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现今教育的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辩证观的理论依据,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现今,经济在全球化发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
所以,在此我将讨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现今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体力、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人,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是全面发展了自己一切才能的人。
现今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给了教育学说很好的理论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首先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本质规定和重要源泉,只有发展好了基础,才能够进行更深层级的发展。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客观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求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生活、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等的全面发展在每个人身上的个性化表现及其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充分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载体,人的全面发展还要求人的个体需要全面满足,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以下四点。
首先来说,马克思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角度阐明了人的发展这个概念,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并不是单纯的个体,而是包括了个人、集体。
其次来说,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发展的片面性的基础上,阐明了人的发展的具体内涵,即全面自由、充分、和谐发展。
再次,马克思提出并实际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现实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区别其他的重点。
最后说来,人的全面发展还取决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
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上对于现今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马克思跨时代综合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说,这是对教育理念进行了高度概括,对现今的全面发展素质要求有了很广泛很深刻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马克思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在当今教育学术界探讨的素质教育问题中,还都没有超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学说。
人
的全面发展不止是体力智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而是人的本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也不是少数人的全面发展,而是所有成员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统一中揭示了人发展的规律。
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是在学术上有所发展,更应该是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所教育出来的学生不能只会纸上谈兵,我们要求学生要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现今的教育发展,要求我们应该紧紧围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来构建,帮助人们进行全面发展,从而达成社会协调统一发展。
其次,马克思在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提出中受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约束,这就启示我们教育是具有历史性和区域性的。
现今,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发展在不断的进行着,人的发展在受到前一代人留下条件的影响下,也受到同代人之间交往以及各种关系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来讲,在构建素质教育目标的时候,要根据当时当地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来进行,不能超越当地生产力水平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在对于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来说,所对应的教育方法应该有所区别。
在不同类别的学生发展素质教育的时候,同时要追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同时,生产关系影响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对于学下来说,在软件设施、教育管理、内容选择上,应当适应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要求,进行开家长会来提高家长们的素质水平,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协调统一发展。
努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告诉我们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终身教育。
只有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学习,保持全面发展。
今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信息时代的知识经济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把握新的技术,所以,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相继开展起来。
社会主义社会要求人们获得自由和解放,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得人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人们要想在多变的社会适应职业的需要,还要在工作生活中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轮流进行各方面的生产工作要求,就必须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教育思想。
在终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
创造性发展以及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马克思在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教导我们素质教育下主张劳教结合。
教育事业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对教育与社会实践关系的一般意义上的本质揭示,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同智慧和体育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
劳教结合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主张生产劳动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没有主次关系,是相互依附的。
马克思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中着重突出了技能问题、实践问题。
当今,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无论是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是教育方法的使用和教育内容的选择都要体现劳教结合这个教育思想。
在课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多实践、多动手、多观察,更好的是能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所要学习的这个课程,让个体和社会通过课程得到协调发展。
江泽民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的问题。
学生如果只是在课堂上面进行学习,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不了解现实的生活情况,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
让学生适时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劳动,和社会进行交流,获得自己的见解,这个是十分有必要的,不是可有可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观点。
我认为,教育目标既有终结性,又有阶段性。
由于教育全面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历时性和历史性概念,并无固定不变的统一标准,所以也只能提出一些阶段性的参照目标。
可以依照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可以规定在几年后,能够初步看到成果,几十年后,全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不用急着立刻马上我们就要看到人的全面发展的成果,在通过不断地努力后,渐渐的看到努力地成果。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理论是十分丰富的,我们要在学习中深刻研究,用伟大的思想去指导我们现今的素质教育。
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够造就出一袋了解中国了解世界,具有创造能力不屈的精神,善于运用前人的共同成果,能够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