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ppt课件
因幼虫在肝脏移行而形成的乳斑肝
蛔虫阻塞肝、胆管
小肠内的猪蛔虫
诊断
1、粪便检查虫卵——饱和盐水浮集法: 1000个/g粪便以上,方可做出诊断。 2、剖检发现虫体:肺脏幼虫分离法。
治疗
(1)伊维菌素:0.2-0.25mg/kg,口服或混饲或肌注。
(2)驱蛔灵:0.2g/公斤体重,混入饲料中一次服
病原
2、虫卵:受精卵为短椭圆形,黄褐色,大小为
50~75×40~80μm,卵壳厚,由四层组成,最 外一层为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向内依次为卵黄膜、 几丁质膜和脂膜 。
生活史
生活史
特点:
1、卵生
2、感染性阶 段——感染性 虫卵
3、需体内移 行
4、土源性
流行病学
1、流行广泛:1)虫体繁殖能力强。2)虫卵对
外界抵抗力强。蛋白膜-防紫外线;几丁质颗粒膜隔水作用;卵黄膜和脂膜-保护胚胎,不受化学物质 的侵蚀。3)生活史简单。
2、流行季节:不明显。 3、易感动物:3~6月龄仔猪最易感。
4、传播途径:消化道及胎盘。 4、与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有密切的关系。
仔猪在感染早期(约一周以后)有轻度的湿咳,体 温40℃左右,较为严重的病猪,精神沉郁,呼吸 及心跳加快,食欲不振,异嗜,营养不良,消瘦, 贫血,被毛粗乱,或有全身性黄疸,有的病猪生长 发育长期受阻,变为僵猪。感染严重时,呼吸困难、 急促而不规律,常伴发声音沉重而粗哑的咳嗽,并 有呕吐、流涎、拉稀等症状。可能经1周~2周好 转,或渐渐虚弱,趋于死亡。
蛔虫过多而阻塞肠道时,病猪表现疝痛,有的可能 发生肠破裂而死亡。胆道蛔虫症也经常发生,开始 时拉稀,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腹部剧痛,多经6 天~8天死亡。
病变
初期有肺炎病变,肺组织致密,表面有大量 出血斑点。肝、肺和支气管等处可发现大量 幼虫(用幼虫分离法处理后)。成虫少量寄 生时没有可见病变,寄生多时可见有卡他性 炎症、出血或溃疡。肠破裂时,可见有腹膜 炎和腹腔内出血。因胆道蛔虫症而死亡的病 猪,可发现蛔虫钻入胆道,使胆管阻塞。病 程较长的,有化脓性胆管炎或胆管破裂,胆 汁外流,胆囊内胆汁减少,肝脏黄染和变硬 等病变。
猪蛔虫病
本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 猪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线虫 病,主要危害3~6月龄的仔 猪。蛔虫能使仔猪生长发育 不良成为僵猪,严重的引起 死亡;成年猪多半为带虫者。
病原 属于蛔虫科蛔虫属
1、成虫:猪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虫体呈中间稍
粗,两端较细的圆柱状。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 色,死后为苍白色。体表光滑,有厚的角质层,前 端较细而钝,后端较粗而尖。雄虫 长15~25 cm, 宽约3mm, 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钓鱼钩。雌虫 长25~40 cm,宽约5mm, 尾端钝直。
用
。
(3)丙硫苯咪唑(抗蠕敏):20-35mg/公斤体重,
一次服用。
(4)敌百虫:每公斤体重0.1克,总量不得超过10
克,配制成水溶液混入饲料中一次服用。集体喂药
时,为防止有的猪吃得多,有的猪吃得少,影响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虫效果,一般以10头为一群最好。
(5)左旋咪唑:10-15毫克/公斤体重,1次混料
喂服,或1omg/KG,配成5%的水溶液,肌注。)
预防
1、驱虫。 2、保持圈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 3、加强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