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化系统疾病教学大纲

消化系统疾病教学大纲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复习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临床表现、诊断步骤、鉴别诊断方法、防治原则。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消化道功能性检查等)。

(三)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三教学内容(一)复习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二章慢性胃炎一教学目的系统地学习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各类型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慢性胃炎的分类。

(二)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的发病机制。

(三)熟悉慢性胃炎的病理改变。

(四)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五)掌握本病的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一)着重指出本病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采用新悉尼系统分类法分为三大类。

(二)介绍可能的发病原因,指出幽门螺杆菌(HP)是最主要的病因。

(三)介绍慢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炎症、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四)临床表现多无症状,部分可表现出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症状轻重与胃镜及病理改变无肯定相关性。

(五)实验室检查和其它检查1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是可靠的确诊方法。

2 HP检测。

3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

4 胃液分析。

(六)诊断确认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七)治疗根除HP,对症治疗,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疗,异型增生的的治疗。

(八)预后少数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演变为胃癌,要严密随访。

(九)实践部分1 示教慢性胃窦胃炎典型X线片。

2 放胃镜检查的幻灯片,幽门螺旋杆菌示教片。

第三章消化性溃疡一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地掌握该病的诊断和防治。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的特点、诊断、治疗原则。

(三)熟悉本病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并发症。

三教学内容(一)简单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概念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机制和损害因素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而致病。

1 损害因素 HP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损害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而导致本病的最常见因素。

2 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自身消化起关键作用,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

3 其他因素吸烟、遗传、急性应激、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三)病理好发部位,溃疡的大体解剖和基本组织学改变。

(四)临床表现特点是慢性过、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

15%~35%患者可无症状。

1 症状疼痛部位、性质、规律性、诱因、缓解方法和伴随症状。

2 体征发作期于上腹部有局限的压痛。

(五)特殊类型溃疡多发性溃疡、复合性溃疡、球后溃疡、幽门管溃疡、巨大溃疡、无症状性溃疡和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特点。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X线钡餐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七)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特点,结合胃镜检查或X线钡餐检查作出诊断。

(八)鉴别诊断1 胃癌内镜下和X线检查下鉴别。

2 胃泌素瘤(九)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十)治疗1 一般治疗饮食调节、忌烟酒、避免损伤胃粘膜药物、稳定情绪等。

2 药物治疗治疗的疗程;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主要为H2RA和PPI两大类);中和胃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根除HP治疗方案(常用药物、用药原则、常用方案、疗程)。

3 NSAID溃疡的治疗和预防。

4 溃疡复发的预防定期根除HP;长期用H2RA常规剂量半量睡前顿服维持治疗。

5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策略、手术适应征。

(十一)实践部分1 典型消化性溃疡病例示教。

2 示教典型的消化性溃疡X线片。

3 放映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幻灯片。

▲第四章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一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掌握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二)熟悉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预后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肠结核(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 结核杆菌的入侵途径。

2 肠结核的发病部位及其发病机制。

(二)病理病理分型(溃疡型、增殖型)(三)临床表现1 腹部表现腹痛、腹块、腹泻与便秘交替。

2 全身表现结核毒血症和营养不良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它检查1 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PPD)试验、粪便检查的临床意义。

2 X线检查的典型征象。

3 结肠镜检查。

(五)诊断根据年龄、临床表现、肠外结核灶等资料,结合X线检查、结肠镜检查和PPD 试验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六)鉴别诊断克罗恩(Crohn)病、右侧结肠癌、阿米巴病或血吸虫病性肉芽肿及其它。

(七)治疗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1 休息与加强营养。

2 抗结核药物治疗抗结核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详见参照肺结核。

3 对症治疗。

4 手术治疗指征。

(八)预后主要取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九)实践部分1 典型病例示教。

2 示教典型X线片。

第二节结核性腹膜炎一概述定义、发病率、发病年龄和性别。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多继发于体内其它部位结核病,感染途径以直接蔓延为主。

