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第六,坚持改革开放。
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统筹国内发展和
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七,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
要使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成为党领导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不断得到更多实惠、享受更多发展成果的过程。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实现科学发展。
要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
要坚持用
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环节,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坚持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
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要把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统一起来,既要看通过学习,理论水平是否提高了,思想认识是否统一了,更要看实际行动,看实际效果,看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得如何,看本地区本部门同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相脱离的问题解决得如何。
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要加快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认真考虑各项政策措施是否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尺度。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坚持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为了造福人民的
观念,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目的,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
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使各项政绩都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和群众检验。
要以制度建设规范政绩,努力形成促使广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导向,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在建党88周年、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1周年这一特殊时期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作了明确而具体的部署,描绘出了党的建设新的政治路线图,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的行动纲领和行动指南。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而如何落实,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学习好。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能只是谈谈感想、做做笔记、喊喊口号、写写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决定》进行原原本本学习、逐字逐句进行研读,深刻领会并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重点领会《决定》中提出的“四大考验”、“四项要求”、“六大任务”、“四个大兴”、和“两个务必”精神内涵。
通过带着问题去研读和边学边思考等方法,在政治上保持敏锐性,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在认识上保持科学性,在行动上保持超前性,努力做到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要宣传好。
要通过宣传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意义、主题、重大决策和部署等内容,使四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报纸、简报、墙报等宣传,也可以通过组织收看电视、远程教育网站等了解关于十七届四中全的相关报道。
同时,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建宣传团,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送进企业、送进学校、送进农村,扩大学习宣传覆盖面
三是要落实好。
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精神,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要把全会精神与我们鸣玉镇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思考、细化办法,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四是要实践好。
十七届四中全通过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增强自觉性,努力履行好职责,把自身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同时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结合“三进三同”活动,进一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改进作风,把十七届四中全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重点解决好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村级组织基层工作薄弱、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等热点难点问题,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