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神朔铁路分公司简介
神朔铁路是我国“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矿、电、路、港、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我国继大秦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西煤东运的大通道,主要承担神府、东胜煤田的煤炭外运任务,由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神朔铁路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
神朔铁路西起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北与包神铁路相连,南与神延铁路相接,东至山西省朔州市,与北同蒲线接轨,在神池南与朔黄线相连,正线全长270公里。
途经陕西、山西两省八县市,其中陕西境内100公里,山西境内166公里。
全线桥梁249座,43368.8延米;隧道61座,37429.5延米;涵渠743座,28904.3延米,总长109702.6延米(不包括32公里复线),约占线路总长的22.28%。
神朔铁路由铁道部第一设计院设计,为国家Ⅰ级电气化重载铁路。
最小曲线半径为400米,最大限制坡度12‰。
设计年运量初期为单线3500万吨,神朔铁路复线全部开通,全线实行自动闭塞行车后,远期煤炭外运目标是1.2 --1.4亿吨。
神朔铁路一期工程总投资76亿元,于1988年10月开工,1996年7月1日建成通车。
2000年10月26日电气化开通运营,标志着神朔铁路一期工程全面完工。
神朔铁路复线工程总投资23亿元, 2002年3月开工,2004年5月全部建成。
神朔铁路从1996年7月1日开通六年来,本着边运营,边建设的原则,煤炭运量连年翻番,运输收入成倍增长,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6年完成货运量为75万吨,实现运输收入3649万元;1997年完成货运量346万吨,收入1.68亿元;1998年完成货运量504万吨,实现运输收入1.42亿元;1999年完成货运量952万吨,实现运输收入4.47亿元;2000年完成货运量2022万吨,实现运输收入6.43亿元;2001年完成货运量3358万吨,实现运输收入12.11亿元;2002年完成货运量4710万吨,实现运输收入15.4亿元。
2003年完成货运量7100万吨,实现运输收入23.9亿元。
2004年完成货运量8832万吨,实现运输收入33.7亿元。
九年累计运输煤炭27910万吨,运输收入累计100亿元。
神朔铁路分公司已成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的骨干单位,榆林市的纳税大户。
截止2005
年1月10日实现安全生产3000天,九创安全年。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神朔铁路分公司于1999年7月成立,是神华集团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全资子公司。
2005年上半年,因上市工作需要,神华神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变更注册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神朔铁路分公司。
其前身由神朔铁路运营筹备处、神朔铁路建设办公室、神木北电务工程建设管理处、神木北建设管理处和神朔铁路庄阴分处合并而成。
目前,公司有干部、职工4867人,其中长期合同工1351人,短期合同工3516人。
公司机关内设运输管理部,人事劳资部,计划财务部、基建工程部、安全监察部、党委工作部、信息中心、物资管理中心、纪检监察审计室、多经部、办公室;下设机务段、车务段、工务段,电务段、供电段、综合段、调度所、多元实业中心。
目前,神朔铁路分公司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铁路运输生产企业。
创业艰难,发展无止境。
神朔铁路分公司在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在一个作风民主、开拓务实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在一支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职工队伍的拼搏中,在神华集团“开疆拓土、重整河山,做大做强、打造辉煌”的辉煌愿景下,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创造出更加骄人的业绩。
包神铁路简况
包神铁路(包头——大柳塔)正线171.35公里,站线71.43公里,道岔195组,全线于1986年8月开始施工,1989年3月10日开通运煤,4月15日全钱铺通。
1989年10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邹家华带领国家9部委及陕西、内蒙两省区的领视察包神铁路,在大柳塔站为包神铁路开通运营剪彩。
包神铁路由神华集团公司和内蒙、陕西集资,本着“先通后备、固本简末”的原则修建。
总投资为50655万元,(其中,神华集团公司出资料44655万元,占88.16%;陕西省出资3000万元占5.92%;内蒙古自治区出资3000万元占5.92%)产权属三家股东共有。
按照“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运作。
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作机制。
