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幸福的教育与教育的幸福----谈谈苏霍姆林斯基的幸福教育观

幸福的教育与教育的幸福----谈谈苏霍姆林斯基的幸福教育观

幸福的教育与教育的幸福
----谈谈苏霍姆林斯基的幸福教育观
【摘要】前苏联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理想的教育“培养真正的人……,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这源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追求幸福是人穷其一生跌跌撞撞的终极目的。

幸福既是一种素养亦是一种能力,它与教育有关。

当然,并不是什么教育都可以培养出幸福的人,只有幸福的教育才可以培养出幸福的人,让人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今天,我们要向遥远的苏霍姆林斯基学习的正是我们目下最需要的幸福教育观。

在21世纪向20世纪教育大家学习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言
【实例与问题】
学校希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给每位教师派发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许多教师拿到书本之后有人耳语,有人叹气,有人拿书拍着桌子大声说“这本老得不能再老的红色教育跟现在的教育有什么关系!那种老掉大牙的东西有什么用啊!”
教师的如此反应,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到底该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些什么?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们会发现,不仅从技术层面还是从思想层面,他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仅没有落后,相
反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读他的著作,我们会发现他真的在用他的爱浇灌每一个人的心灵,让这个心灵接触幸福的花朵,并且他还拉阔这种爱,传递幸福的火种,留下经典著作。

我们不禁可以感叹,这种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它的深奥,而是因为它的深刻!
一、我们的校园怎么了
在今天的校园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却神情凝重地放学;孩子们想要求知,但不愿意学习;孩子们喜欢读书,但不愿意上语文课;孩子们喜欢科技,但不愿意学习数理化;孩子们喜欢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我们的校园到底怎么了?
今天的学校,一切的设计都是从大人的视角给孩子们设计的,所以当我们的教学模式越趋于成熟,我们的教育就越趋于僵化;我们的教育越是宣扬培养个性,它的功利性色彩就越浓。

因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完全颠倒了。

孩子们来到学校是想寻求快乐的,但是现在他们没有找到,所以他们不高兴,感到不幸福了。

二、幸福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幸福教育观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讲:“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的幸福教育观贯穿始终,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原因”,“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等。

归纳起来,只有让学生感到快乐的学习对于学生才有意义,否则一切教育活动只会扼杀孩子们天性的追求。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理想中的好地方,成为孩子们梦中的“巴学园”,老远见到学校就会欢呼雀跃,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的好学校。

我们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那里找到幸福的原点。

人们愿意获得幸福,但是幸福“并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幸福需要人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正是一位幸福的创造者。

在孩子进入学校读书之初,他就做了个很了不起的,现在的校长绝对不敢做的决定:每天只用40分钟学习课本的知识,其余时间用来做课外活动。

在《学习—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中他说“极其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孩子入学前的生活于其中的大自然、游戏、美、音乐、幻想和创作的令人神往的世界关在教室门外。

在学校生活的头几个月和头几年里,学习不应成为唯一的活动形式。

只有当教师康康地给予他们大量入学前的那种欢乐时,他们才会爱上学校。


三、教育的幸福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苏霍姆林斯基与孩子们的照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们总喜欢围着他,甚至是把手直接搭在这为“老朋友”的肩膀上,笑眯眯地听他说的每一句话。

作为一位教育者,苏霍姆林斯基斯基充分地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