曲中两首题材相同的舞曲的 交替 二、概念:是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 的曲式,包含三个部分,其中至少有一个部 分是大于乐段的结构。

柴.《八月-收获》三声中部主题
以“插部”(展开型中部)为中 部的主要特点:
1、在奏鸣曲套曲中,常用于慢乐章,具有 一定的戏剧性; 2、主题材料上:有时比较繁复,有时比较 统一,两端与中部的对比通常是静与动的对 比; 3、结构上:是展开性的部分,表现为自由 松散的不稳定结构,段落划分不太清楚,内 部不重复,多用活跃的展开性结构;
作业: 分析:1、马思聪的《思乡曲》 2、肖邦的《夜曲》OP.48 NO.1


第三讲: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类型
一、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的分类 二、变化再现的类型 三、复二部曲式的特点

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
分类: 一、严格再现(静止再现) 二、变化再现(动力再现)

变化再现的类型

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
典型结构是:二段曲式或三段曲式,以单主 题的形式较为典型. 如:柴科夫斯基《四季》中的《六月-船歌 》的第一乐部。

中部的结构类型
1、三声中部(呈示型中部) 2、插部(展开型中部)

作业: 1、分析:柴科夫斯基《四季》中的《六月- 船歌》第一乐部。 2、分析:柴科夫斯基《四季》中的《八月- 收获》第一乐部。 注意:动机、乐句、乐段之间的关系,以及动 机所表现的意境!
第二讲:复三部曲式的中部类型
一、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的特点 二、复三部曲式的插部的特点

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呈示型 中部)的特点:
1、在奏鸣曲套曲中,常用于小步舞曲和谐 谑曲乐章,是世态风俗性乐章 2、主题上:引进新主题,与第一乐部形成 鲜明的对比,主题材料比较统一,比较平静 和稳重,两端与中部的对比通常是动与静的 对比; 3、结构上:常为三段结构、二段结构或乐 段,结构完整,段落分明,收拢性终止;

复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
1、第三乐部再现第一乐部,第一乐部多为 三段或二段曲式结构 2、中部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曲式结构很 灵活(一段,二段,三段等) 3、结构图示: 【A】 【B】 【A】 ABA C D ABA

思考: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三段 )曲式的主要区别?
1、复三部曲式包括三个部分,其中至少有 一个部分是大于乐段的结构。 2、在主题材料的运用上: 三段曲式的中段常用第一部分的主题展开; 复三部曲式的中部主题则与第一部分主题形 成对比



4、和声:不稳定,变化频繁; 5、调性:不稳定,转调频繁,有时整个插部 没有一个中心调; 6、结束时通常会有起连接作用的段落来准备 再现; 7、写法:内部变化较大(因调性、和声多变 引起的)。听觉分析:柴科夫斯基《四季》中 的《六月-船歌》 19世纪以后的作曲家常把三声中部和插部的特 点结合起来,二者的差别已逐渐消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