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的血管保护和周围皮肤护理

静脉输液的血管保护和周围皮肤护理

• 药物因素: –药物酸碱度刺激:如皂碱类药物 –药物本身可强烈收缩或扩张血管:如血管活性药物 –药物本身毒性大:如肿瘤化疗药物 –药物渗透压高:如各类脱水剂(20%甘露醇、50%葡萄糖等)。
• 环节因素:
静脉穿刺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输液速度快、液体温度低、室内温度低等。
2020年8月31日星期
27
2020年8月31日星期
5

病理改变
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或因机械直接损 伤静脉壁,还有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淤滞等,而导致静脉 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 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 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静脉炎的预防三
避免细菌性静脉炎
• 操作者的技术; • 院内感染; • 留置针留置时间; • 留置输液装置/接口污染1; • 敷料的使用和更换2 ;
参考文献:
1. 叶红。血管内留置针的感染控制.宜春医专学报,2001,13(1):115. 2 . Campbell H, Carrington M.York District Hospital. Peripheral i.v. cannula dressings: advantages and
• 62% 皮下血肿 • 27% 药物外渗 • 6% 静脉破裂损伤 • 2% 留置管道脱落 • 2% 表浅静脉炎 • 0.5% 静脉渗血 • 0.5% 局部过敏反应
参考文献: Chukhraev AM, Grekov IG.Kursk City Hospital, Kursk, Russia. Local complication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2020年8月31日星期
26

输液外渗伤口形成的原因
• 局部原因:
血管脆性增加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末梢血液回流障碍导致局部药物浓度 过高刺激内皮细胞。
• 全身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休克、血管疾病(血管炎、脉管炎、静脉曲张等)、心肺疾 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高龄、久病卧床、长期输液治疗、极度消瘦、 营养不良、肿瘤晚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容易发生输液外渗伤口。
管径小于3.0mm的血管留置套管针时, 69.9%的患者置管不超过3天,有的只保 留1天,4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达100%。
2020年8月31日星期
12

静脉炎的预防二 避免机械性静脉炎
• 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套管针来回转动,以减轻对 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1 ;
• 留置针封管的正确方法/封管液的配置2,3 ;
2020年8月31日星期
23

病例1 透明贴促进淤血的吸收
2020年8月31日星期
24

病例2 透明贴用于冠造后局部血肿
2020年8月31日星期
25

输液外渗所致的伤口
基本概念:
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或完成治疗后,由于各种原因的液 体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所致的软组织缺损,形成输液 外渗伤口。
纱布/无纺布/ 薄膜类 输液贴类 (3M)
4小时 能
1-3天 不能
完全透过

完全透过





部分有
部分有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透气薄膜 (IV3000)
1-3天 不能 缓慢透过 缓慢透过 无 有 部分有 不能 不能
水胶体敷料 (康惠尔透明贴) 8.5天 不能 完全透过 完全透过 有 有 无 能 能
2020年8月31日星期
1
静脉输液的血管保护 和周围皮肤护理
2
静脉输液的发展史
• 国际:
• 1923年Florence Seibert发现致热原,因此,制成无热原液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 1940年Alftedshohl等用结晶氨基酸溶液作静脉输液。 • 1945年Bcrnard,Zimmerman应用下肢静脉输营养物质,输入高渗葡萄糖,为从静脉输注高
5.胡岳棣,李春凌.预防诺维本致周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中国肿瘤临床 ,2000年第7期第27卷. 论著 6.杨永年,朱宝荣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见: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编辑委员会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4,2376
2020年8月31日星期
11

为什么留置针保留时间短?
29

输液外渗伤口的处理
• 坏死伤口(褐色或黑色)的处理:
处理原则是去除坏死组织。
除了外科清创外,多主张采用自溶清创,即使用水凝胶敷 料涂抹于坏死组织区,保湿覆盖或封闭,营造一个湿润环境, 软化和溶解坏死组织。同时管理好渗液和保护好周围皮肤,可 采用的敷料有:吸收性敷料(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等)。
•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Osm/L;研究证明渗透压 >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 炎;
2020年8月31日星期
9

