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画像石文献11

汉画像石文献11

箫鼓东汉山东沂南北寨汉墓出土
一辆车,用三匹化装了的马拉着。

车上安装着建鼓。

建鼓的中间插杆挂着缨穗缨络,最上面安个方座。

车上有五人,一人驾车,二人在前面吹箫,二人在后面举着缨络。

而在车顶上的方座上,有一个小孩倒立其上,显出独特技艺。

这是一辆出行的彩车,是带领乐舞队伍的。

骑马听乐图(作者收藏拓片)
骑马偶相遇,问君何所适,未及开口言,忽闻楼上有歌声,勒马细聆听,竟是年青别离曲。

相顾人老两鬓白。

摇鼗鼓,山东沂南北寨出土
鼗是导也。

摇鼗鼓,即在小鼓两侧有小珠以绳与鼓面相连,有一支长柄可用手捻动,使两侧小珠摆动而打击鼓面发声。

在乐队开始演奏乐曲前,先摇鼗鼓,在演奏中不时穿插鼗鼓声,以烘托气氛。

抚琴,山东沂南北寨出土
汉代的琴,在众多乐器中,起着统帅作用。

它声音和谐,音量大,却不喧哗。

声音小时也能让人听到。

它携带方便,因此成为不离身的乐器。

光武帝刘秀每次宴会上,都要让人鼓琴。

可见琴在汉代是比较普及的一种乐器。

吹笙,山东沂南北寨出土
笙是以匏为底,在上面有规律的插上一定数量的竹管,再加金属的簧片。

利用气流与簧片共振发音,每个竹管发出一个音,这音好像是从植物中发出的,的以叫笙。

它是汉代乐器中的佼佼者。

“笙奏”是指全部乐器合奏的意思。

吹笛,山东沂南北寨出土
山东沂南北寨出土的画像石,有一人竖吹一乐器,它就是汉代的笛。

击铙
铙像铃,比铃大。

使用时,以手执铙把,铙吕朝上,另一手拿小锥子敲击。

在汉代的乐队中,有四个人吹排箫,一人吹埙。

为首的一人既吹排箫,并以锥击立于地上的铙,作为调节乐曲的节奏。

撞钟,山东沂南北寨出土
特钟,现存南阳汉画馆
上图是山东沂南北塞出土的画像石,一幅撞钟,它架子上悬挂两个钮钟。

乐人用长棒撞之,棒上有一条带子,可见棒的分量不轻。

下图是特钟。

它悬挂的是一个甬钟。

在乐队演奏乐器前,首先要击特钟,作为乐曲的前奏之一,使乐队各种乐曲,同时开奏。

二是在演奏乐曲过程中,击这特磬,可以加强乐曲的节奏。

击磬,山东沂南北寨出土
磬分大磬、编磬、歌磬、颂磬。

笙磬五种。

编磬制作困难,须用“三四滨浮磬”即用安徽省灵壁县北的石,做成一片片形如图,音调各异的单磬,再集合而成为编磬。

图中四个编磬,乐人手执小锤,正在敲击编磬。

因磬声最清雅,声传得又远,乐曲合奏时,其快慢应依磬声。

《练力》画像石拓片
“练力”为江苏徐州市汉画馆中收藏的画像石之一。

图中有七人,右边五人双手执鼎翻举过头顶。

证明其力最大。

《击剑》画像石拓片
击剑。

1972年河南南阳唐河针织厂东汉墓出土“击剑”画像石。

右二人皆执长剑对仗。

一人跨步击刺,一人侧首躲闪,并横剑欲还击。

左有一个童子惊恐而奔走。

技击汉山东邹城八里河出土邹城市孟庙
汉代是一个开发进取的时代,青年中读书击剑成为风气汉画像石中反映了这种时代的风尚。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手搏图
图中有三人,皆短袍束腰长裤。

右边二人,弓步亮掌,双眼对视,伺机向对方攻击。

左边一人,也作亮掌态。

准备加入手搏。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徒手对剑图
右边一人,一手执剑,剌向左边一人。

