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以南宁市二十四中为例系(院):政法学院年级:2009级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姓名:林湘羽学号:0902010224前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当代青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他们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乃至国家的命运。
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阶段,中西文化碰撞、社会结构改变、新颖思潮涌现、利益分配改革等,而青少年期是人的价值观处于过渡边缘的时期,易受外界影响,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就使得加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必要性。
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本调查通过抽样调查及实地访谈的方式对部分青少年进行了调查,从中抽取了60份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旨在调查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现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调查目的:了解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还有帮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价值取向,探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方法。
调查对象:南宁市二十四中在校高中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一、价值观与青少年期概述要了解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价值观。
对价值观的解释,从古至今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最权威的解释出自《哲学大辞典》,解释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的自觉认识。
其核心是对人生目的的认识、对社会的态度和对生活道路的选择。
它涵括公私观、利义观、荣辱观、苦乐观、幸福观、美丑观、生死观、友谊观、爱情观、自由观等等[1]。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理解价值观对于我们把握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很重要。
本调查报告的内容是根据这一价值观而定的,其中就包含有关于青少年对利义观、荣辱观、苦乐观、友谊观、美丑观、爱情观、自由观等的认识。
“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价值观处于过渡边缘的时期,青少年感受到价值观念冲突和裂变的痛苦,急切地寻找价值观念发展出路”[2]。
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价值取向迷惑的时期,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价值取向多元化,但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多元化,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也多元化,但是每个国家都有其主流价值观,而我国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抓住青少年可塑性强这一特点,引导青少年向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即向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进,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及原因分析根据通过对南宁市二十四中的调查问进行卷统计分析,了解到了当代青少年在学习的主要目的、人生的意义、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准这几个主要方面的价值观。
主要方面的价值观如下表:学习的主要目的(多选):父母要求获得知识提高修养找好工作其他15% 63% 62% 90% 25%人生的根本意义(单选):贡献社会为他人活着实现自我价值享受生活其他5% 18% 60% 10% 7%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多选):金钱社会地位社会贡献事业(包括理想的实现)其他(家庭、情感等)80% 43% 45% 91% 55%分析这几个方面的依据,除了上述表所描述的主要内容,还结合了问卷调查其他具体内容的统计分析结果和访谈中青少年的实际情况。
1.分析青少年学习的主要目的价值取向要掌握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首先就要了解当代青少年对学习的主要目的的态度及认识。
在物欲横流、信息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世界给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带来诸多影响,但许多青少年没有迷失自我,对自己价值取向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认清自己的学习目的。
调查显示,而96%的学生认为学习是很有用的,只有15%的青少年认为“父母要求”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并且有63%的青少年觉得获得知识也是学习的主要目的,从这几个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少年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我要学习”,而不是“父母要我学习”,也认识到获取知识的重要。
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50%的学生喜欢学习,通过访谈得知这些青少年不喜欢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觉得知识太难,学不会;而是觉得知识枯燥乏味;三是老师上课没有趣味性。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里,90%青少年认为找好工作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可见大部分青少年都感觉到了就业竞争激烈和就业压力之大。
而在访谈中得知,这个中学有少部分青少年已经开始自己兼职赚取生活费,他们对就业压力的体会更深刻。
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个体精神世界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生产力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所以我国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提高自我修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校学习,不仅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部分青少年认识到了提高修养也是很重要的,但还有38%的青少年没有意识到。
对于在校青少年来说,学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而不是他人要求或其他目的。
2.分析青少年对人生的根本意义的价值取向要掌握青少年的价值观,就要了解他们对人生的根本意义的理解。
对人生的根本意义的理解最能体现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3],它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生的社会价值和人生自我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可以称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称为索取。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有60%的青少年认为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生的根本意义所在,表明当代大部分青少年对人生自我价值认识深刻,并且重视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与人生自我价值调查结果对比,人生的社会价值调查结果相形见绌。
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这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人生价值观。
而调查显示,认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在于社会贡献只有5%的人,还有少部分人认为人生的根本意义是为他人活着,是为了享受生活或者其他原因,可见,他们没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尤其是对贡献的认识不够清晰深刻,缺乏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影响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原因很多,这里主要分析几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通过分析当地经济发展及访谈学生得知,经济条件,尤其是青少年家庭经济条件是制约青少年人生价值取向的根本因素。
所调查的学生多为家庭经济水平一般,有一些是比较贫穷的,极少数是家庭富裕的,所以大部分人认为金钱和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生的根本意义。
其次,自身素质是影响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主观原因。
再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是影响青少年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原因。
最后外来文化及其价值观的传播,中西文化碰撞,新思潮涌现,使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多元化。
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深入也是导致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偏向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重要原因。
其中利益分配改革、社会结构变化等也是影响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因素。
3.分析青少年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能体现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所以青少年对自己所取向的价值观的认识是本次调查最重要的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对价值的认识不同,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标准也是不同,但大部分当代青少年还是觉得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就是自己人生价值最大的体现。
当然把金钱和社会地位摆在重要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之中,在道德法律的范围内,这就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十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把社会贡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却不过半数,表明了许多当代青少年对人生价值的根本评价标准没有清晰、深刻的认识,没有确立一个正确的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我们倡导要坚持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以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主要标准)却没有广泛得到当代青少年的青睐,这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影响青少年对人生价值衡量的标准与影响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原因是基本一致的,而导致许多青少年忽视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评价的主要标准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三、帮助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方法经济是影响青少年价值取向的根本原因,要帮助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快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客观要求。
但是要帮助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要还是要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入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在不断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思想道德建设。
下面主要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提出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方法。
1.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并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家长是青少年价值观的启蒙老师,家庭就是开启青少年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钥匙。
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极其重要。
首先,除了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最了解孩子,教育最具有针对性;其次,家庭是情感的纽带,父母可以更好地对子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所以家长要着重加强对孩子的品德、人格方面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为其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学校也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并践行主流价值观家庭是青少年价值观的启蒙园地,而学校则是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园地。
所以要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由于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多元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也就应该多元化,但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主线,引导青少年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发展其他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价值观,尤其是人生价值观及其评价的根本标准,引导其从思想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青少年向着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上前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约束、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塑造个体人格。
所以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充分发挥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十分必要。
理论是引导方向,而实践是塑造品行。
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中,要多创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和培养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培养青少年的人格,使青少年汲取的思想品德理论在实践中养成行为习惯。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所以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引导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重要方法。
3.重视社会教育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等产生了巨大影响,青少年面临着非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渗透和潜在影响的威胁,患“网络心理障碍”和高科技犯罪的危险程度日趋增加。
沉溺于网络的青少年极易形成性格扭曲,许多青少年在网络上玩物丧志,难以自拔。
青少年的网络心理障碍往往表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和网络双重人格。
上网时间失控,沉湎于游戏,依赖虚拟生存并忽视现实存在,出现角色混乱和反社会人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