药物因素
• 药物输注速度——
液流>血流时,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同时会导 致渗出而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 外周小静脉 5ml/min • 手背及前臂静脉 <90 ml/min • 肘部及上臂静脉 100—300 ml/min • 锁骨下静脉 1—1.5 L/min • 上腔静脉 2—2.5 L/min
不容忽略血流变缓的的因素:
❖ 偏瘫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32% ❖ 卧床或术后下肢活动少血流缓慢 ❖ 局部包扎与滞动
2020年8月31日星期
10

静脉炎的预防一
避免化学性静脉炎
• 在允许的前提下,充分稀释输注的药液,缓慢滴注1, 2 ; • 刺激性药物输注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管路3, 4 ;
• 刺激性药物输注前后,应用甾体类药物(如氢考等)滴 注5,6 ;
• 机械性:导管持续性输液,可使静脉壁直接损伤或因各种机械 冲击原因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症反应。
• 细菌性:穿刺部位感染,或留置导管逆行感染。
• 血栓性: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或输液微粒形成栓子。
2020年8月31日星期
8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
• pH值——
血液pH值为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都可以 干扰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机能;
2020年8月31日星期
13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感染因素
预防感染的新观点: • 实施输液治疗时应使用手套,关注袖口污染; • 考虑设施最大的无菌屏障(消毒直径8cm)预防 感染; • 不建议应用持续碘剂抑菌; • 使用密闭、隔水、透气、能吸收、顺应性好的无 菌透明敷料;
2020年8月31日星期
14
• 国内
• 70年代制成深静脉留置硅胶导管,用于静脉内高营养。 • 90年代开始使用套管针及留置针。 • 21世纪初开始使用PICC。
静脉切开的方法基本被取代。
Coloplast Acdemy----Wound Managenment
3
静脉输液并发症:
21%的外周静脉输液病人都会发生不同的并发症:
peripheral veins.J Intraven Nurs. 2000 May-Jun;23(3):167-9.
2020年8月31日星期
4

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 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 • 增加治疗费用; • 病人满意度下降; • 医患投诉;
参考文献:
Campbell L.Royal Hospitals, Belfast. I.v.-related phlebitis, complications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2. Br J Nurs. 1998 Dec 10-1999 Jan 13;7(22):1364-6, 1368-70, 1372-3.
渗液体开辟了途径。 • 1952年Robere Aabenic报告了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十年的经验。 • 1957年使用头皮静脉针,为输液后固定针头,方便病人起到积极作用,至今大部分医院仍
沿用头皮静脉针。 • 1964年B-D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 • 80年代PICC开始在临床应用。

输液外渗伤口的特征
• 疼痛 • 肿胀 • 皮肤组织早期发红,伴或不伴有水疱 • 逐渐变为苍白、褐色或黑色 • 组织变性到坏死,形成全层伤口 • 严重者伴有肌腱、血管外露
输液外渗的伤口常常为后置性的!
2020年8月31日星期
28
一痛、肿胀、发红,伴或不伴有水疱):
原则是止痛消肿促进血液循环。
局部用热疗法(如热水浴、热敷、红外线或远红外线照射) 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外渗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末梢循环差 的病人给与保暖措施(室温调控在22-24度,使用加厚的棉袜套 和手套等)。抬高患肢,间歇活动。保护肿胀区皮肤免受压力 和摩擦力损伤。
使用康惠尔透明贴保护。
2020年8月31日星期
2020年8月31日星期
6

静脉炎的分级
0级 : 无不良反应; Ⅰ级: 沿静脉途径疼痛<2天; Ⅱ级: 疼痛3~5天和/或红肿或水泡 ; Ⅲ级: 疼痛>5天和/或红肿或水泡; Ⅳ级: 疼痛不能耐受而停药。
2020年8月31日星期
7

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
• 化学性:药物刺激引起,如靜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或高渗 溶液,像高渗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溶液 等。
——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
治疗前
治疗后
2020年8月31日星期
22

康惠尔透明贴敷料
—用于输液导管固定和防治静脉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