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 “丘脑说”认为:丘脑在情绪的发生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如果丘脑 受伤,动物的情绪现象就会基本消失,如果大脑皮层割毁、丘脑完好, 动物的情绪依然存在,这表明情绪反应是由丘脑释放出来的神经冲动 所引起。然而,同时切除大脑皮层和丘脑,怒的反应仍然存在,而只 有当下丘脑被切除后,情绪反应才会完全消失,这表明情绪反应还与 下丘脑有关。
• 边缘系统: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边缘叶与附 近的皮层以及有关的皮层下组织在结构和 功能上都有着特殊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 完整的功能系统,称为边缘系统。它的功 能在于使人产生愉快或痛苦、奖励或惩罚 的情绪体验,并使机体做出逃避或趋近的 行为、思维和生理反应。边缘系统为大脑 皮层相应区域的感觉配上一付“有色眼 镜”,使人的感觉带有情绪色彩,控制着 大脑的兴奋性质。
• 情感的大小和方向是两个最重要的参量,结合 “下丘脑说”和“情绪激活说”可以看出:大脑 中用以控制情感大小的生理组织是脑干的网状结 构,用以控制情感方向的生理组织是大脑半球内 侧的边缘系统。
• 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存在着许多分散的、没有 形成明显神经核的短轴突,纵横交错形成网状, 这些互相连接成网状的神经元称为网状结构。它 的功能有三个:①调节循环、呼吸、消化等功能; ②促进和抑制肌肉的紧张度;③控制大脑的觉醒 与睡眠,以维持大脑的清醒状态和形成知觉;④ 对传入进来的神经冲动进行有效的筛选。
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
• 象其它所有的心理过程一样,情绪和情感也是脑 的机能,是客观刺激物作用于大脑皮层活动的结 果。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基础 是复杂的。概括地说,它是在大脑皮层起主导作 用下,皮层和皮层下的神经过程协同活动的结果。 而且,一般认为,皮层下部位参与情绪反应,皮 层部位参与情绪体验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现代生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都证明,情绪反应的 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丘脑、边缘系统、脑 干网状结构的机能。
• 情绪的重要中枢:下丘脑、隔区、杏仁核、 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颞叶皮层等。 下丘脑——情绪表达的重要中枢。
• 新皮层和基外杏仁核——兴奋性调节为主, 隔区和皮层内侧杏仁核——抑制性调节为 主。

• “情绪激活说”认为:脑干的网状结构在情绪构成 中起着激活作用,它可以提高或降低脑的兴奋性, 加强或抑制大脑对刺激的反应。当情绪产生时, 一方面由下丘脑所管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发生兴 奋,使机体的一些器官、腺体、肌肉等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从外周感官和内脏组织传来的冲动,经 由内导神经纤维的旁支进入网状结构,在下丘脑 被整合与扩散,兴奋了间脑的觉醒中枢,激活了 大脑皮层。这种理论首次发现了网状结构对大脑 各中枢的激活作用,从而找到了情绪大小(或强 度)的控制中心。
• 情绪有如下特性:
• 1、情绪是多成分的复合过程。
• 2、情绪具有多维量结构。
• 3、情绪是生理和心理多水平整合的产物。
• 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 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 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 机力量。”
• 在心理学中,把原始的情绪看作是与生理的需要 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把情感看作是与社 会性的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 情绪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但即使是人的最简单 的情绪,也与动物的情绪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人 的生理需要受制约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条件。 人的情绪与动物的情绪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人 类生活在社会中,因此,人的情绪活动具有社会 的性质。
• 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是同社会性的需要、与人 的意识紧密地联系着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 程中产生的,因此带有社会历史性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的生理 心理学基础
• 情绪与认知不同,它似乎与个体的切身需 要和主观态度联系着。从这种联系中可以 引申出情绪的两种特殊存在形式,其一为 内在状态或体验,其二是外显表情。这是 认知过程所不具有的特征。
• 因此,情绪与认知是带有因果性质和互相 伴随而产生的。情绪可以发动、干涉、组 织或被破坏认知过程和行为;认知对事物 的评价则可以发动、转移或改变情绪反应 和体验。
•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经典研究 • 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 • 第节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 • 第四节药瘾与行为瘾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经典研究
• 关于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心理学经典理论, 我们按其形成的历史时期不同分为:詹姆 士-兰格理论、卡浓的丘脑学说、巴甫洛夫 的皮层机能动力定型理论、林斯莱的情绪 激活学说、帕帕兹-麦克林的边缘系统理论 和塞里的应激学说。
• 经典实验:假怒实验、怒叫反应和自我刺 激实验。
• 假怒实验: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 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 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弓腰、 竖毛、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这些行 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心 体验,所以将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做 “假怒”。
与疼痛有关的6种面部表情
• “詹姆士、兰格情绪学说”认为:情绪只是机体变化所引 起的机体感觉的总和。詹姆士说“我们悲伤,是因为我们 哭泣;我们恐惧,是因为我们战栗;我们高兴,是因为我 们发笑”。这种理论颠倒了情绪产生的内在根据与外部表 现的关系。
• “大脑皮层说”认为:大脑皮层在情感的产生中起着主 导作用,它可以抑制皮层下中枢的兴奋,直接控制情感。 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系统的维持或破坏构成 了积极的情感或消极的情感。然而,在切除大脑皮层后, 人和动物的情绪反应仍然存在,这表明大脑皮层在情感的 产生中并不起主导作用。
• “下丘脑说”认为:下丘脑在情绪的形成上起最重要的作用。实验 表明,下丘脑的某些核团在各类情绪性和动机性行为中占据关键地位, 如果损坏下丘脑的背部则怒的反应只能是片断的、不协调的;只有切 除下丘脑结构后,情绪反应才会完全消失;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及其 附近部位存在着“奖励”和“惩罚”中枢,当刺激这些部位时就会产 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这种理论首次发现了“奖励”和“惩罚”中 枢,从而找到了情绪方向的控制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