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孩子走进孩子——国一家长会发言稿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非常感谢你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本学期家长会。
在我看来,我们的家长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我们能通过我们的相聚来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您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孩子们看来,他们特别在乎自己的家长能不能来参加家长会,如果您来参加会议,对他们来说这就是骄傲就是幸福,就可能转化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的力量源泉。
今天,你们准时来参加家长会,还为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即做任何事情,都能准时准点,你们是让人敬佩的,令我感动的。
我想接下来你们在教室里的一言一行,也将给孩子很大的影响。
在这里,我由衷地感谢你们,在无形中,你们为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楷模。
一、学校活动介绍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孩子们在育才的校园里又悄悄的成长了一岁,接下来就请您通过校专题片来了解我们这一学期的努力与收获。
(播放及观看校专题片:7:30-7:50)短暂的一段视频一定让您对我们的育才,对我们的国际部又了一个更加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
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在了解育才校园的成长与变化的同时,我想,您一定更加迫切的希望能够对自己的宝贝一学期以来的成长与变化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接下来,就进入我们的主题:(板书:走近孩子,走进孩子。
)接下来,就请您跟随我的脚步“走近”孩子的一日生活。
二、介绍孩子的一日生活。
(10分钟)(结合图片,简单介绍:重点介绍早读(孩子诵读古诗的画面,教师指导朗读的画面,重点介绍孩子一年来积累的数量:近首古诗,整本三字经)。
晨会(关注学生习惯培养,收拾书包,整理书柜等教育。
可以拍摄学生整理书包,桌肚的画面。
检查学生睡前阅读情况,表扬本学期由不读到喜欢读的同学)。
午读(本学期,重点借助半小时的午读平台,让好的孩子带动阅读能力弱的孩子,扫除班级的阅读障碍,图片展示午读情况,可以单独介绍几个进步较大的同学。
),午写(俗话说:文如心声,字如其人。
教师重视学生书写指导,引导家长观看门前学生的书写,也可以拍摄学生的作业本。
坚定了学生的书写之后,我们将午写课改为午读课,由语文老师为宝贝诵读有趣动听的故事。
),大课间(展示大课间图片),兴趣班(展示兴趣班图片,并作简要介绍),还有住校班的晚间阅读(周日、周一、周三是学生的自主阅读。
周二为数学辅导,周四为英语辅导)。
三、介绍孩子一学期来的成长与变化。
(20分钟左右)台湾著名教育专家金韵蓉说过:孩子的一生,真正属于父母的只有六岁之前,六岁之后的生活与学习是属于学校的、同学的、朋友的。
所以,家长们,也许这一年,您已经发现孩子有了很多出乎您意料之外的变化,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您所认识的宝贝与老师所描述的有所不同。
本学期,每一位宝贝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可以是宝贝逐个变化,也可以是分类介绍,班主任酌情考虑。
)例:全班共有位学生,男生人,女生人。
一个多学期的相处,我和孩子们有了深厚的感情。
(每当朋友问起:当一年级班主任累不累?我说累,但是我愿意,因为有很多幸福的事只有一年级的班主任才尝到的。
每次孩子从远处跑过来抱住你的那一刻真的好幸福,每次看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容时真的好幸福。
看着他们从你眼里慢慢长大那种感觉真的很幸福。
)我喜欢咱们班的孩子,咱们班的孩子们都很聪明,都有学习的天分,我对他们很有信心。
本学期班里涌现了一大批写字进步非常大的有(可以针对进步较大的同学提出特别表扬)、学习也是非常认真的:等等。
有礼貌、行为习惯良好、进步很大的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本学期,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尤其是作业、书写、上课回答问题、纪律方面进步很大。
每天的站队做操虽说算不上快、静、齐,但也不需我操太多的心,都能自觉的站到队伍中去;一双双小手虽然不是特别利索,但也能自己动手打扫教室的卫生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了。
这不仅是我努力地功劳更要归功于我们负责的班干部了,像:等,他们都为班里的事操心不少。
(根据班级情况,自己进行分类)四、学生素养培养走近孩子,我们发现了宝贝的点滴成长,我们感受到了宝贝的点滴进步,当然孩子的点滴成长离不开您的辛勤培育,同样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本学期,我们本着走进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本着以宝贝的能力提升为着重点,在我们国一年级所有老师的共同研究与探讨下,我们对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有了一个长期培养的计划。
虽然只实施了四个月,但效果确实显著的。
生活方面:1、努力培养宝贝的自理能力如今的宝贝,都是每个家庭的小太阳,尤其是爷爷奶奶照看的宝贝,更是家里的小皇帝,所以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再家人的庇护下显得很弱。
本学期,我们通过班会,晨会,设置了这方面的主题教育,比如教会孩子整理书包,收拾桌肚等。
(班主任可以举班级的进步较大的例子,告诉家长生活自理的重要性)2、着重要求孩子的时间观念(走读班:关于孩子的迟到现象。
)3、积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宝贝的自信度。
现如今的宝贝虽然物质生活十分优越,但他们的精神压力却远比我们的童年大的多,因为我们对宝贝的期望值过高。
