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科技报/2010年/2月/26日/第011版
专题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段洪洋万忠郑玉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梁炫强广东省农业科
学院作物研究所
花生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贸易量最大的荚果农产品。

2008年世界花生收获面积2459万公顷,产量3820.13万吨。

印度、中国、美国等十个主产国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75.29%和84.32%。

2008年花生国际贸易相对疲软,除美国、印度出口略升外,其他国家出口量降幅超过20%。

中国2008年花生产量居世界第一,山东、河南、河北仍保持国内花生种植面积前三的位置。

花生油方面,2008年全球花生油产量为579.71万吨,同比增长8.14%,供需平衡。

中国花生油产量2008年增长了7.5%,达230万吨,年消费量约250万吨,供应趋紧。

一、2008年广东花生产出情况分析
(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小幅增加,种植区域进一步向粤北、粤西集中
2008年广东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较2007年有小幅增加,全省种植面积31.41万公顷,同比增加3.86%;总产量80.53万吨,同比增加5.05%。

从种植面积上看,增加的面积主要集中于粤北、粤西,韶关、清远两市增加种植面积5.1万亩,湛江、茂名两市增加种植面积5万亩。

汕头、揭阳市花生种植面积则减少近4万亩。

花生种植向粤北、粤西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

(二)花生品种优化率超70%,单产、种植成本均有所提高
目前广东主推的花生品种有汕油系列、粤油系列等,2008年良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

2008年单产达2565千克/公顷,略高于2007年的2458千克/公顷。

由于油、电涨价等导致农资、运输等成本增加,2008年广东花生种植成本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平均每公顷成本为11857元,略高于比2007年的每公顷11786元。

二、2008年广东花生产品进出口分析
广东花生产品内销为主,小部分出口,出口国以日本和欧盟为主。

进口产品以花生油为主,以东南亚地区为主。

据省外经贸厅统计数据,2008年广东进口花生油大幅减少;出口金额则有升有降。

三、2008年广东花生供需情况及2009花生产品价格分析
2008年,广东花生总产量为80.53万吨,其中用于榨油约39.46万吨,食用33.82万吨,种用7.23万吨,花生供需基本平衡。

然而,2008年广东花生油总产量约11.84万吨。

花生油消费量超过13万吨,部分花生油需要省外补给或从国外进口。

受花生油供应不足影响,2009、年广东花生米平均收购价为7800元/吨,同比增加25%。

尽管2009年花生种植成本增至11937元/公顷,但每公顷净利润稍有上升。

2009年省内花生油价格总体上扬,这将刺激2010年花生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

四、广东花生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2009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发改委和农业部等部委的领导和专家,专程赴花生主产区、相关龙头企业进行多方调研,在高层形成了振兴花生产业的共识,鉴于此,建议广东花生产业顺时应势,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广东花生产业振兴战略
建议从战略的高度,全省统筹的角度,由政府部门牵头制定《广东花生产业振兴规划》、《广东花生种植布局规划》和《广东花生科技支撑规划》等,推动花生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推动花生业内资源的整合,推动产业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

(二)通过花生补贴、扶持龙头企业协会等多种方式推动行业发展
建议由省财政对花生良种、对农机具购置和保险保费等给予补贴,进一步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通过项目等多种形式扶持花生龙头企业、花生协会,进一步探索完善“公司十农户”、“公司+协会”等多种产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业内利益相关者的多赢。

(三)鼓励花生科技创新
建议广东“十二五”期间增加重大科技专项,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梯次研究开发分离蛋白、磷脂和多酚等精深加工产品,最大限度地利用粕饼等副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花生产品加工业向食品制造业形态转变。

专家简介
万忠,男,1903年9月出生,四川蒲江人,中共党员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研究生,管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生导师2002年起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和农业咨询研究工作
主持或参与的课题有40多项,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分析预测系统研究与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管理研究”、国家星火计划两项“广东省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广东‘三农’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

近五年获得成果奖1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著或参与编著《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等3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国家级15篇,优秀论文奖8项担任中国农学会都市农业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农牧业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农业外向型学会理事 1995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农科院科研尖兵、省农科院第一、二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规划专家组成员,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五届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