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关系探析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关系探析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关系探析
摘要:政府、媒体与公众作为社会的三大组成部分,在公共危机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这三者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相关性很强的动态系统。

在改革开放之前各种消息的发布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过去一切都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的情况有所转变,危机管理转变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政府为化解风险社会危机,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必须构建合理的关系。

构建合理的政府、传媒、公众关系对于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媒体;公众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016-02
引言
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

公共危机对于社会的安定有着巨大的危害性,甚至引发各种冲突和灾难,造成国家的动荡。

社会的三大组成:政府、媒体与公众。

它们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角色,也独立地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在面对危机蔓延的过程中,政府信息的及时公开、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公众民主参与的积极性等这三个重要的方
面决定危机管理的成功与否。

一、我国政府、媒体与公众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关系
政府——社会的主导者,在危机管理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媒体——危机信息传递者、危机征兆的发现者、危机的舆论引导者、公众的情绪稳定剂。

公众——社会的主体,是危机的传播者也是危机的受害者,理性有限。

因此,政府,媒体,公众成为公共危机信息的三个根本要点。

信息将这三个基本要素团结在一起,让它们都可以在各自领域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彼此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状态。

目前我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
1.政府不再主导一切,但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目前依然是最权威的。

政府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肩负着最主要的责任。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公众和媒体对政府的依赖性逐渐减少的同时开始对政府进行监督,有效地促使政府保持高效和公正。

2.媒体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的同时出现了信息泛滥的情况
虽然我国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表现以前很落后,但是最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好转,尤其是在公共危机事件报道方面的时效性及客观性明显增强。

但是为了满足公众信息需求,有时一些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进行大量无意义的甚至是虚假的危机报道,出现了“喧哗”的情况。

3.公众的理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很有限
随着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与信息甄别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渠道的扩展,以及政府危机管理的透明度不够,所以很容易受到一些非理性信息的迷惑,成为谣言和谎言的传播者和受害者。

(二)目前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三者关系存在的问题
构建合理的政府、传媒、公众关系对于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危机管理从一个单单由政府主导转变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为应对风险社会的要求必须构建合理的关系。

目前,我国这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还很不完善,政府没法及时准确地收集危机信息。

由于政府组织系统庞大,在公共危机爆发时难以整合资源,实现危机的及时合理化解。

另外这种体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组织内部上下沟通不畅、信息量的减少甚至失真等负面效应。

2.政府的信息传播渠道不完善
畅通政府信息渠道是化解危机、遏制谎言传播最有效的方法。

媒体管理的行政级别化将新闻媒体与政府机关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而将社会公众隔离在外。

而在这种情况下,公众与信息发布之间的正
常渠道被阻隔了。

另外因为政府门户网络信息更新速度慢等原因,几乎没有发挥“电子政务”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的政府信息传播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3.政府的公信力亟须提高,公众的知情权难以保障
让公众信任政府,是对当前政府的一个基础要求,政府必须获得在公众中的公信力,才能让公众团结在政府的引导下,获得对危机的胜利。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部分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落伍,在危机发生时,常常使用隐瞒甚至欺骗的手段,这大大降低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对于各种危机,政府要保证公众拥有基础的知情权,让公众知道真实的信息,对政府和公众是有利的,方便公众对危机的判断,以避免各种谣言的传播及非理性消息的蔓延。

4.公共媒体缺乏有力的监督导向
媒体是公众观念的重构机器,影响着人们对危机和信息的判断。

媒体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媒体通过自身的优势,加大引导性宣传,激发民族凝聚力,对于控制危机具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我国公共媒体缺乏正确、有力的导向作用,甚至在危机信息传播中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媒介对于信息价值的选择偏好和提高新闻收视率的需要,存在着不正常的信息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容易给公众造成一种夸大性的信息误导,以及加大公众对自身所处环境不安定因素的恐慌。

其次,媒体新闻报道为了提高关注度而追求报道的时效性和轰动性,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同时媒体间信息报道的矛盾信息则会加重公众心理的恐慌从而引发出新的社会危机,最后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除此之外,媒体自身对于公共危机信息的错误理解导致对于主要危机与次要危机间信息的报道有失主次。

二、公共危机中政府、媒体、公众角色与关系的重构
(一)危机事件中三者角色与关系重构的必要性
从危机管理的角度讲,政府、媒体、公众作为公共危机传播的三个要素,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动态系统。

当公众依然信任政府和媒体时,为他们提供有关一系列重要线索,为政府与媒体服务。

在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中,媒体平衡政府与公众之间博弈水平的杠杆作用愈发明显,则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时下的中国正逐步走在两极分化的边缘上,不论政府,公众还是媒体,都在只顾着自身经济利益,尤其是在面对公共危机的传播时,彼此显现得更为自私。

与此同时,整个机体内在也出现了不同级别的分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