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SWOT分析

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SWOT分析

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SWOT分析都市农业是都市区域内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反映,更加强调农业生产与人、都市与自然诸方面的和谐,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兰州市已经确立了都市农业发展的目标,下面就利用SWOT方法来分析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威胁(T)。

(一) 优势(S)分析1.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独特兰州市气候类型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大特点是水热同季、光能富裕、冷暖分明、温差较大,由于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山地垂直气候明显,有利于农作物的多样性和梯次生产。

(1)光能资源充足全市各地光照丰富,全年日照时数长,总日照时数为(2352-2769)小时,其中皋兰县最多,2768.7小时。

一年中5月至7月最多,2月和9月最少,中部、西南部河川地区,日均实照8小时至9小时,太阳辐射强,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摄氏度期间的总辐射为(84-108)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73%-83%;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摄氏度期间总辐射(49-8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43%-61%。

因此,可满足各种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兰州日照充足,光能富裕,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尤其对长日照蔬菜作物如白菜、甘蓝、芥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菠菜、莴苣、大葱、洋葱等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很有利。

另外,昼夜温差大,对植物养分的积累,果实品质的提高,尤其对瓜果的糖分含量的提高,十分有利。

(2)热能资源丰富热量条件是蔬菜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从地带性气候来看,兰州市属北纬温凉带,境内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般在6-9摄氏度,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18-23度,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7至-9度。

年极端最高气温34-39度,最低-23至-28度。

生长季(日均气温大于等于0度的持续天数)230-370天,农作物活跃生长季(日平均气候大于等于10度的持续天数)140-180天。

年平均气温及积温以永登县最低(少)。

市内黄河流域的河谷川地大于等于10度的活动积温80%的保证率一般在2700摄氏度至3300摄氏度之间,一年两熟,完全可以满足各种蔬菜作物对积温的要求。

在蔬菜生长期的3月里,全市平均日较差10-15度,最大日较差22.2-26.9度。

有利于蔬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能有效地提高各种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3)生物资源丰富植物资源有: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洋芋、糜子、谷子、大麦、莜麦、青稞等,经济作物有菜籽、胡麻、大豆、黄豆、甜菜、大麻、烟叶、瓜呆、蔬菜、黑瓜籽、百合、玫瑰等;野生植物有松、桦、杨、柳、杉、榆、槐等;药用植物品种有130 种以上,被采集利用的有羌活、秦艽、赤芍、黄柏、蒲公英、鹿合草、防风、玉竹、车前、柴胡、黄芹、远志、大黄、麻黄等30 多种,另外还有驰名的蕨菜、发菜等。

动物资源有:家畜家禽有马、牛、骡、驴、猪、羊、鸡、兔、蜂等20 多种;野生动物有鹿、麝、猞猁、石貂、水獭、豹、石羊、跑鹿、旱獭、獐子、马鸡、雪鸡、狐狸、狸子、刺猬、草猫等70 多种,其中兽类16 种,鸟类44 种,鼠类10 种。

有经济价值被列入国家二类保护的动物有鹿、麝、猞猁、石貂、水獭、豹、石羊等7 种。

2.区位条件优越(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兰州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东方明珠”,也是西北最大的交通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以及西兰、宜兰、兰包、甘新、甘青、兰郎、甘川等七条公路干线在这里交汇,具有良好的参与合作和交流的条件。

兰州中亚国际配送基地,依托陇海、兰新、兰青等铁路主干线,以西兰乌、兰西拉等国家光缆主干线为主的完善的交通通信系统为载体,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诸国和兰州联系起来,为兰州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兰州市是西北区域经济的核心地区,具备辐射西北、联结欧亚的中枢作用,在吸引投资、发展农业方面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

(2)黄河穿城而过兰州市是黄河穿城而过的为数不多的省会城市之一。

黄河的流经不仅为两岸带来了肥沃的土地,更为农业的灌溉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使得兰州市的农业灌溉极为便利。

近年来,兴修的许多水利设施大大改变了农业的种植与发展条件,为农作物的灌溉和高产高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科技力量强大兰州是西北科教中心之一,发展都市农业具有较强的科研、技术优势,现有的农业科研单位有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等专门的农业科研和教学机构,包括农业、畜牧、水产、农机、水利、气象、林业等部门,如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的实施就依托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市农业技术中心、兰州市农业科学所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常年聘请50多名专家教授参与“高原夏菜”生产技术推广与产业开发。

可以说,兰州市的农业科技机构齐全,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健全,使得兰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具有了强大的科技支持。

