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古诗词的“意境”鉴赏

浅谈古诗词的“意境”鉴赏

与诗人 “ 相 亲相 近” 呢?这 既是 现代 小学 生学 习鉴 赏 古诗 词 的难点 ,也是 语文 考试 复 习的 “ 硬 骨头” 。
【 关键词 】 意境;品味;捕捉;技巧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2
古 诗词 是古人 智慧 的结 晶 , 是 人类艺 术的精 华 。 其语言 精练 , 字字珠 玑 ,内容 精深 , 意 味无穷 , 千 百年来 滋润着 一代 又一 代学子 。 但 随着学 生年 龄的 增大 ,积累 诗量 的增 加 ,他们对 古 诗词 的学 习兴 趣 却越来 越淡 。究 其原 因 ,主 要 因为大 多数古 诗 词 ,因时代 生活 各 异 ,诗人 表达 风格 不 同 ,语言 高度 凝 练 ,古 今表 达差异 巨大 ,学 生 难 以进 入 诗 中所 描绘 的人 、情 、景 中 , 难 以与 诗人进行 思想 的交融 , 更难 以领 略诗 中的意 境 ,时间久 之 ,便觉学 之无趣 、诵 之无 味 。 古 诗词追 求 晴景交 融的美 妙意境 。 “ 意” 是情意 ,是 主观 的思 想情 感 ; “ 境 ”是 客观立 体 的艺术 图画。古 诗词 的意 境就 是古诗 中 意 与境 的和谐 统一 ,是 诗人 的思想 、情 感 同客观 的景象 事物 形成 的 整 体的 艺术境 界 。一篇 古诗 词 ,由于作 者在创 作 时 ,有它 特定 的时 代背 景 ,所 以不 同的人 ,读它 会有 不 同的见 解 ,可谓 仁者 见仁 ,智 者 见智 。如何 让学 生领 略到这 妙不 可 言的 意境美 ,从 而更 好地 体会 诗 中的 言外 意 、弦外音 、意外 味 ,与 诗人 “ 相亲 相近 ” 昵?这 既是 现 代小学 生学 习鉴 赏古诗 词的难 点 , 也是 语文 考试复 习 的 “ 硬 骨头 ” 。 本 人结 合 自 己多 年 的教 学 实践 ,认为 从 以下几 个方 面学 习古诗 词 ,
以看 出诗人 的心情是 多么 愁苦矛 盾 !教学 时 , 仅仅抓 住重 点词 “ 何 时还 ” ,让学 生反 复诵 读 、反复 品味 ,那个 思家想 家 却不 能回 家的 诗 人就 仿佛 来到 了学生 眼前 。可 见 ,学 习和 鉴赏古 诗 词 ,只有 “ 咬 文 嚼字 ,品析 字词 ”才可 将文本 中深 层的 内容挖 掘 出来 !
