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迪厄对社会资本的先驱性研究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1930—2002)是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早在1972年布尔迪厄就已出版了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实践理论概要》,1975年布尔迪厄创办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行为》杂志,1980年布尔迪厄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实践的逻辑》,这部著作的英译本出版于1990年,布尔迪厄80年代末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讲座内容《反观社会学的邀请》则发表于1992年。
布尔迪厄的国际性学术影响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急速上升的,进入90年代后非但势头未减,而且后劲十足。
布尔迪厄几近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完全无视学科界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到历史学、语言学、政治科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研究,他都有所涉猎。
布尔迪厄向当今的学科分类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他在涉及范围极广的不同领域中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质询:从对农民、艺术、失业、教育、法律、科学、文学的研究,到对亲属关系、阶级、宗教、政治、体育、语言、住房问题、知识分子、国家等的分析。
布尔迪厄还具有融合各种不同的社会学风格的能力,从艰苦的人种论阐述到统计学模式,到抽象的元理论的和哲学的论辩等等,布尔迪厄一律照单全收,他向已被公认的社会科学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一、习性、资本、场域解读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不能不提及他的三个基本概念:习性,资本,场域。
(一)习性布尔迪厄认为社会生活应被看作是结构、性情(disposition)和行为共同构成的交互作用,通过这一交互作用,社会结构和这些结构的具体化的(因而也是处于某种境遇之中的)知识,生产出了对行为具有持久影响的定向性,这些定向性反过来又构成了社会结构。
因此,这些定向性同时既是“构造性结构”,又是“被构造的结构”;它们形成了社会实践,也被社会实践所成。
然而,实践并不是以态度研究的方式,直接从那些定向性中得到的,而是来自于即兴创作的过程,这一即兴创作过程反过来也是由文化上的定向性、个人轨迹和玩社会交互作用游戏能力所构成的。
这种被构成的、即兴创作的能力,就是布尔迪厄所谓的“习性”。
这个概念在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中占据着中心地位,是指通过我们在世界的感知、判断和行动而形成的长期的,可转换的性情系统。
布尔迪厄把习性描绘成一个普遍的生成组合体系,这些生成组合既有持久性(被铭写在社会的自我建构中);这些性情系统具有可塑性,可以将社会环境不断演化的影响铭刻在身体中;还具有可转换性,可以互换位置,从一个场转换到另一个场,在无意识的层面上起作用,在一个被构成的可能性的空间中发生,而这些可能性是由物质条件和运作中的场的交叉部分来界定的。
另外,习性还具有自我反观性的特征。
习性既是主体间性的,又是行动中的个人的构成性的场所;习性是一个性情的体系,这一体系既客观,又主观。
这样,被构成的习性就是结构与行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动力学的交叉点。
运用这样一个习性的概念使得布尔迪厄能够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行动者的行为:一方面行动者的行为是客观上同等的、有规律的东西,然而它却又不是规则的产物;另一方面,行动者的行为又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理性来分析。
作为过去的影响和当下的刺激之间的中介,习性当即被产生它的具有一定式样的社会权力结构化而且形成建构。
习性给予跨越不同生活领域的个体千变万化的行为以形式和一致性,这就是布尔迪厄各有侧重的把它定义为“结构的产物,实践的生产者和结构的再生产者,选择的别无选择”原则,或实践的一体化和实践的生成性原则的原因。
布尔迪厄的习性概念涉及的是有关知识的基本资源,这是人们作为生活于某种特定的文化或亚文化群的一员而获取的。
因而,习性是一种认识性的和激发性的机制,它使个人的社会语境的影响得以具体化;它提供了一种渠道或媒质,正是通过这一渠道或媒质,信息和资源才被传导到它们所告知的行动中。
因而,客观语境的交互作用和活动的即时性境遇都是通过习性的媒质才得以传递的。
当习性设定一个个体的活动的较宽的参数时,人才能被理解为创造性的生物。
在特定的境遇中,人不得不在习性的背景资源中进行“即兴创作”,才能处理某些未曾预见的境遇,而这恰恰是日常生活不变的特征。
(二)资本1、布尔迪厄的资本观:人们所获得的性情系统是建立在他们在社会中占有的位置的基础上,即依赖于他们拥有的特定的资本禀赋。
布尔迪厄的资本术语接近于同时又是马克思资本概念的延伸,他认为。
资本是累积性的劳动,以物化的形式或具体化,肉身化的形式),这种劳动在私人性即排他性的基础上被行动者或行动者小团体占有这种劳动.资本)使他们能够以具体化的形式占有社会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在其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场域和资本概念贤源。
在他看来,资本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领域里有效的资源,它使个体获得因为参与社会领域并在其中竞争而形成的特殊利益。
个人能够积累的资本,界定了他们的社会轨迹,也就是说,资本界定了他们生活的可能性或机遇,更主要的是,资本也被用来再产生阶级区分。
一方面,布尔迪厄的资本观与马克思有相似之处。
都以资本概念作为主要分析工具来描述社会行为,继承了马克思关于资本是通过劳动形成的观点,认为社会世界是具有积累性的历史世界,因此在分析社会时,就要引入资本概念。
考察资本及其积累和各种效应。
资本体现了一种积累形成的劳动。
这种劳动同时以物质化的身体化的形式积累下来,而资本同时体现出一种生产性。
总是意味着一种生产利润的潜在能力。
