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
结核、梅毒、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 已知该患者本次病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 则可不再进行报告;
如对该患者的报告情况不清楚,仅对首次就诊 进行一次性报告,再次就诊时诊断结果未发生变 更则不再进行报告;
跨年度的既往病例,如诊断变更或因该病死亡 时应再次报告。
整理课件
3)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健康体检、术前检查、 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住院常规检查等时,筛 查出的乙肝、丙肝、梅毒等实验室血清抗 体阳性结果者,但未经医生明确诊断或经 医生诊断不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病例, 不需报告。
整理课件
•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 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 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其他感染性腹 泻病,手足口病。
整理课件
•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不明 原因肺炎、水痘、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肝吸虫病、恙虫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 症、埃博拉出血热。
• 监测其他性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生殖道衣原体。
• 以上虽未列入法定传染病,但仍需要报告。
整理课件
其中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非典型肺炎、 炭疽、脊髓灰质炎作为乙类中按甲类
管理的传染病。
整理课件
三、传染病报告流程 1)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
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医务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 可以较早地发现传染病,切断传染源及传 播途径,防止疫情的扩散及爆发,从而有 效地控制传染病,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 的。
传染病知识培训
xxx医院 院感办
整理课件
主要内容:
整理课件
一、法律依据
•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200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
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6修订 • 2006年《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整理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
整理课件
4)梅毒相关知识 Ⅰ.复发病例不需要报告。 Ⅱ.年度内或跨年度的梅毒血清随访检测阳性
病例不需要报告。 Ⅲ.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而未做梅
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按疑似病例填报。
整理课件
5)丙肝相关知识 Ⅰ.既往已治愈再次感染的病例需要报告。 Ⅱ.抗-HCV检测结果阳性,符合临床诊断但未开展HCV
整理课件
2).报告要求
• 报告时限: • 甲类、乙类按甲类管理传染病要求在2小时
内上报。 • 乙类及丙类传染病要求在24小时内上报。
整理课件
3).报告方式
• 要求首诊医生以电话通知,而后填写传染 病报告卡的形式报告(有电子版的医生可 以填写电子版的传染病报告卡)。
• 最后经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人员审核合格 后,再录入传染病网报系统。
• 一个病人如果有N种传染病,就应填写N张 传染病报告卡,而不能只填一张报告卡, 勾上N种传染病病名。
整理课件
四、常见传染病诊断及报告管理
• 1)当发现患者HIV初筛阳性待复查时,需 留下病人联系电话、详细住址,并电话告 知院感办,不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整理课件
2)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原则: 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艾滋病、乙肝、丙肝、肺
无明显临床症状而长期排出病原体.
整理课件
5)在什么时候填订正报告卡?
• 在同一医疗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 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 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 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 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 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
整理课件
6)一个病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 传染病该如何上报?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4).卡片填写要求
• (1)带*号的为必填项目,身份证号码要求 必填。
• (2)初次报告或订正报告前划勾。 • (3)依次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最
好是写出患者的出生年月、如实填写)。 • (4)填写电话或其它联系方式。 • (5)14岁以下患者必需填写家长姓名及电
话号码。
RNA检测的病例,填报“临床诊断病例”。 Ⅲ.HCV RNA检测结果阳性病例,填报“确诊病例”,并进 一步填报“急性”或“慢性”。 Ⅳ.18个月及以下的婴儿或幼儿,抗-HCV阳性并不一定代 表HCV感染,应以HCV RNA阳性作为其HCV感染报告的 依据;6个月后复查HCV R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 丙型肝炎。 Ⅴ.HCV RNA检测结果阴性的病例,不论抗-HCV检测结果 如何,均不需要报告;已按抗-HCV检测结果阳性报告的 “临床诊断病例”,应订正为其他疾病。
• (11)需分类上报的为: • ▲炭疽分为肺炭戊
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
整理课件
•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菌阴、未痰检、仅培 阳四类。
• (12)需要报告的病原携带者:霍乱、脊髓灰 质炎、艾滋病等国家规定的其他传染病,乙 肝携带者不用报告,需登记在病原携带者登 记本上,首次发现的病例要进行传染病上报。 ★病原携带者(健康携带状态):慢性病原携带者
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08月28日修订 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防治法》自2004年12月01日起施行。
整理课件
二、传染病分类
• 国家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9种。
•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整理课件
•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 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 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 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 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 疟疾。
整理课件
• (6)幼托儿童或学生需填写患者的幼儿园 或学校名称、年级、班级。
• (7)民工必须填写工作单位。 • (8)现住址为患者现在发病时所居住的地
方,而不是患者的户籍所在地, • (9)填写现住址时应精确到乡、村、组,
街道应精确到门牌号。
整理课件
• (10)需分急性、慢性上报的为:乙肝、 丙肝、血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