三病理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

四临床表现(一)全身表现结核毒血症及营养不良。

(二)腹部表现由于病理类型不同而使腹部表现多样化,常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与压痛、腹胀与腹水、腹壁柔韧感和腹部肿块等。

五实验室和其它检查(一)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

(二)腹水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三)腹部B超显像。

(四) X线检查。

(五)腹腔镜检查禁忌证与适应证,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根据年龄、结核病史、临床表现(腹痛与压痛、腹胀与腹水、腹壁柔韧感和腹部肿块)及有关检查(结核菌素试验、X线检查等),可考虑诊断,不典型者可试用抗结核药物作诊断性治疗。

(二)鉴别诊断从腹水、腹部包块、长期发热等方面考虑相应的鉴别诊断。

七治疗(一)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详见参照肺结核,但注意对渗出型病例强调全程规则治疗,对粘连型或干酪型病例适当延长疗程。

(二)有大量腹水,可适当放腹水以减少症状。

(三)手术治疗指征。

八实践部分(一)典型病例示教。

(二)示教典型X线片。

第五章炎症性肠病一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掌握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药物治疗(三)熟悉本病的病理改变及手术指征。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溃疡性结肠炎一介绍溃疡性结肠炎(UC)的基本概念、临床特点、发病率。

二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

三病理讲授UC的病理特征、病变部位、不同时期病理改变与临床的联系。

四临床表现(一)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腹痛、便血等;体征因类型不同及有无并发症而异。

(二)全身表现见于中及重型患者。

(三)肠外表现发生率较低。

五临床分型(一)根据病程经过分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和急性暴发型。

(二)根据病情程度分型轻型、中型、重型。

(三)根据病因范围分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广泛性或全结肠炎。

(四)根据病情分期活动期和缓解期。

六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穿孔、出血、癌变等,肠梗阻少见。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血液检查(二)粪便检查(三)自身抗体检测:p-ANCA和ASCA分别为UC和克罗恩病的相对特异性抗体。

(四)结肠镜检查有诊断价值,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改变,注意与克罗恩病的鉴别。

(五)胃肠X线钡剂灌肠检查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浅溃疡,结肠袋消失。

注意与克罗恩病鉴别。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全身症状者,排除相关性疾病,结合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重要改变中至少1项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所见可诊断。

(二)鉴别诊断重点掌握UC与克罗恩病的鉴别,尚应与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大肠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

九治疗(一)一般治疗(二)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糖皮质激素(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等。

(三)手术适应症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且合并中毒性巨结肠内科治疗效差者、并发癌变。

十预后多数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十一实践部分(一)示教典型病例。

(二)示教典型X线片。

(三)放映肠镜检查片。

▲第二节克罗恩病一介绍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基本概念、临床特点、发病率。

二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

三病理 CD的病理特征(非干酪坏死肉芽肿、裂隙溃疡、肠壁各层均有炎症)、病变部位、不同时期病理改变与临床的联系,并注意与UC比较。

四临床表现(一)消化系统表现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肛门直肠周围病变。

(二)全身表现发热常见、营养障碍。

(三)肠外表现杵状指、关节炎等五并发症肠梗阻最常见,腹腔内脓肿、吸收不良综合征,穿孔、出血、癌变等。

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血液检查血沉、血常规(二)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三)自身抗体检测查ASCA相对特异性抗体。

(四)结肠镜检查有诊断价值,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五)胃肠X线钡剂灌肠检查有诊断价值,病变呈节段性肠道炎性病变。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有腹痛、腹泻、腹块、发热等表现,X线示回肠末端与邻近结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者,活检示非干酪性肉芽肿可考虑本病。

(二)鉴别诊断与UC、肠结核、小肠恶性淋巴瘤、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阑尾炎等鉴别。

八治疗(一)一般治疗(二)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糖皮质激素(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等。

(三)手术适应症并发完全性肠梗阻、瘘管、脓肿形成、急性穿孔、大出血。

九预后多数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十实践部分(一)示教典型病例。

(二)示教典型X线片。

(三)放映肠镜检查片。

第六章功能性胃肠病一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掌握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二)熟悉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