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方言节目的优势和局限性

浅谈方言节目的优势和局限性

摘要:我国是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化种类多样。

近年来,由在央视春晚上方言小品的跑火,各地电视台也开始依靠方言类节目而大放异彩。

此类节目着实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光,但在传媒界对此类节目的评价却各说纷纭。

本文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方言类节目现状及其优势和局限性做了详细、全面的分析研究,探求其存在的目的与意义。

从多个角度认识方言类节目,对方言类节目的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便方言类节目在文化传播中发挥其优势从而更好地引领民众思想与娱乐精神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方言节目;优势;局限性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dialect programsAbstract:Our country is multi-ethnic position of the 56 ethnic minoritie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al diversity species. In recent years, run by a fire in the CCTV Spring Festival Evening Pieces dialect, local television stations have begun to rely on the dialect class program and shine. Such programs really attract a lotdialect class program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atus quo and do a detailed and prehensiv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existence. Understanding the dialect class program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in the epilogue men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type of program development dialect, the dialect class program to play to their strengths in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better lea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thought and the spirit of entertainment.Keywords:Dialect programs; advantages; limitations前言随着我国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不断进步,各传媒主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物质文化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广播电视节目类型与内容的丰富与独特性要求也是与日俱增。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节目在我国可以说是起步初期,在大众的目光中想参与电视节目有种遥不可及的感觉,随着央视春晚上方言小品的出现,方言类节目引得大家的关注。

近年来《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等节目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满足了大众的表演欲,也带动了广播电视节目平民化的潮流,广大民众更加希望看到贴近生活的节目。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以普通话为官话的基础上,各地都有别具特色的地方语言文化,在古代就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1]。

方言代表着一种特有的文化,与地理环境、历史特色有重要关系,方言对于某一地域的人来说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情愫。

方言节目可以利用自身天然的优势拉近受众的距离,并且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本地方言的独特艺术魅力。

方言节目也可以利用方言和本地文化的联系,从而很好的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近年来,各地方言节目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主持人以方言来主持、播报节目,更多的电影、电视剧配音以方言来播放,这类节目引得了数多观众的关注,部分观众也开始争相学习模仿各地方言。

在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差异性又比较强,加之地理历史因素的影响,语言习惯问题等,普通话普及本身就难度较大[2]。

普及普通话工作刚做出一定成效,方言节目带来的社会反响着实引起了政府文化部、广播电视局等公共部门人员、社会学者的关注。

方言节目引领大家在信息社会化、国家化的现代社会又开始重习方言着实令人困扰。

XX话、XX话、XX话、东北话等方言几乎穿插在百分之六十的综艺节目之中,除了如XX电视、XX电视台、XX电视台等特殊少数民族电视台几乎全天播放方言节目外,XX台与XX台在全天播放的节目中有近百分之七十用闽南语、粤语播放。

面对激烈的媒体行业竞争,有特色有卖点成了电视台热爱、观众叫座的电视节目特点。

面对收视率日益增高的方言节目这一热点问题,下面我会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剖析其优势与局限性,从而对其有全面的认识,以求在迎合普及普通话政策的同时不影响语言特色的展示。

一、方言节目的发展现状(一)方言节目在全国X围内总体概况方言节目在现今的电视节目中不占少数,且不谈所谓的数据及统计结果,单从我们日常打开电视所接收到的信息程度来做粗略估计(本文只对大众接收到的省级以上电视台作为分析对象)。

XX电视台、XX电视台、XX电视台是全天候时段分别以藏语、维语、蒙语来播放电视节目的,就算是每日的新闻联播也是同声翻译播出的[3]。

XX电视台、XX电视台在播报下午档新闻时,是由主持人用粤语、闽南语播报的。

而其他的电视台,都多多少少存在方言类节目,如热播的XX电视台的《生活麻辣烫》、《雾都夜话》,XX电视台的《老西儿谝吧》等,这些节目都是以纯方言来播放的。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穿插方言的现象数不胜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今方言节目在全国X围内呈现大繁荣的景象,其播放的频率、收视率都是不可小觑的,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7]。

(二)观众对方言节目的态度根据调查显示,观众对于方言节目的态度多有不同,其中主要有几下几种情况。

半数以上的受访观众对方言节目是抱有好感的,并希望有更多的、更有意思的方言节目出现,满足他们的观看需求。

在喜欢观看方言节目的群众之中,有一部分认为现今的方言节目虽有特点,但在节目形式及内容上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希望能够不断改善。