兰.析形象 ,悟情感
金开诚 先生说 :诗词赏析 始 终离不 开一个 “ 想 ”字 。了解 诗词 表 现 的主要 形象 以及 抒发 的思 想感情 是鉴 赏的 重要 内容 。古典 诗词 所 表达 的思 想情感 ,如 孤独 寂 寞、恬淡 闲 适 、忧 国忧 民等 ,都 是通 过具体 的典 型的人 、 事、 物等形 象主体 表达 出来 的。 如 王之 涣的 《 登 鹳 雀楼 》一 诗 ,从诗 面来看 ,不难 读 出大 自然 的壮丽 景色 ,但 深入 研 读 ,即注 入 了诗人 昂扬 向上 的激情 。透 过壮 丽的 画面 ,开 阔的意 境 , 自然领 悟 了诗 中所 蕴含 的耐 人寻 味 的哲理 :登高 才能 望远 ,成 功在 于无 止境 地 追求 。 “ 经 验丰 富 的人 读书 用两 只 眼睛 ,一 只眼 睛看 到纸面 上 的话 ,另一 只 眼睛看 到纸 的背面 。”歌 德 的这句 名言 语道 破 了古诗词 鉴赏 的真谛 ! 四 赏技巧 ,悟写法 古诗 词 的语 言 丰富 ,同一景 物 、事物 ,表达 技巧不 同 ,意 思各 有千 秋 。教师在 古 诗教学 中不 仅要 指导学 生 掌握古 诗文 的一般 学 习 方法 : “ 知诗人 解 诗题—— 抓 字 眼明诗意 —— 想意 境悟 诗情 。”还 要指 导学 生准 确把 握诗歌 所运 用 的表达 手法 ,如 :借景 抒情 、托物 言志 、 以小 见 大等 写作 手法 ;动静 结合 、以动 写静 等表 现技巧 ;比 喻 、拟人 、夸 张等 修辞 手法 ,深入 地体 会诗歌 所表 达 的思想感 情 。 如李 白的 《 黄鹤 楼 送孟浩 然之 广 陵 ,全 诗无 一字 说惜 别 ,无 一字 说伤 心 ,但伤 怀惜 别之 情悠悠 不尽 ,随水长 流 ;范 成大 的 《 四时 田 园杂 兴 最 后一句 “ 惟 有 蜻蜒 蛱蝶飞 ”来衬 托村 中的寂静 ,静 中 有 动 ,显得 更静 ;刘 禹锡匪 夷所思 的妙 句 “ 遥 望洞 庭 山水 色 ,白银 盘 里一青 螺 ” ,使 秋月 之 中的洞庭 山水 在诗 人 的笔下 ,变成 了一 件 精美 绝 伦的工 艺美术 珍 品 ,给 人以莫大 的 艺术享受 。 古 诗 词不仅 意境美 ,而 且语言 美 、哲理 美 、精神 美 。 “ 读 书破 万卷, 下 笔如有神 ” 蕴含着 “ 冰冻 三尺 非一 日之寒 ” 的朴素真 理;“ 咬 定青 山不放 松 ,立根 原在破 岩 中。千磨 万 击还 坚劲 ,任尔 东西 南北 风”告 诉我 们要 坚忍 不拔 、锲而 不舍 ; “ 不畏 浮云遮 望 眼 ,只 缘身 在最 高层 ” 启 示我们 要站 得高 , 才 能看得 远 ; “ 问渠那 得清如 许 , 为有 源头 活水来 ”表 明不 断创新 是 永葆 活力 的源泉 。只有 在教 学 中 指导 学生 多诵 读 、多积 累 、多感悟 这样 的名句 名篇 ,学 生才 会在一 次 次的诵 读 中 、积 累 中、感悟 中 ,丰富 经典 文化 ,提升 鉴赏 水平 , 夯 实语文 功底 ,为人 生幸福 奠基 !
2 0 1 3年 第 5期
S t u d y O n C h i n e s e
■陵蕊
课 外 诗 丈
浅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古诗词的 “ 意境 ’ ’ 鉴 赏
张青梅
( 河 南省 商丘 市前进 小 学,河 南 商丘 4 7 6 0 0 0 )
【 摘要 】古诗词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如何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 从而更好地体会诗 中的言外意、弦外音、意外味
【 文献标识码 】 A
作 者千锤 百炼 求得 的一 个 “ 绿”字 ,因为 “ 绿 ”不 仅展 现 了江 南 春 色 的美 好 ,还 说 明 了诗 人离 家 已经 很久 了 ,该 回家看看 了 。但在 著
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课堂中,却把 “ 还”当作了本诗的灵魂。 “ 春 风 又绿江 南岸 ” 说 明诗 人 已经 离家很 久 了 , 格 外思念 家 乡、 思 念亲人 , 应 该 回家 。 “ 京 口瓜 洲一 水 间”说 明诗人 当 时离 家很 近 ,应该 回 家。 但 因为 公务在 身 , 诗人 想还家 的愿望 却不 能实现 , 只好发 出 “ 明 月 何 时照我 还” 的呐 喊声 。离家久 ,应 该还 ,离 家近 ,不 能还 ,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