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糖果与巧克力生产技术

第五章+糖果与巧克力生产技术

硬糖连续浇模成型的主要设备
5.包装 包装的作用在于防止或延缓上述质变现象,合理的方法是给
予熬煮糖果以密封性包装。包装机械性能的发挥,除了本身 的机械性能和包装纸质要求外,包装应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 下进行。实践表明,包装室应保持在温度25℃,相对湿度 50%以下,才能使包装机械化顺利进行。
多功能全自动枕式糖果包装机
食品。
熬煮糖果:又称硬性糖果,简称硬糖; 焦香糖果:也称乳汁糖,分为韧质和砂质; 充气糖果: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充气; 凝胶糖果:也称软糖,分为冻胶类和凝胶类; 巧克力制品:分为巧克力和巧克力糖果; 其他类别:多种大类产品,如夹心糖果、涂衣糖果、结晶 糖果、胶基糖果、粉质糖果、膏质糖果等。
二、 硬糖
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美拉德反应使制品具有特殊焦香味的甜体。也称乳脂糖。
❖3.充气糖果——是经机械的搅擦作用在糖体内充入无数细密的气泡,
或定向的机械拉伸形成气孔,成为充气质构的甜体。
❖4.凝胶糖果——也称为软糖。是一类以不同凝胶剂为基本组成的糖果,
性质柔嫩稠粘的甜体。
❖5.巧克力制品——是一类以可可质和可可脂为基本组成的特殊含糖
连续浇模成型 连续浇模成形的工艺特点是当熬好的糖膏还处于流变状态的
液体时,将液态糖浆定量地浇注入连续运行的模型盘内, 然后迅速冷却和定形,最后从模盘内脱落分离。
连续浇模成形生产线的特点在于把传统生产中糖膏的物料混 合、冷却、保温、整形匀条、塑压成形、风冷、糖粒输送 等工序合并在一起进行,因此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设备占 地面积缩小。
常压下,要提高蔗糖溶液的浓度,就必需提高蔗糖溶液 的沸腾温度;反之,不断提高蔗糖溶液的沸腾温度,就可 不断将糖液浓度提高。
常压熬糖必需在较高温度下进行,而糖液一般都呈酸性, 在较低pH下,随糖液pH的不同,蔗糖不同程度地分解为 转化糖。熬糖过程产生的化学分解,可用下式表示:
❖ 在熬糖过程中,必需对蔗糖的转化加以控制,因为生成的转 化糖具有很强烈的吸湿性,含有不同转化糖量的硬糖,在生 产过程中因吸收周围的水汽而发烊变质。
• 太妃糖与卡拉密尔糖都属于韧性焦香型 糖果,黏稠而致密,有咀嚼性。
• 福奇糖属于砂性的焦香型糖果,质地紧 密但带有酥脆感,不耐咀嚼。
组织状态和流变特性
焦香型糖果的组织状态既不同于硬糖,也不同于软糖, 其基体是由多种糖类化合物、脂肪和乳蛋白质所构成, 经过严格的加工程序使物料组成最终形成一种高度乳 化的均一的固体。 韧性焦香糖果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无定形状态和有一定 弹性;砂性焦香糖果的变形倾向性较韧性焦香糖果要 小。
葡萄糖:结晶的葡萄糖吸湿性不强,但 加热能增加其吸湿性。糖浆中含有的无 定形葡萄糖具有很强的吸湿性。
果糖和转化糖:都具有很强的吸湿性, 在空气相对湿度45%时,即大量吸收水 分。
糊精:不甜,吸湿性和溶解性都很小, 能产生很高的粘度。
高糖:介于糊精和麦芽糖之间的一种物 质,以麦芽糖的聚合形式出现,如麦芽 二糖、麦芽三糖……麦芽七糖以上,这 一组糖具有吸湿性小,溶解性和透明度 高等特点。
