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辩证第二节脏腑辩证四、肝与胆病辩证肝的病证有虚有实。
虚证多见肝阴、肝血不足,实证多见气郁火盛及寒滞肝脉、肝胆湿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肝与胆相表里。
(一)肝气郁结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或咽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人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舌质紫或边有瘀斑,脉沉弦涩。
【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遂,肝的疏泄失常所致。
肝属木主疏泄,以疏达为畅,今因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故见精神抑郁、易怒,胸闷不舒,善太息;肝脉布胁肋,肝郁则经脉不利,故见胸胁少腹胀痛;气郁生痰,痰随气逆,痰气搏结于咽喉,故咽喉有异物梗塞感,俗称“梅核气”;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冲任失调,故有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肝郁经久不愈,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则成徵瘕痞块,痛经或闭经;舌质紫或有瘀斑,脉沉弦涩,皆为血瘀之征。
(二)肝火上炎肝火上炎证是指肝经气火上逆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头胀痛,眩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不眠或恶梦纷纭,胁肋灼痛,耳鸣耳聋,尿黄便秘,或吐血,衄血,或目赤肿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分析】本证多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过食肥腻烟酒,或因外感火热之邪所致。
肝火上攻于头,故见头胀痛,眩晕,面红目赤,肿痛;肝火循经上扰于耳,则耳鸣耳聋;肝火内盛不能疏泄情志,故急躁易怒,不能藏神,故失眠多恶梦;火热内盛,肝不藏血,血热妄行,则吐血、衄血;口干,尿黄便秘,脉弦数,均为肝火内盛之征。
(三)肝血虚肝血虚证是指肝藏血不足,导致肝血亏虚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夜盲,肢体麻木,筋脉拘挛,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细。
【分析】本证多因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所致。
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面,故有眩晕,面白,舌质淡;肝血不足,不能上注于目,故视物模糊,两目干涩,夜盲;肝血亏虚,血不荣筋,故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爪甲不荣;肝血不足,血海空虚,故经少经闭;血少,脉失充盈,故见脉细。
(四)肝阴虚肝阴虚证是指肝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头晕,头痛,耳鸣,胁肋隐痛,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烦躁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灼伤阴液,致肝阴不足所致。
肝阳不足,不能上滋于头目,故见头晕,头痛,耳鸣;肝阴不足,不能濡养肝络,故有胁肋隐痛;肝血不足,不能上注于目,则两目干涩,视物模糊;阴虚内热,热扰心神,故见烦躁,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五)肝阳上亢肝阳上亢证是指肝气亢奋,或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扰头目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急躁易怒,头胀痛,眩晕目胀,或面部烘热,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本证多由素体阳旺或七情内伤所致。
肝失疏泄,肝气亢奋或肝阴不足,肝阳上扰于头目,故见头胀痛,眩晕目胀或面部烘热;肝阳失潜,肝失疏泄,气郁化火,同耗阴血,阴不制阳,阴虚阳亢,故见急躁易、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六)肝风内动肝风内动证是指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1、肝阳化风:肝阳化风证是指肝阳亢逆无制而表现出的风动证候。
【证候】眩晕欲仆,头痛而摇,项强肢麻,肢体震颤,语言不利,步履不稳,舌红,脉弦细;若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喉中痰鸣,则为中风证。
【分析】本证多由肝阳上亢发展而致。
肝阳亢逆无制,阳亢于上,阴亏于下,则风自内生,上达巅顶,横窜脉络,而见面红目赤,烦躁,眩晕欲仆,肢体麻木,震颤头摇等动风之象。
上盛下虚,故有步履不急,行走飘浮。
阳盛灼液而成痰,风阳夹痰上扰,蒙蔽清窍,则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风痰窜络,经气不利,则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等。
2、热极生风:热极生风证是指热邪亢盛引起抽搐等动风的证候。
【证候】高热,烦渴,躁扰不安,抽搐,两目上翻,甚见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本证多因外感温热袭入,邪热炽盛,燔灼肝经,盘脉失养而动风,故见抽搐项强,角弓反张,两目上翻;热入心包,心神被扰,则见烦躁不宁;蒙蔽心窍,则神志昏迷;高热、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热邪亢盛之征。
3、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证是指血虚、筋脉失养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手足震颤,肌肉闰动,关节拘急不利,肢体麻木,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爪甲不荣,舌质淡,苔白,脉细。
【分析】本证多由急、慢性失血过多,或久病血虚所致。
肝短不足,不能上荣于头面,故见眩晕耳鸣,面色无华,舌质淡;筋脉失去营血的濡养,则爪甲不荣;血虚动风,故见肢麻,筋挛,肉闰震颤;血少则脉不充盈,故其脉细。
(七)肝胆湿热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小便短黄,大便不调,苔黄腻,脉弦数;或兼见身目发黄,发热;或见阴囊湿疹,睾丸肿大热痛,外阴瘙痒,带下黄臭等证。
【分析】本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酿生湿热所致。
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常,气机郁滞,故见胁肋胀痛;湿热熏蒸,胆气上泛则口苦;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则面目周身发黄,发热;湿热郁阻,脾胃升降失常,故有纳呆,腹胀,呕恶,大便不调;肝脉绕阴器,湿热下注,则阴囊湿疹或睾丸肿痛,妇人则见外阴瘙痒,带下黄臭等症。
(八)寒凝肝脉寒凝肝脉证是指寒邪凝滞于肝脉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少腹胀痛,睾丸坠胀遇寒加重;或见阴囊内缩,痛引少腹,面色晃白,形寒肢冷,口唇青紫,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弦。
