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

公开课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课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


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
能力目标
①通过了解一战爆发前经历的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②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③通过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述能力。
研究性学习
(课内与课后)
联系当今世界局势,探讨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
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形成观点。
自主学习、探究,联系时事,史政学科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后记
交流、讨论、分析、思考。
引导学生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灾难辩证地认识战争。
活动与探究
(如时间许可)
组织学生讨论“一战期间,中国发生了哪些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把这些事件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如何进行分析和评价?”
讨论、分析、思考
联系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世界的大背景下认识中国。学会将历史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思考、交流、讨论
通过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探求,体现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
学生讲述“萨拉热窝事件”
多媒体展示
在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配合多媒体课件由学生讲述的主要内容
获得历史信息、表达、概括、归纳,使学生初步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基本经过和影响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整理归纳,自己讲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式
自主性学习、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教学用具媒体组合应用
多媒体平台、历史地图册、学生搜集的资料等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历史教材、地理教材以及学生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等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及预期效果
多媒体演示“雅典奥运会”
由和平时代联系到当今世界的局部战争,引发学生对巴尔干地区的现时状况,探讨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从而认识其“火药桶”的喻意。导入“萨拉热窝事件”
多媒体演示“一战爆发”的动画地图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成对一战概要性的了解。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课件展示,获取历史信息,了解战争爆发后各国的表现,得出一战规模空前,破坏性大的结论。
符合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形成对一战轮廓性的了解。
师生讨论
通过“凡尔登战役”视频展示,归纳一战在哪些方面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就如何避免战争进行探讨。
过程与方法
由和平与战争引出萨拉热窝事件,回顾一战前世界的发展趋势与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史实,从“大事件”与“长时间”的不同角度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以凡尔登战役为例,提示战争的残酷,帮助学生分析战争给世界带来空前灾难,并联系当前世界的局部战争,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关注现实,把握未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一战爆发受到此前长时间的国际局势的影响,说明任何事情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理由和影响。具体到一战,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阻碍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从而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问题探究
对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就不会爆发这一说法的探讨,以此引起学生对一战爆发原因的探究与考查。
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结合教材中的地图分析一战前的世界局面,通过思考、判断,认识“帝国主义争霸世界”这一内容,得出结论。
了解一战爆发前经历的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12月15日
授课班级:初三(3)班 授课地点:五楼多媒体教室
课程标准
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一战的资料,整理“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简介,并准备对萨拉热窝事件和一战的看法,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2、教师对教材中图片和地图进行处理,做好多媒体课件,以备学生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