甜体糖类的组成
甜体糖类的组成
蔗糖 50%~80% 麦芽糖、葡萄糖、果糖、转化糖 10%~25% 高糖、糊精 10%~25%
蔗糖:结晶稳定,未分解的蔗糖吸湿性 很小,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时,才 吸收水分。而且,长时间和高温下将蔗 糖加热,将大大增加其吸湿性。
麦芽糖:无水不定形麦芽糖的吸湿性很 强,含水麦芽糖的吸湿性则较弱。麦芽 糖对热不稳定,加热后色泽变深。
• 熬煮糖果:由多钟糖类(碳水化合物) 经高温熬煮而成,在常温下是一种坚硬 而易脆裂的固体物质。也称硬性糖果, 简称硬糖。
• 根据其物理形态可分为:透明、丝光、 结晶和膨松等此类。
• 透明状态:透明,坚脆;
• 丝光状态:外观洁白,有丝光光泽,质 构硬而嚼时略带疏松;
• 结晶状态:微显透明;
• 膨松状态:外观混浊,质构膨脆而嚼时 疏松。
化糖操作应同时考虑溶化速度和溶化方式。
溶化速度要求糖在溶化完全后的20min内及时将物料 传递给下一工序,溶化方式则要求设备能保证物料在 最短的时间内溶化完全。
2.糖的熬煮
熬糖的作用 熬糖是硬糖工艺中的关键工序。熬糖的全部过程就是要把
溶液内的大部分水重新蒸发除去,使最终的硬糖膏达到很 高的浓度和保留较低的残留水分。
胶质型:熬制后不经过搅打,糖体细腻润滑 中度充气类 砂质型:熬制后搅打,糖体内形成均匀的微晶粒
结晶和抗结晶物质
硬糖由甜体和香味体组成,甜体包含结 晶的蔗糖和各种糖浆。 生产工艺中,各种糖浆起着抗结晶的作 用,削弱和抑制蔗糖在过饱和状态下必 定产生的重结晶现象。
糖浆干固物比例过大,蔗糖在过饱和状 态下重新结晶的倾向得到有效防止的同 时,硬糖甜体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吸湿 性,并变的非常黏稠,这使最终产品容 易发烊变质,同时风味和质构上发生很 大的变化。
冷却
批料进行的焦香型糖果最终熬煮温度
一般为130℃左右,此时仍属粘稠的流
体,及时冷却可使糖膏进入塑性状态,
为机械定形提供必要的粘度。太妃糖专用Biblioteka 煮锅四、 充气糖果生产技术
• 充气糖果都经过机械的搅擦作用,在糖 体内充入无数细密的气泡,或定向的机 械拉伸作用形成气孔,经充气作业成充 气质构的甜体。
主要特性
的特征,此时的可塑性最大,塑压成形就利用了物料在 这瞬间的特性。
有可塑性的糖膏在机械作用下经翻动和拉伸形成均匀大 小的糖条,这一工序称为匀条。大小均匀的糖条随即进 入成形机,并在两个相对的铜铸模型的连续冲压下形成 整齐而均一的糖粒,并立即风冷至固化状态。硬糖的硬 化温度为56~58℃,不及时冷却的糖粒则容易变形。糖 粒的冷却适宜在传送带上进行,带面应宽而速度较慢, 冷却温度保持在38℃左右。
甜味的要求
• 糖浆的类型和比例是调节甜度的关键。 • 果味型硬糖是通过添加不同有机酸来调
节控制其风味的。常用的有柠檬酸、酒 石酸和乳酸等。酸能减少硬糖甜体的甜 度,同时也能提高果味硬糖的香气。一 般硬糖内柠檬酸的加入量约为1%左右。 • 添加天然的食品原料,如鲜奶、炼乳、 可可、咖啡等可赋予硬糖综合的香味。
❖ 除了糖液的pH这一因素外,熬煮温度也是促使蔗糖分解的 重要原因。常压熬糖是采用明火加热,火力大小直接影响熬 糖速度。当糖液达到140度以上高温时,糖液色泽逐渐转深, 表面糖液在高温下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分解。
