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库,CNKI.PUBMED 1998年1月一2008年12月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药物载体,药物缓 释,磷酸钙骨水泥”,并对资料进行提炼与分析。结果: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自固化、生物陶瓷璎骨水泥, 与周围组织相容性高,具有大量的微孑L结构,不改变药物的特性。结论:磷酸钙骨水泥所载药物释药稳 定,具有可注射性、低温自固化,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有望成为治疗多种骨骼系统疾病 理想的药物载体。 【关键词】缓释;药物;载体;磷酸钙;骨水泥 doi:10.3969/j.issn.1673-7163.2009.04.028
as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ideal medicamentous carrier in
bone
cement is expected
to
become
an
the treatment of many kinds of diseases in skeletal system.
【Key words】
structures,does
not
change
the property of
Cal'-
drug.Condnsions:The
drugs which had been carrint have
advantages
of stable releasing,syringeability,self—curing under low temperature,as well bone conductivity.The calcium phosphate
【中图分类号】
Research Progress of WU Sheng-xiang,LIU
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as
1671-7163(2009)04-0297-03
Drug Defivery Carrier of Bengbu
Quan,NIU
297
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吴胜祥刘泉牛国旗
作者单位:233000安徽蚌埠,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组织移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作者简介:吴胜祥(1976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关节外科 通信作者:刘泉,E—mail:liuquanbangbu@yahoo.com
【摘要】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的优良性质,以作为骨骼系统理想药物载体的应用。方法:检索

Was analyzed and reviewed.
self—curing,bioceramic bone cement,which has hiSh histocom-
patibility with surrounding tissues,possesses lots of microporous lied
phosphate
述如下。

CPC的理化性质 力学强度是评价骨修复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CPC的力
学强度取决于其微孔大小、孔隙率、颗粒大小及固化时受压 大小等。CPC的脆性大,强度低,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目前CPC研究蓖点主要在于:(1)如何促进新骨的长入和爬 行替代;(2)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3)增加其抗压强度。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是作为药物载体的材 料必备的两基本条件。相关实验证明,CPC在人体生理环境 下最终转化为与人体骨结构相似的HA,具有高度的组织相 容性。动物实验表明,在动物体内CPC与周围组织相容性良 好,不引起周围组织的变性坏死,未发现脏器出现病理情况 也没发现正常生理过程出现紊乱,证明了其生物安全性心J。 新骨首先从CPC表面的微孔长入,逐步向深部推进,与自体 骨和异体骨替代过程非常吻合,这说明CPC的生物降解的同
look for the related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Jan.
Dec.2008 in the database of Wanfang,CNKI,PUBMED,the words”drug carder,drug delayed re—
lease and 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acted鹊docuterms.The obmined data Results:The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is
Guo—qi.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Medical Colloge,Anhui key laboratory of Tissue Transplantation,Bengbu,Anhui 233004,China
(monolithic matrix systenx),其所载药物的释药过程是通过弥
散机制从微孔内释放,药物释放速率与CPC厚度无关而与药 物在CPC内的弥散度和复合量有关。 除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外,CPC还有随意塑形和在体内填 充骨缺损时自固特化,同化过程恒温性等特点,而且CPC呵 在令部材料内结合药物,随着材料的缓慢降解更长久地释放 药物,具有修复和治疗的双霞功效。这些特点在很人程度上 符合一个理想的药物载体的特点。 2.1抗牛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开放性创伤、高能量创伤急骤 增加.骨折修复术、假体植入术以及脊柱手术等的术后感染 率和慢性骨髓炎发病率逐渐增高,早期应用大剂虽的敏感抗 生素是其他治疗的前提”J。抗牛素的应用有全身和局部用 药,局部应用可不需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代谢及重分布,而是 将抗生素直接用于需要部位而起作用。而采用抗生素u服 或静脉等全身给药来预防和治疗感染,很少能在局部可以持 续长时间抗感染,并且增加_r全身的副作用。 Sasaki等∞1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I:将含有抗生素的 CPC植入兔股骨中,用以治疗慢性骨髓炎,骨髓炎得到有效 控制并有新生骨组织形成。