另外占百分之四十的受访观众表示,他们对方言节目持反对态度,认为它不符合社会需求,不能满足其他地域观众的需要,具有局限性。

并且有些方言节目内容较为低俗,不顺应社会文明发展,同时方言节目影响普通话的推广与传播使得一些小孩子模仿学习,也造成了一些群众的担忧与困扰。

如XX卫视的《老西儿谝吧》,节目主持人在主持时经常会用到很多XX的方言以及较为搞怪的说法,“捣怂”等不雅观的词语,竟被很多中小学生用于日常的对话之中,很多家长及老师都对此产生很大的意见。

二、方言类节目兴起原因与优势(一)从传播文化角度分析语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4]。

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原语言已失传,现族人由于商业往来和外出务工等原因都改说官话——普通话[8]。

作为一种传播语言文化的行为,方言节目很好地承担起传承历史语言文化的责任,激发了大家对于我国各地语言文化的关注与热情。

方言中所涵盖的历史文明、文化特色都值得去探究与学习。

同时顺应了多元文化传播的要求,与开放的社会发展要求相得益彰。

中国文化是由各地特色文化组成的,方言节目在传播语言的同时,也传播了当地的特色文化。

风土人情、特色美食与历史典故等都会随着方言的传播而被挖掘出来,传播出去,从而走向世界[5]。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不单单指中国文化,更是指各地的特色文化。

(二)从观众需求角度分析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持不平衡的状态,对于文化传播与普及也随之呈现不平衡的状态[9],外加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才开始进行普通话宣传,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人们常说的依旧是各地的方言,当地年纪偏大的人不会说甚至听不懂普通话,方言节目的出现满足了这一部分观众对于电视娱乐的需求,受到了好评。

另外,方言也是一种情感归属的载体,一些身处异乡的学子、务工人员等一些人员常常会感到孤单无助而产生思乡之情[10],方言节目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他们的情感寄托,达到精神上的慰藉。

(三)从市场竞争角度分析面对日益开放的文化市场,广播电视传媒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寻求新颖的、灼人眼球的节目亮点成了广大传媒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由于方言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就具有其所携带的地方特色,在吸引人们目光上就具有特性。

方言节目就借助方言的特性,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多形式的节目内容,声形意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特色的电视节目,其中所包含的笑点及娱乐文化传播的功效是一般节目达不到的,从而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6]。

另外,主持人用方言主持节目会更加具有渲染力与活力,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拉近镜头前的主持人与电视机前的观众的距离,完成一种良好的远程沟通。

三、方言类节目发展存在的局限性(一)观众群体不同导致的节目局限性由于方言是一定地域X围内民众所使用的语言,那么方言节目的收看观众也就有了局限性,能听懂能看懂这类节目的观众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划分了地域X 围。

就算是其他地区群众能大概懂其涵义与笑点,但也在少数,还是不能与普通话的传播效果来比较的。

另外,在此类观众中大家的对外交流还是以普通话为准的,仅仅把方言节目作为一种娱乐,所以方言节目要是想发展起来,在观众接受程度上还是存在困难和需要突破的障碍。

此外,由于年龄阶段的不同,加之时代文化的影响,代沟同样存在在对节目的看法上。

老年人由于自小熟悉方言,而年轻人从小被要求学习普通话,就算对方言有所了解,也存在其局限性,因而对方言节目有不同的理解。

(二)方言节目与政策要求不相符,不利于普通话传播我国对外开放以来,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加强沟通,同时满足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民族繁荣,极力推广普通话的应用。

并在法律与政策上都提出在全国X围内推广普通话。

而方言节目的出现,是完全以方言为载体的,方言在广播电视中的出现,使得一些小孩模仿学习,很多成年人也处于好奇而学习试说,由此一来对于普通话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很大的障碍。

更重要的是,如果长久模仿学习,形成语感,就不容易纠正普通话,推广起来便更困难了。

可以说,一些方言词句里所涵盖的文化内涵比起普通话更加丰富,更加吸引人,所以更多人对此产生兴趣时,难免会忽略普通话的应用[11],此现象与现今国家推广普通话的要求产生了很大的相反作用,不利于语言的统一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方言节目形式较为单一根据现今所存在的方言类节目来看,几乎成一样的节目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