低年级的教育,除了培养宝贝学习的兴趣之外,树立宝贝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校,我们一直将培养学生的自信作为教育的任务之一,可往往因为您对孩子的高要求,让宝贝总是认为自己很失败,因为没有达到您理想成绩、因为没有实现您朋友面前的面子等等,因此,您成了如今社会中的“要强妈妈”,你们要强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造成哪些无法挽回的后果呢?读一篇《不要做要强妈妈》的文章,与大家共勉。
(首先,太要强的妈妈对孩子容易苛刻,孩子很难体会骄傲和成功的喜悦。
因为您老的标准太高,不够完美的结果不仅不会得到您的鼓励和肯定,而且极容易导致您的吹毛求疵,当要强的妈妈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孩子的作品,体味孩子的成长时,对母亲而言,总是少了些满足,而这样教育的结果,总是容易让孩子缺少自信而变的怯懦。
因为,他多么害怕失败或者不够完美的成功将会换来您失望或抱怨的眼神呀!所以,做个不太要强的妈妈吧,让您的孩子放开手脚去做,当他迷茫或无助甚至是一败涂地时,用您赞许和鼓励的眼神告诉孩子:“已经做的很好了,再去试试,再去坚持”!第二,太要强的妈妈对孩子容易急噪,孩子很难体会到循序渐进的快乐。
要强的妈妈一般希望一眼就看到完美的结果,因此,对于必然存在于每个步骤中的缺憾总是难以容忍,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个字怎么写的还是这么难看”!其实,拜托,请您翻开孩子前面的作业看看,现在的字比已往的规范多了!为孩子每一点滴的进步而欣喜吧,让孩子在您的欣喜中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确定自己要攻克的下一个目标,让孩子在您的每一次肯定中深切体会成功的快乐!第三,太要强的妈妈对孩子容易大包大揽,孩子缺少自主自立的机会。
太要强的妈妈,总觉得早晨起床孩子自己穿衣服不够快,于是三下五去二就为他搞定;总觉得孩子自己系的红领巾不好看,于是麻利地一挥而就;太要强的妈妈甚至不愿让孩子受到批评(因为那样她也会没面子)而教会孩子简单地撒谎(例如如果忘记带红领巾了就说自己还没入队呢,免的让值周的记下来扣班里的分,挨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抱怨),太要强的妈妈,总是让孩子很体面,而孩子自己又什么都不会干!孩子缺乏自主性的意识培养,缺乏自立的锻炼,反正,是妈妈能干,说什么都算!所以,妈妈不要太要强,孩子自己的事情,做的好不好就让他自己去锻炼吧!第四,太要强的妈妈做事情急功近利,容易舍本逐末,但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她总是希望一下子就看到期待的完美,于是就用尽方法策略去促成。
这样的一种情绪,很容易让孩子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意义,而人生最大的美丽,就在于在生命进行的过程中用心体验她的美丽。
在任何人的眼睛了,任何一步就可以迈到的地方,风景永远不是最美的。
所以,要强的妈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感悟创造生活的真谛。
第五,太要强的妈妈对生活容易失意,孩子容易有不良的情绪。
比如,嫉妒,狭隘的攀比意识是要强妈妈的大敌。
她多么喜欢和别人评比然后战胜别人呀!但是在人生的竞技场上,谁都不可能永远是第一。
所以,她容易感染孩子有太多的失意,孩子也很难领会宽容的魅力!太虚荣的妈妈,让孩子也跟你活的累!所以,要要强的妈妈,一定地注意孩子性格的培养,让孩子健康地生活在友好、合作的天地了!曾经,我很要强,我看孩子衣服穿的慢,脸洗的不干净就帮他穿衣,喂他吃饭,但当我看到同学家比他小一岁的弟弟吃的比他还好时,我终于明白了,饭,得让他自己一口一口地吃,即使撒一地,要干净的话多收拾一遍而已。
曾经,我很要强,因为孩子其中考试不是我的想象,所以有些失望。
可是,有一次,孩子看到我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的证书,不服气地说,“哎呀,怎么也没拿个第一。
”我告诉他,我的第二也很值得骄傲,是妈妈一路拼来的。
完后我想,觉得自己的第二已经很不错了,孩子的第三、第四、第五又何尝不是他一路拼杀的结果呢?!从此,我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认可,我觉得,他真的很争气!现在,我放开了手。
我不怕他的衣服脏,只要他玩的开心;我不怕他没有拿奖,因为他还有很多的机会;我不怕他收拾书包太慢,因为我要他自己去体会时间;我不再担心他把饭粒撒了一地,因为他的肚子不再空虚;我不怕他字的不好,因为我看到他在刻苦地练习……我发现我的孩子每天都会给我数不清的惊喜!我不再是个要强的妈妈。
我却发现我的孩子一天比一天要强,一天比一天优秀,我们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开心。
发誓不再做要强妈妈的我,总是在别人不绝于耳的夸赞声中,在心里,醉了又醉。
所以,有什么理由再去做那个自己累极了、别人烦透了的要强的妈妈呢)4、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
学校教育中,我们一直强调真善美的教育,告诉孩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可往往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失衡,往往会出现“5+2=0”的教育定律(解释意思)。
本学期,我们也看到了宝贝这方面的进步。
(举例)5、必须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的时间。
长时间看电视的小孩,会流利地和人交谈,具有协调性。
但问题也很多,很多调查都指出,看太多电视会带来负面影响。
有报告指出,看电视的时间越短,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越佳。
因为小学生听看的节目,以娱乐性质的节目居多,不需要像读书般认真思考发挥想象。
只是一直坐在那儿,看着不断变化的画面,感到有趣而已。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被动的性格,持续盯着电视看的小孩,的确缺乏集中力,会变成不安定的小孩,这类孩子缺乏感动心的倾向,不大会思考问题,所以成绩不好。
“电视儿童”总显得没有活力,因此有些学者还主张,12岁之前的小孩不应该看电视。
原则上不要边看电视边用餐、聊天,每天限制时间,而且规定完成功课才能玩,节目内容也必须注意,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针对节目内容充分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