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城市让“信息通衢”成为武汉新品牌

智慧城市让“信息通衢”成为武汉新品牌

本刊关注l中国经贸导刊 

智慧城市让“信息 

武汉市作为国内首个也是世界 目前唯一向全球公开招标并制定智 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城市,认真探索智 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 河”的关系,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基 础设施、应用体系建设和支撑性产业 建设,积极引导物联网、云计算、大数 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转化应用。 先后被授予“中国智慧城市领军城 市”、“中国智慧城市突出贡献奖”、 “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十强城市”等荣 誉。 顶层设计规划引领 武汉的智慧城市总体建设规划 和设计,结合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 际,凸显“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城市 特色,提出的“113”的总体架构。即: 确立一个发展目标,建设一套信息基 础设施,构建“应用、产业和运行”三 大核心体系。 主要发展目标是:通过智慧城市 建设,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达到 全国领先水平,使武汉成为“发展更 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 更美好”的中部“智慧之都”。“信息通 衢”成为武汉继“九省通衢”之后的城 市新品牌,基本确立全国信息传输枢 纽和交流中心地位,实现政府、企业、 市民之间的有机融合、动态和谐,做 到“绿色江城、宜居武汉”。 基础共建资源共享 经过近几年来的国家智慧城市 试点建设、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下一 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城市和电子商务 28 2015年11月j=: 通衢"成 

囵熊战勋 为 

示范城市建设,武汉具备了较好的网 络基础设施、感知基础设施、云计算 基础和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农 村地区实现了宽带覆盖和光缆行政 村通达率两个100%。3G高速无线网 络完全覆盖中心城区和新城区中心 城镇,4G网络迅速发展,WLAN网络 深度覆盖中心城区核心区和旅游景 区。免费向市民开放了“市民之家”等 25个公共区域和3条公交线路的公 益免费无线上网服务,今年全市还将 完成1000个公共场所的WiFi热点 建设,实现主要公共区域公益免费 WiFi全覆盖,接人带宽不低于20M, 覆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在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根据 全市各个领域的不同需求,按照顶层 设计的规划,分别或综合运用视频、 移动终端、射频技术等感知手段,采 用有线/无线传输技术进行传输,形 成覆盖全市包括城市生态环境感知、 生命线监控、交通监管、建筑设施监 测、公共设施监控等在内的智能互联 感知网络。初步形成了无缝覆盖的 全市视频监控网络。通过实施ETC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对全市百万 辆车全部安装了电子标签,并在部分 校园、小区、游乐场所、企事业单位和 社会停车场的门禁管理中得到了较 好的延伸应用,形成车联网雏形。 在云计算基础建设方面,主要是 整合全市现分布在各个领域和各个 部门的信息系统资源,提高跨部门信 息资源整合、共享交换和协同应用水 平,建设1个面向全市政府部门和企 业、市民等各类用户的市级云计算中 武汉新品 牌 

心和N个面向特定行业的云服务平 台。 武汉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和应用水平较高,已经建成国内 首个位置源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地 理空间信息的“智慧感知、智慧分析、 智慧服务、智慧决策”。 应用导向 民生优先 抓住“能为老百姓办事”和“为老 百姓办成事”这两个关键环节,把运 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帮助市民解决 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起 来,是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特 点。如针对一段时间内市民群众突出 反映“出行难”问题,我们及时组织策 划实施了“翼出行”、“智能公交”等交 通便民项目。根据很多上班族白领 “吐槽”下班回家买不到菜,开发了 “家事易”电子菜箱,在国内首开B2C 生鲜蔬菜、鱼、肉、蛋、豆制品和半成 品菜肴等即时电子配送先河。近年 来武汉实施的智慧城市示范项目中 涉及民生的达20余项,占比近70%。 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要认真 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能解决什么问 题,还要努力降低成本,实现城市信 息化建设项目效益最大化。同时,大 力推动重点领域尤其是政务领域数 据资源开放,采取“逻辑集中、物理分 散”的方式,实现全市信息资源互联 互通。一 

任) 

(作者系武汉市发展改革委副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