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小学生已经开设了思想品德课,对于这一课程的认识,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小学教师,都是一个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到在现实中的学习和教学,在实践中逐渐变得清晰明白了。

国家之所以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改革,主要是因为长时期以来,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受到国家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长期重视,但是其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不能令家长、老师、学校的满意,因此,必须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进行改革,而改革的目标或者说改变教学的目标也就是加强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学生人群等。

怎么样才能真正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具有时代特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教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尝试体验中,我深深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必须坚持回归社会、回归到我们熟悉的生活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使其增加对学生教学的针对性。

每个教学工作者都知道,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它来源于生活,又会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本来就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所共同拥有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在这
里学生学到的是适应社会的本领,学到的是做人的榜样。

可是,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到现在为止,仍有好多地方,还有好多教师仍再采取填鸭式满堂灌模式,相信在自己的教学经验中,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这些教师过于理性化的教学,忽视了当今开放社会中,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增加,学生接触的早已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这样做的结果是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节教学课教学目标的达成,终究达不到我们教学的目的,从而失去教育的意义。

而今我们倡导的教育是要通过生活的力量,构建生活的课堂,构建社会的课堂,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重新对新时期的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审视,才能深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之路。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们,应该深深地意识到,对于现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正确的、良好的、优秀的思想品德的养成,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靠我们每一位教师做一个生活中、教学中的细心人和有心人,巧妙地引导每一位学生,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各异、个性特点出发,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以儿童适应化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才能达到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