Joosten等…采用同样的方法治 疗兔股骨慢件骨髓炎,也取得r同样的疗效。金黄色葡萄球 菌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继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万占霉素是 唯一能够有效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千茂源 等博1将万古霉素CPC复合体(VCM-CPC)应用于全髋置换术 后感染一:期翻修术,术后感染复发率明显降低,提高r翻修 成功率。张进军等一1将分别含头孢哌铜钠0%、0.2%、2. 9%、4.8%、7.4%质量比的头孢哌铜钠一CPC复合体进行力学 实验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CPC承载头孢哌铜钠药域在0— 4.8%之间对其理化特性无显著影响,复合体存在自然孔隙, 并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 将万古霉素载入CPC中制成标准试件进行力学测试,发 现手动搅拌下万古霉素和骨水泥质鼍配比不超过5.0%时不 影响骨水泥的压缩强度,配比时手动与真空下搅拌相比CPC 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多研究表明,载抗生素CPC不仅能治疗 骨感染,也可充填和修复骨质缺损H…。 2.2化疗药 过去20年中,骨肿瘤在治疗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上 世纪70年代开始的大剂量综合化疗,到现在的新辅助化疗,
Controlled—release;Drug;Carrier;Calcium phosphate;Bone cement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骨肿瘤 和炎症等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于 是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受到广泛重视。目前这些疾 病的早期阶段有一些药物町以有效治疗,但这些药物如抗炎 镇痛类、化疗类等全身用药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并且到达病 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也很低,因此治疗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在 治疗疾病的同时又带来新的损害。如何将治疗药物只针对 靶目标而且能有效控制药物释放,从而达到局部的有效药物 浓度,全身副反应又很少…,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20世 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Brown和Chow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自 固化生物活性骨缺损修复材料—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cements,CPC)。这种材料在人体生理环境下最终
转化为与人体骨结构相似的羟基磷灰石(Ca,(PO。),OH, HA)。CPC的出现,可能使上述目标有望变成现实。本文就 CPC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
万方数据
298
鲤剖兰蝤压!Q塑生!旦筮!璺鲞筮垒羽△!型!堡!婴4堡!迎!!,叁竖:呈Q盟,y!!:!垒盟!:兰 已使骨肉瘤的五年生存率从以前的10%一20%提高到现在 的50%~80%…J,大部分患者叮选择瘤段切除与莺建的保 肢手术来取代传统的高佗截肢术。 肿瘤化疗效果依赖药物刹量的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同。 目前临床上恶性骨肿瘤的化疗主要有静脉给药和局部动脉 化疗等。但大剂鼍全身性化疗困严蕈毒副反应而限制其在 临床的应用。同时,恶性肿瘤,包括部分良性肿瘤,即使在广 泛手术和系统性辅助化疗下,仍可能局部复发。骨肿瘤术后 形成骨缺损,应用既能充填缺损又能长时f'日J在局部缓慢释放 药物以保持局部高水平的药物浓度的生物材料修复,是最理 想的治疗方法。 Tahara等1121对顺铂.CPC复合体研究表明,载药10%载 体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样将顺铂与CPC制成植入体, 以家兔为实验对象,第16周时局部骨组织中药物含量仍有 较高浓度H“。 对分别载入0.1%,0.2%,0.5%质量比甲氨喋呤 (MTX)的CPC进行力学和显微结构观察,发现CPC中加入 适量MTX,其基本晶体结构不会发生变化,CPC凝固时间无 明显影响。质量比为0.1%、0.2%组与对照组力学强度尤统 计学差异,质量比为0.5%组的力学强度与对照组有统计学 差异,但其压缩强度位于松质骨与皮质骨之间,符合临床应 用条件¨“。吴芳等¨副以CPC混合阿霉索制备的载药系统 进行体外释约试验,发现早期有释约冲击效应,3天体系的每 日释药量随时问的增长而缓慢减小,溶出速率趋于稳定,且 释药冲击鼍及药物溶出速率随药物包埋量的增大而增大。 观察至32天时释药百分率仍维持在3.5%~3.8%,释放规 律基本符合Higuchi提出的一维假稳态释药模型。后期可能 因骨水泥微孔结构改变,导致释药率与模型存在一定偏差。 本体系释药曲线较平稳,据此预计有较长的释药周期。 2.3生长因子 动物模型和I临床实验已经证实许多成骨因子、肽和小分 子可以促进骨愈合。它们大都是多肽,通过信号传递影响细 胞内的活动。重组技术使得T业化生产出大量高纯度的生 长因子,单独将牛长因子植入体内由于缺少载体的支撑作用 易被血液冲刷掉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诱导成骨作用,因为 蛋白质在植入点弥散非常快。体外实验研究用CPC结合这 些生长因子,因其所载成骨因子可以渐进释放促进骨生 长‘1 61。 Ruhe等¨73利用固化后CPC载rhBMP-2复合体修复兔 颅骨缺损处,定馈分析显示2周后材料外即有显著新生骨形 成。在不同的大型动物模型中进行了复合成骨因子的注射 式载体的一系列试验,均证实CPC是复合rhBMP-2的最佳载 体¨“圳。刘洪等【21 3将CPC与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移 植修复兔桡骨缺损,分别于2,3,4,8周4个时间点观察并取 标本,发现实验组2周即见到新骨长入,4周骨缺损修复基本 完成,材料被部分吸收,剩余材料与新骨结合紧密;而对照组 成骨鼍明显少于实验组,成骨速度缓慢。对于“CPC+生长 因子”的临床应用及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4抗炎药及其他药物 黄粤等H。在将3%、5%和10%萘普生钠载入CPC制成 药物缓释体系的研究时发现药物的引入未影响材料的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