❖ 分解产物呈色极深,吸湿性强,味苦,这是常压熬糖不加控 制的结果。
真空熬糖 真空熬糖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预热、真空蒸发和真
第五章 糖果与巧克力生产技术
• 糖果的概念和分类 • 硬糖 • 焦香糖果生产技术 • 充气糖果生产技术 • 巧克力制品生产技术
• 【重点】
糖果生产主要原辅材料、常见品种糖果生 产工艺、巧克力生产工艺。
• 【难点】 蔗糖的加工特性、熬糖工艺、焦香糖果 乳化方法和砂质化方法、充气糖果充气 方法。
一、 糖果的概念和分类
(二) 焦香糖果的组成
物料组成与处理方法对焦香糖果品质的影响
(三) 焦香糖果生产工艺
太妃糖生产线
韧性焦香糖果生产工艺流程 砂性焦香糖果生产工艺流程
预混合溶化
焦香型糖果的物料在彻底溶化的同时必须有一个充分预 混的过程,在低于60℃的混合温度下将所有组成分散成 最小的质粒,并形成均一的乳浊液,时间约10min。然 后继续加热至110℃,使糖的结晶在沸腾中全部溶化, 溶化温度最高不宜超过115℃。
糖果是以多种糖类为基本组成,添加不同营养素,具 有不同物态、质构和香味,精美又耐贮藏的甜味固体食品。
糖果的分类
❖1.熬煮糖果
❖2.焦香糖果
❖3.充气糖果
❖4.凝胶糖果
❖5.巧克力制品
❖1.熬煮糖果——熬煮糖果经高温熬煮而成,含有很高的干固物和较低
的残留水分,质构坚脆,故也称硬性糖果,简称硬糖。
❖2.焦香糖果——由多种糖类化合物和脂肪、乳蛋白质经乳化后熬煮,
真空浓缩阶段:将液面的真空度提高到 93.33kPa以上,物料的温度下降至110~115度, 真空浓缩除去最后的少量水分,真空熬糖完成。
4.成型
熬到规定浓度的糖膏经过适度冷却,添加色素、调味料 和香料,混合均匀,即可成形。 硬糖有多种成形方法,但基本上可分为塑压成形和浇膜 成形这两种方式。
塑压成型 当糖膏温度降到80~70℃时,糖膏均有半固体或类似固体
色泽
• 添加色素来呈现。
(二) 生产工艺
硬糖冲模生产线
常压熬煮硬糖生产工艺流程 真空熬煮硬糖生产工艺流程
1.化糖
化糖时加水量一般随着糖果产品的类型所具有的特性 而异。硬糖生产中的加水量一般为配方物料总干固物 的30%~35%。在实际生产中,加水量往往低于这一 比例,而以提高糖液的温度来加快糖的溶化。 加水量不足,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将砂糖晶粒全部熔化, 晶粒的存在有可能给生成和保藏过程带来“返砂”现 象。 加水量过量,则将延长加热蒸发的周期,促使糖的过 量转化并浪费能源。
产品成形后于室温下是一种高浓度的甜 体,干固物是90%以上,水含量小于10 %。 流体中充入气体,糖体的透明度消失, 剖面出现毛细孔、海绵体或泡沫体的结 构,糖体原有的密度降低,体积增大。 糖果从一相变为二相,即糖浆组成的连 续相与充入气体的分散相。
(一) 充气糖果的分类
弹性型:糖体富有弹性 高度充气类 脆性型:糖体富有脆性
• 硬糖和抗结晶物质的比值应服从最终产品应有 的质量标准。硬糖主要的质量标准之一,就是 产品所含的总还原糖量,一般应控制在12~ 20%,一般不应超过25%。
• 若产品转化糖浆为基本组成,则总还原糖以控 制的较低为宜。
香味的组成
• 大多数硬糖均添加不同的液体香精来获 得增香效果。
• 香精油的添加一般为0.1%。但在实际生 产中,要根据香精油本身的香气强度和 产品对香气的要求,来确定香精油的添 加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