【分析】本证多因外感寒邪侵袭于肝脉,使气血凝滞而致。
寒凝肝脉,气血凝滞,故见少腹胀痛,睾丸坠胀,遇寒加重;寒主收引,肝脉受寒,则阴囊冷缩而痛引少腹;寒为阴邪,寒胜阻遏阳气,阳所不得布达,而见小便清长,便溏;肝络环唇,寒滞于肝,故口唇青紫;舌淡苔白,脉沉弦,皆属寒盛于肝之征。
(九)胆郁痰扰胆郁痰扰证是指胆失疏泄,痰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惊悸不寐,烦躁不安,口苦泛恶呕吐,胸闷胁胀,头晕目眩,耳鸣,舌黄苔腻,脉弦滑。
【分析】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炼津成痰所致。
痰热内扰,胆气不宁,故见惊悸不寐,烦躁不安;胆热犯胃,胃气上逆,故口苦泛恶呕吐;胆气郁滞,见胸闷胁胀;痰热循经上扰,则头晕目眩,耳鸣;苔黄腻,脉滑,均为痰热内蕴之征。
五、肾与膀胱病辩证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宜固藏而不宜泄。
另外,任何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都可累及到肾,故肾病多虚证。
肾与膀胱相表里。
(一)肾阳虚肾阳虚证是指肾脏阳气虚衰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以下肢为甚,头晕耳鸣,神疲乏力,阳痿,不孕,尿少,浮肿或五更泄,面色晃白,舌质淡胖,脉沉弱。
【分析】本证多因素体阳虚或所高肾亏所致。
肾阳虚则骨失所养,髓液不充,故见腰膝酸软;阳气不能温煦肌肤,故畏寒肢冷;阳气不足,阴寒盛于下,故下肢尤两足发冷明显;阳衰精髓不足,脑失所养,故神疲,甚则头晕耳鸣;肾藏精主生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其生殖功能减退,故见阳痿或精冷,不孕;阳虚气化不及,故尿少,浮肿;不能温养脾胃,故五更泄;舌淡胖,脉沉弱,均为阳虚之征。
(二)肾气不固肾气不固证是指肾气亏虚,固摄无权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小便频数清长,遗尿,小便失禁或余沥不尽,夜尿多,滑清早泄,白带清稀,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沉弱。
【分析】本证多由年高肾气衰弱,或年幼肾气不充,或久病、劳损而伤肾,使肾气亏损,失去封藏固摄之权所致。
肾气不固,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失约,不能贮藏津液,故小便频数,清长,遗尿,小便失禁或余沥不尽;夜为阴盛阳衰之时,今肾气虚则阴寒尤甚,故夜尿多;肾失封藏,精关不固,故滑精早泄;不能固胎涩滞,故白带清稀,滑胎;腰为肾之府,开窍于耳,故有腰膝酸软,耳鸣耳聋;舌淡苔白,脉沉弱,皆为肾气虚而不固之征。
(三)肾虚水泛肾虚水泛证是指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液,水湿泛滥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全身水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腹胀满,小便少,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或见心悸,气短,喘咳痰鸣,舌淡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
【分析】本证多因素体虚弱,肾阳虚衰以致水湿泛滥所致。
肾阳虚衰致膀胱之气化无权,故小便不利而尿少;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溢于肌肤,停滞胃肠,故有全身水肿,腹胀满;水湿趋下,故腰以下肿尤甚;阳虚不能温煦肢体,则形寒肢冷;水气凌心,心阳受阻,则心悸、气短;水气射肺,肺失肃降,故喘咳痰鸣;舌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皆为阳虚水泛之征。
(四)肾不纳气肾不纳气证是指肾气虚衰,气不归元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喘促、气短,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本证多由久病咳喘,肺虚及肾,或年老体衰肾气虚弱所致。
肺司呼吸,肾主纳气。
今久咳喘由肺及肾,肾虚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气不归元,故见喘促,气短,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耗气,故动则益甚;肾虚腰膝失养,故腰膝酸软;肾阳虚亏,则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肺肾气虚之征。
(五)肾精不足肾精不足证是指肾精显亏损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功能减退;小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动作迟钝,囟门迟闭,骨骼痿软;成人可见早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足痿无力。
【分析】本证多因禀赋不足,先天元气不充,或后天失养所致。
肾精亏虚,则性功能减退,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精亏则髓少,髓少则不能充骨养脑,骨骼失充,脑髓空虚,故见小儿五迟、五软;肾精不足,无以化生,故在小儿则发育迟缓,成人则见早衰,出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足痿无力等。
(六)肾阴虚肾阴虚证是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咽干舌燥,腰膝酸软,形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闭,不孕或见崩漏,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分析】本证多因久病伤肾,或房室过度,或患急性热病后,或情志内伤,耗伤肾阴后所表现出的证候。
肾阴虚不能生髓充骨养脑,故见眩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肾阴不足,形体失于濡养则形瘦;阴虚生内热,故见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咽干;阴虚而相火妄动,火扰精室,则男子遗精或不育,女子崩漏经闭或不孕;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征。
(七)膀胱湿热膀胱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于膀胱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尿频,尿急,排尿灼疼痛,小便短赤涩少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尿浊,或腰痛,少腹拘急胀痛,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分析】本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蕴结于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于膀胱所致。
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常,故见小便短涩不利,淋沥不尽;湿热下迫尿道,故尿频、尿急、尿赤混浊;湿热阻滞,故尿痛;伤及阴络,则尿血;湿热煎熬津液,渣滓沉结而成砂石;湿热阻滞肾府,故腰痛;湿热郁蒸则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皆属湿热内阻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