包神铁路货物运价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1996年9月2日《关于调整包神铁路运价的批复》(计司价管函[1996]73号文件)批准确,自1996年月10月1日起,包神线路货物运输执行0.15元/吨公里的特殊运价。
包神铁路包头至大柳塔段,自包兰线上的万水泉站西端出岔后,折向南跨黄河,穿越黄河河套冲积平原区、沿罕台川东岸而上,至鄂尔多斯高原东胜市,于瓷窑湾南端跨乌兰木伦河南下,至陕西神木县的大柳塔。
由于受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的影响,线路通过大陆性干旱寒冷气候区,风大、沙多、气温变化大,暴雨集中,蒸发强烈,线路不良地段为风沙、盐渍土和土壤渍化、煤矿采空区、泥石流、河岸冲刷和局部地段滑坡。
风沙地段总长80.86公里、其中流动沙丘、沙地17.6公里;半固定沙丘、沙地14.8公里;固定沙丘、沙地43.7公里,占线路总长47%。
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地与风沙抗争,植被防沙,包神铁路设计等级为Ⅰ级专用铁路,正线数目为单线,坡度为:万水泉——东胜
上行4‰、下行9‰;东胜——大柳塔9‰(双机牵引)最小曲线半径400米,困难地段350米;前进型机车牵引定数为上行3500吨,下行2000吨;到发线有效长度为850米;机车交路东胜设机务段,万水泉南及黑炭沟分别设机务折返所,采用肩回式交路。
设计能力初期为550万吨,远期为1400万吨。
1998年以来,公司按照“源于国铁,勇于创新,扬长避短,自我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观念更新,设备更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的“四新”工程,采取强化基础,优化机制,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措施,先后投资4亿多元,完成了全线站场扩建,电力贯通,通信改造、信号改造等工程,提前两年完成了机车动国力由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的换型,实现了机关办公微机化,运输管理、调度指挥信息化。
机车牵引定数已由3700吨提高到4000吨,目前年运输勇和已达2200万吨。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占股比52.7%)、中铁建设开发中心(占股比41.2%)、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占股比6.1%)三方共同出资组建,1998年2月18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
公司注册资本金58.8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是朔黄铁路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公司注册地点在北京,办公地点位于河北省肃宁县。
朔黄铁路西起山西省神池县神池南站,东至河北省黄骅港港前站,正线总长594公里,设计为国家I级干线、双线电气化铁路,重载路基,概算总投资175.49亿元,公司现下设九部二室一中心、三个分公司和一个控股子公司,目前,在朔黄线工作的员工近7000人,其中正式职工600人。
朔黄铁路公司成立以来,始终牢牢把握创新和发展两大主题,坚持“源于国铁,优于国铁”的发展思路,以“奉献朔黄、回报股东、为神华事业做贡献”为企业经营理念,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科学管理,通过强有力的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朔黄铁路自2000年5月18日临管运营以来,运量逐年翻番,效益连创新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2000年完成运煤530万吨,2001年完成运煤1630万吨,2002年完成运煤3240万吨,2003年完成运煤5410万吨。
2004年完成运煤7420万吨,截至2005年10月31日,累计运煤2.5亿吨,运输收入109.7亿元,连续安全运输生产1990天;相继3个集体9人次获省部级荣誉,1人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被表彰为“北京海淀区2003年度突出贡献企业(50家中排名第2)、成长企业(50家中排名第1)”、荣获200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朔黄员工具有一流的福利待遇,公司除按规定给职工建立养老保险等以外,还按照“出一补六”的标准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沿线职工的生活工作条件明显优于同等铁路。
大学生见习期一年,见习期间月均收入2000元以上;见习期满后年收入可达50000元以上。
落户在石家庄。
朔黄铁路公司领导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作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在用人制度上,实行岗位管理,按岗聘用,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在员工培训上,每年组织选送部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骨干攻读工程硕士;在薪酬分配上,聘请咨询公司制定了较科学的岗位绩效薪酬分配政策。
蓬勃发展的朔黄事业,把公司广大员工紧紧凝聚在一起,朔黄铁路公司将所有致力于朔黄事业的有志之士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朔黄未来的美好前景,将为各类人士包括投身朔黄事业的莘莘学子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