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如何治疗?
瘙痒是许多皮肤病所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若仅仅感觉皮肤瘙痒,而无任何原发性皮肤损害,称为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有全身性和局限性之分,后者多发生于肛门、女阴、阴囊等部位。

皮肤瘙痒症在糖尿病中很常见,据统计发生率为7%~43%,其中全身性及局限性瘙痒各占一半。

临床上因顽固性皮肤瘙痒而查出糖尿病者并不少见。

全身性皮肤瘙痒中医称为“风瘙痒”、“痒风”,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称“血风疮”,局限性皮肤瘙痒称“阴痒”、“肛门作痒”。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皮肤瘙痒的因素很多,有内因也有外因。

糖尿病患者因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皮肤发痒,或因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状态,出汗减少,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

此外神经性反射、尿毒症等亦可引起瘙痒。

局部瘙痒多因尿糖刺激、真菌感染所致。

皮肤瘙痒患者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皮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诱发皮肤瘙痒。

中医文献中关于痒的论述很多。

《内经》中即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痛为实,诸痒为虚”的记载。

《诸病源候论》认为瘙痒多与风邪相关,“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

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

”清《外科证治全书》指出,“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

”并提出了病机及治疗禁忌为“肝家血虚,燥热生风,不可忘投风药。

”该书还有阴痒、肛门作痒等局限性瘙痒症的记载,认为“阴痒,三虫在肠胃,因脏虚蚀阴,微则痒,甚则痛……”此症亦有肝脾亏损,湿热下注而痒者。

中医认为:
全身性皮肤瘙痒——多因肝旺血虚所致,肝旺则风从内生,血虚则肌肤失养,风胜血燥,风动作痒。

外阴、肛门瘙痒——多因肝脾亏损,湿热下注,蕴阻肌肤,不得疏泄而作痒。

本病表现阵发性皮肤瘙痒,昼轻夜重,初起仅限于身体某处,搔抓后扩展至全身,常抓至皮破血流、感觉疼痛方休。

饮酒之后,情绪变化,被褥温暖,衣物摩擦及热水烫洗等可促使瘙痒发作。

由于反复搔抓,皮肤上常见条状抓痕、血痂,可继发湿疹、皮炎,日久皮肤肥厚、色素沉着。

糖尿病皮肤瘙痒者还可见皮肤干燥脱屑。

女阴瘙痒主要发生在大小阴唇,因不断搔抓,阴唇部常见皮肤肥厚及浸渍,阴蒂及阴道粘膜可有红肿、糜烂。

肛门瘙痒因经常搔抓,肛门皱襞肥厚,可有放射状皲裂、浸渍、湿疹化或苔癣样变。

【中医辨证论治】
①血虚肝旺(皮肤瘙痒)
【主症】皮肤干燥,瘙痒无度,夜间为甚,抓痕血痂遍布,心烦急躁,夜寐不安,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治则】养血润燥平肝熄风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生地12g丹皮10g
皂刺10g钩藤10g蝉衣10g何首乌10g白蒺藜20g
②湿热下注
【主症】外阴肛门潮湿瘙痒,或下肢皮肤瘙痒,抓破渗液结痂,遇热痒重,舌红苔黄腻脉滑。

【治则】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黄芩10g栀子10g生地10g车前子15g
泽泻10g地肤15g当归10g白鲜皮15g
【外治法】
皮肤干燥瘙痒,搽大枫子油、润肌膏。

皮肤潮湿瘙痒,搽薄荷三黄洗剂。

若抓破皮肤,渗液结痂,外敷青黛膏。

外阴肛门瘙痒洗方:
地肤子30g蛇床子30g苦参30g丹参20g艾叶20g,煎汤熏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全身瘙痒洗方:
蚕砂200g,或褚桃叶200~250g煎汤去渣入浴,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穴位注射疗法】
取双血海、曲池,用盐酸苯海拉明50m g/m L、维生素B150m g/2m L、注射用水5m L,每穴注药2m L。

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外阴、肛门瘙痒取长强穴注射。

【自我调护】
瘙痒是一种自觉症状,其发作及轻重程度均同患者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一般白天工作学习紧张,常忘记了瘙痒,而夜晚休息时则瘙痒加重。

因此患者自我调护尤为重要。

丰富业余生活,积极从事各种有趣的活动,以分散对皮肤瘙痒的注意力。

切忌搔抓。

搔抓可使瘙痒蔓延,一旦抓起来很难遏制。

若身体某处瘙痒发作,可涂搽止痒药物,或轻轻拍打痒处来止痒。

忌酒。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不要用热水烫洗。

烫洗只解当时之痒,对皮肤则是一种不良刺激,烫洗后往往瘙痒加剧。

特别是皮
肤干燥者,应适当延长洗澡间隔时间,少用或不用肥皂,洗澡后涂搽润肤之品。

贴身穿纯棉织品,避免化纤、皮毛的刺激。

注意保持外阴肛门部的清洁干燥。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称为消渴病胃痞,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性胃轻瘫具有明显疗效。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

临床表现为慢性胃炎、胃弛缓与胃潴留。

典型症状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

体检可见胃区胀满,可闻及震水音。

x线检查显示胃蠕动减慢、减弱,胃扩张或弛缓,排空延迟,幽门开放等征象。

胃镜检查可见胃体或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

胃电图检查有胃蠕动功能减弱。

中医辨证论治
肝胃郁热型
主证:食物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口渴喜
冷饮,烦躁易怒,胸中烧灼感,
舌质红,苔黄糙,
脉弦滑或弦数。

治则:清泻肝胃。

方药:玉女煎加减:
生石膏30克,地黄15克,麦冬10克,知母10克,
赤白芍15克,牛膝12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
枳壳10克。

脾虚痰凝型:
主证:吞咽困难,胃脘痞闷,纳少体倦,呕恶痰
多,舌苔黏腻,脉濡缓。

治则:健脾化痰。

方药: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
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
半夏10克、厚朴5克、甘草6克、苏梗10克、
荷梗10克。

脾胃虚弱型
主证:胃脘不舒,痞塞胀满,食后膨胀,食欲
减退,喜热喜按,得温则舒,四肢不
暖,气短乏力,体倦懒言,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虚大无力。

治则: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
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

痰湿内阻型
主证:胃脘痞塞,满闷不舒,头目眩晕,胸闷不
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身重倦怠,或
咯痰不爽,大便不爽,舌苔浊腻,脉滑。

治则:祛湿化痰,顺气宽中。

方药:平陈汤加减:
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
厚朴10克,甘草6克,枳实10克,砂仁10克,
苏梗10克,佛手10克。

肝气郁滞
主证:胸脘不舒,痞塞满闷,食欲不振,心烦易
怒,胸胁胀满,或时作叹息,舌苔薄白,
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消滞。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克,陈皮10克,芍药12克,枳壳10克,
川芎10克,香附10克,甘草6克,郁金10克。

另外,糖尿病性胃轻瘫也可配合针刺治疗,胃脘胀满,嗳气厌食,恶心欲吐者可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以疏调胃气和胃降逆。

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可针灸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以温中建脾,和胃止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