一种以等量或扩大的方式来生产自身的能力。
另一方面,他的资本概念又与马克思有所不同。
他明确指出资本有非经济的形式,除非人们引进资本的所有形式,而不只是思考被经济理论所承认的那一种形式。
不然,是不可能解释社会世界的结构和作用的。
马克思主要强调经济资本,布尔迪厄则强调非物质形式的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
它包含了对自己的未来和对他人的未来施加控制的能力,因而,他所说的资本是一种权力形式,它致力于在理论上调解个人与社会。
布尔迪厄认为,一方面,社会是由资本的不同分配构成的,另一方面,个人又要竭力扩大他们的资本。
个人能够积累的资本,界定了他们的社会轨迹,也就是说,资本界定了他们生活的可能性或机遇,更主要的是,资本也被用来再产生阶级区分。
2、资本的三种形态他在《资本的形式》一文中指出,资本以多种形式存在,其中有三种基本形态:(1)经济资本--以金钱为符号。
以产权为制度化形式;(2)文化资本--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位为制度化形式;(3)社会资本--以社会声誉、头衔为符号,以社会规约为制度化形式布迪厄这样定义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
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持有, 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的‘信任状’。
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体现的是资源,而资源则与确定群体的关系网络紧密相关。
则,社会资本取决于个人联系的规模和这些联系中所含资本的容量或数量。
他认为,投资于社会关系的目的在于把自我的、私有的特殊利益转化为超功利的、集体的、公共的、合法的利益(布迪厄,2003)。
因此,通过社会资本,行动者能够涉取经济资源,提高自己的文化资本,与制度化的机构建立密切的联系。
“社会资本”概念是从布迪厄对社会空间的研究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初,在布迪厄那里,社会资本只是一种比喻用法,与其他多种多样的“资本”形式没有两样。
到了后来,布迪厄才运用这一概念来定义一种特定的关系。
在布迪厄的理论中,有一个概念非常重要,就是所谓的“心智习惯”。
布迪厄引进了“心智习惯”这个“或多或少已经被消化而且或多或少可以改变的思想模式体系”,并把它看作是一种将主观性与结构,这两个不能相互还原的方面联系起来的方式。
布迪厄和帕瑟龙肠二卯在其合著的《再生产》这本非常有影响的书中,对建立一种文化再生产如何培育群体和阶级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再生产进行了专门论述,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资本的概念。
在这本书中,非常重要但又非常不明确的解释始于“资本”概念的使用。
整本书中对下列各种资本形式并没有准确的定义经济资本、文化资本、语言资本、学术资本、社会资本。
而社会资本概念在《再生产》中也只是个边缘概念,但是,这本书为布迪厄发展社会资本概念建立了一个框架。
从他的社会资本概念可以看出,社会资本有两个特征:第一,它是一种与群体成员资格和社会网络联系在一起的资源第二,它是以相互认识和认知为基础的。
布迪厄认为,“某一主体拥有的社会资本量取决于他能有效动员的关系网络的规模”群体成员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的参与能够被用来提高不同领域中行动者的社会地位。
这一点与下面将要讲到的科尔曼的观点是一致的。
科尔曼在他的社会资本的定义中也强调了社会网络和社会结构的重要性。
对布迪厄来说,社会资本既不能被还原成经济资本或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也不独立于经济资本或文化资本而存在对其他两种资本形式来说,社会资本起着增效器的作用,同时,社会资本是通过经济和文化资本在“无休止的社会交往”中的转换而被创造并维持的。
在布迪厄那里,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构成象征资本,虽然他强调经济资本的主导地位,但是,他也极其重视“象征资本”的作用。
布迪厄早期的著作只是想说明占主导地位的群体文化判断是如何表现为文化资本,而这种文化资本又是如何再生产出权力关系的。
在后来的《差异》一书中,布迪厄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
他将资本看作是真正的实体,资本总量也就是在实际中发挥作用的一系列资源和权力,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在布迪厄那里,社会资本通常隶属于其他资本如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他更强调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重要性,社会资本与它们相比是次要的。
布迪厄一直试图通过文化机制将阶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理论化,在这种努力的过程中,布迪厄不断地将社会资本作为三种基本的资本形式之一置于其分析的中心地位,然而,在他那里,这个概念还是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
尽管如此,布迪厄的这些著作对于使社会资本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般认为,布迪厄是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布迪厄开创了社会网络分析的社会资本研究。
也正是这一点,被后来的社会资本研究者继承和发展。
3、三种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布尔迪厄集中研究了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之间的区分和相互作用。
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但它必须被象征性地调解,经济资本不加掩饰的再生产揭示了权力和财富分配的武断性特征,而象征资本所起的作用是掩盖统治阶级的经济统治,并通过表明社会地位的本质,以及使之自然化,而使社会等级制合法化经济资本是资本的最有效的形式,表现了资本主义的特性;经济资本是资本的最有效的形式,是其他各类资本的根源,这种资本可以以普通的、匿名的、适合各种用途的、可转换成金钱的形式,从一代人传递给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