4.具有资源优势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兰州市可开发的坪台、山台、荒山、荒坡、荒地面积比较广阔,这些闲散地在开发建设中能够为休闲、度假、环境型都市农业发展开辟一定的空间,兰州境内的五大林场、六处风景名胜区,以及遍布安宁、西固、红古等地的沿黄灌区田园风光,构成了观光、休闲农业的环境基础,境内的公路铁路四通八达,通讯畅通,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交通、通讯的便利。

此外,兰州市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很大的改善,抗旱防灾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较为齐全,新建的以榆中县三角城电力提灌工程、皋兰县西岔电力提灌工程和引大入秦灌溉工程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大批小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基本形成了自流引灌和电力提灌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灌溉网络,可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证。

5.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兰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的都市农业类型有:(1)观光农园安宁区的桃花会、皋兰县什川乡的梨花会、兰州市植物园、邓家花园、永登县苦水乡的玫瑰园、榆中县和平镇的万亩牡丹生产基地等,每年都会吸引很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不仅对该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让许多人知晓,更主要的是能够吸引到该特色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

像安宁区的桃花会、皋兰县什川县的梨花会,当地政府部门已给予了高度重视,每年盛会举办之际,都能够吸引到很多投资,签约很多项目,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2)森林公园让城市多一点绿色,让森林与城市融为一体,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大追求目标。

兰州市境内有很多的知名森林公园,如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兴隆山国家公园。

这些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极高,不仅能很好的为城市提供清洁的空气,也为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3)民居农庄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旅游经济的大力发展,居民农庄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

各地涌现出了大量的农庄,兰州市如皋兰山农庄、什川乡的“梨花会”农庄等已初具规模,除每年能将农产品顺利销售之外,农庄能为农民带来丰厚的收入,成为近年来都市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4)民俗观光村兰州市的一些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今年来,这些村庄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大力开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观光村。

其中有永登县柳树薛家湾民俗村、榆中县青城镇的民俗观光村等,这些村庄民俗风情的开发不仅宣扬了传统的民俗文化,也为当地旅游农业的良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设施农业兰州市在发展都市农业的过程中,兴建了许多农业技术示范区。

这其中有红古区示范园1000亩“兰州市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示范区”、榆中县200亩日光温室设施农业示范区等。

这些设施农业示范区为农业技术从创新到利用实现了很好的衔接,为兰州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含量。

(6)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近年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新理念,兰州市在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农业园的构建,为兰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7)出口创汇农业兰州市的一些农产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享誉海内外。

兰州百合众所周知、“高原夏菜”品优质良……,兰州市的这些优势农产品近年来发展良好,为兰州市发展农业龙头产品开创了先河。

以上类型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基础,为兰州市都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劣势(W)分析1.农业生产不均衡,农产品结构单一、品质下滑由于地区气候原因所导致的农作物生长的强季节性和长周期性,既不能均衡地满足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在数量、品种上的常年需要,又不利于实现蔬菜、瓜果因早上市、勤上市而在价格、销售优势上所能获得的高效益。

季节生产的不均衡状态,使得兰州的农业难以实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

另外,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兰州的农产品结构单一,新优品种少,劣质品种多,其菜、果、瓜农产品品种陈旧、单调、递减,而且质量退化,品质下滑。

2.龙头产品缺乏,特色农业发展规模有限兰州市尽管具有传统的兰州百合、新近开发的高原夏菜等一些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农产品,但总体来说,龙头产品数量明显不足,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规模有限。

龙头产品不足,农业发展缺乏动力;特色农业规模有限,农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发展速度缓慢。

从现在来看,兰州市具有优势的农产品远没有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新的龙头产品的开发任务艰巨,这些不足严重制约了兰州都市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3.资金短缺、投入不足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这是制约兰州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兰州市财力困难,农业投入长期不足,使得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贷款难的问题非常突出。

农户受生产经营规模小、收入水平低等因素的制约,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农业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兰州市农业自身增长乏力。

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生产周期长,农村、农业、农民获得贷款的机会愈来愈难。

农村信用社体系不健全,信用社贷款条件僵化,农户和乡镇企业资信度低和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条件的问题尚未解决,以致农户结构调整贷款难。

当前由于缺乏必要的信用担保机制,农民发展规模种养和农村中小加工企业难以得到必需的资金和信贷支持,这就影响了农村规模经营和农村工业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兰州市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教育、信息、文化、卫生、金融、保险等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存在着较大不足,设施薄弱,农村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

农技、农经、农技、畜牧、水产、种子、水利、林业等服务体系发育尚不成熟。

特别是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的落后,对都市农业的发展形成极大制约。

农业信息产业化系统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绝大多数农民仍以信息量小、传播速度慢的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缺少有效信息引导,致使很多农产品的总量过剩,竞争激烈,出现“卖难”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