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藏族自治州概况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因地处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之南而得名,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也是通往西藏和青海南部地区的交通要冲。
自治州于1953年建政,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5个县,21个乡,15个镇,422个村委会,43个居委会。
全州总面积4.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00米。
2011年底,全州总人口达44.60万人,有藏、汉、回、土、蒙古等28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5.09%。
自治州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区位优势明显。
自治州地处青海牧区与东部农业区的连接地带,居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腹心区域,青藏、青康、西久三条国省道公路干线横贯全境,地处全省的中心位置,成为青海西南部藏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交通条件便利、藏族人口比重较大,在青海藏区的影响举足轻重,对维护青海乃至整个藏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增强民族团结意义深远。
生态地位重要。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横贯境内五县20个乡镇,流长411公里。
境内拥有黄河一级支流101条,输入黄河的水量占流域总径流量的19%。
全州划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达12%,境内有青海湖、众多的湿地和广阔的草原、森林、灌丛等原生植被,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系和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
延的天然屏障,对维护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资源丰富。
自治州拥有农牧、矿产、水电、旅游、药材五大优势资源,经济增长有着很大潜力和空间。
拥有各类草场5069.95万亩,存栏各类牲畜506.03万头(只),占全省牲畜总量的五分之一,是全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铜、铅、锌、白钨、金、大理石等29种,其中铜、铅、锌的探明资源储量分别为108万吨、17万吨、
35万吨。
境内黄河干流的水能蕴藏量达994万千瓦,可规划开发16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900多万千瓦,占全省黄河水电全部装机总量的51%,是黄河水电资源的“富矿区”。
由于地域辽阔、日照充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风能、光能资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土地面积约1168平方公里,太阳能发电理论蕴藏量达3270万千瓦,理论发电量达754.1亿千瓦时;风能理论总装机容量为135万千瓦。
负有盛名的贵德扎仓温泉、兴海温泉,地热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高原大陆性气候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物种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盛产冬虫夏草、甘草、雪莲、大黄、麻黄草等20余种名贵中藏药材;野生动物资源有名贵药材的白唇鹿、马鹿、麝、野牦牛;猞猁、水獭,斑头雁、百灵、雪鸡等,均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利用价值。
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历史上“羌中道”、“丝绸之路”、“河南古道”、“唐蕃古道”都曾越境而过;位居全国五大湖泊之首的高原明珠——青海湖、贵德黄河风情旅游区,旅游业开发的成本低、潜力大;雄浑神奇的高原自然风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县域特色显著。
草原明珠──共和县,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县共辖7个乡、4个镇、99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土地总面积17209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5.8℃,年降水总量328.8MM,平均海拔2866米,总人口12.60万人。
自治州首府恰卜恰镇距省会西宁市142公里,海拔2800米。
全县拥有各类草场1876.16万亩,存栏各类牲畜162.66万头(只)。
境内草原门户—日月山、屋脊宝鉴—青海湖、黄河明珠—龙羊峡水电站、吐谷浑古都—伏俟城、唐蕃古道必经之路—倒淌河都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高原江南──贵德县,是黄河上游建县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古城。
全县共辖3个乡、4个镇、119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总面积3504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8.8℃,年降水总量238.6MM,平均海拔2287米,总人口10.12万人。
拥有各类草场425.05万亩,存栏各类牲畜43.79万头(只)。
全境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河谷川水地区林木葱郁、阡陌纵横,盛产瓜果,既有高原的雄浑与博大,又有江南的灵秀与恬静,被评
为“中国十大生态休闲基地”。
九曲黄河中贯贵德而过,流程76.8公里。
贵德背靠青南地区,面向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距省会西宁市114公里,距州府158公里,是通往青南地区西久公路要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
“天下黄河贵德清”饮誉在外,“西宁后花园”坐实省内。
歌舞之乡──贵南县,全县辖4个乡、2个镇、75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总面积6650平方公里。
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总量402.3MM,平均海拔3200米,总人口7.75万人。
距省会西宁市302公里,距州府157公里。
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畜牧业和水电及中药材资源。
拥有各类草场756.6万亩,存栏各类牲畜92.87万头(只)。
木格滩被纳入“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后,进一步完善草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优质牧草种植和推广力度,草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六州牧区前列,为全州乃至全省发展牛羊育肥业、奶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草资源。
该县组建了许多以藏族青年为主的文艺队,歌舞风格独特,多次赴省内外参加民俗风情演出,受到普遍欢迎。
矿产宝地──兴海县,位于自治州西南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全县共辖4个乡、3个镇、57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面积12182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7.1℃,年总降水总量417.7MM,平均海拔3400米,总人口7.68万人。
距省会西宁市270公里,距州府128公里。
拥有各类草场1512.06万亩,存栏各类牲畜113.17万头(只)。
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31个重点找矿县和全省10个重点资源开发县之一,现已探明储藏的潜在价值约300亿元,是海南州乃至青海省的富矿区,素有“高原宝地”之称。
蕴藏着丰富的水电资源,是海南州重要的水电开发基地,黄河干流域可供开发总装机354万千瓦的3座电站。
中藏药材30余种,是冬虫夏草主产区之一,年产量达1万公斤左右。
宗日圣地──同德县,地处海南、黄南和果洛三个藏族自治州的交汇地带。
全县共辖3个乡、2个镇、72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总面积5001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5℃,年总降水总量425.2MM,平均海拔3200米,总人口6.45万人。
距省会西宁市283公里,距州府256公里。
拥有各类草场500.08万亩,存栏各类牲畜93.54万头(只)。
黄河在
县境内流长206公里,2004年被国家列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涉及2乡镇25个行政村2886户15873人,总面积188.16万亩。
具有较为丰富的牧农、矿产、水电、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旅游资源,更是宗日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熠熠生辉的古老文明散发着绚丽光彩。
2012年,全州上下要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要求,时时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层层注重完善思路、创新举措、改善民生,人人坚定发展信心、团结拼搏、奋力争先。
通过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跨越发展和和谐稳定的新局面,争创一流业绩,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海南州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汇编》目录
1、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
2、海南州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联合制度
3、海南州农资经营管理制度
4、海南州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
5、海南州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
6、海南州非法食品添加物和不合格添加剂快速追查溯源制度
7、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8、海南州农资商品质量抽检制度
9、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