右边一人,徒手弓步后退,让出剑锋。

宴饮讲学图(摹本)
图石上段已残,残高0.75米宽0.75米。

此图仅见二人;作陆博游戏。

讲学图正面有一方形高堂,三面回廊,上坐一老者,外面一人双手捧牌,侧耳倾听。

堂前还有十三人,捧牌环坐聆听教诲。

图边有字,“密都乡安持里孙琮威石之郭藏”。

比武图(徐州汉画像艺术包馆藏汉画像石,1957年铜山县黄巾出土)汉代尚武,人人学习武斗。

一人手持长戟,一人双手持剑,相对比武。

持剑人右边有一人在损点。

持戟人之后,有一人在观看。

两人比武之时,有鸟在前,看着后面只凤凰在追逐一禽,也作比武之态。

树下射猎汉画像石拓本山东肥城北大留土泰安岱庙藏一人乘马来到树下,跪下左腿,拉开弓,瞄准着浓叶。

他看到有一个鸟巢,掩映在树叶里,一只鸟儿正仲头到巢外,左右探望。

投壶饮酒图
饮酒行令,可以助兴。

汉代画像石中有一副饮酒行令的图,叫“投壶”。

看谁投入壶中的箭多,就是得胜。

投壶中的箭少就是贩者,输败的人要罚饮酒。

画的中有两人正在投壶。

右边一个人是观察者。

左边两个人,可能是刚刚输掉而离开的。

庖厨图(作者收藏拓片,原石藏徐州白集汉画像馆)
图壁上挂满鸡、鸭、猪鱼的肉卖。

一个人在烧火。

一个人在切菜,一个人在拌食物,一个人在切肉,一个人在汲水。

一派繁忙景象。

庖厨图(摹本)
顶墙挂着鸡、鸭、鱼、龟、猪头、内脏……。

有剖鱼的、杀猪、杀牛、杀羊、杀狗的人忙着。

有蒸、烤、烧火的,有做豆腐的,有从井里汲水的……
庖厨图(山东临沂五里堡出土汉画像拓片)
壁上挂着鱼、鸟、猪肉类,挂着牛头,羊头。

一个人手牵一头狗,可能要杀为牲。

一个在烧火,一个在拌食物,一个在洗菜。

在图的右边,有一个佩剑的人
可能是监工。

庖厨东汉画像石拓本浙江海宁市长安镇出土海宁市博物馆藏夜间为庖厨备馔。

一个小孩提灯在前引路,一个人肩挑,前头为一条大鱼,后头为一罐食物。

最后为一个腰带刀剑,一手提灯。

下图中央是一个人用网捞鱼。

旁边两人。

一个用刀砍柴,一个手摘一枝莲。

山东济宁城南张出土的汉画像石《庖厨图》
山东诸城县凉台出土的汉画像石《庖厨图》
上图山东济宁城庖厨图,中央是烧火煮肉鼎。

有一人在放进肉类。

图右有一人在杀牛,图左有一人在杀狗。

下图诸城庖厨图分四格。

第一格为杀羊,第二格为一人用垂锤敲杀牛。

第三格是杀猪一人执棍棒杀,有二人配合。

第三格是一人牵狗执棍,另一个端盆。

一棒打死后就杀人。

冶铁图,山东滕县宏道院出土
这幅冶铁图是1930年于山东滕县宏道院出土的。

是至今发现的唯一冶铁图。

左侧一个匠人在操作鼓风机,向炉内鼓风。

汉代鼓风机叫“鞲蘘”,它是一个皮蘘,像现代的手风琴那样,靠一推一拉排、吸风,推则排气,拉则吸气。

通过不断推、拉,向向铁炉内送入空气助火焰生长。

滕县黄家岭汉画像石上该划的铁器制作场面
图中央一人,正在加热炉旁的铁砧上,执锤锻打。

左边一个人,举着锻打好的长刀在检查,看是否合格。

右边一人正在低头磨砺铁刀。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

做好长刀,都分别挂在墙上。

这个作坊是专门制造兵器的。

牵牛套辕拉车图
南阳县英庄出土的汉画像,其中有牛耕图。

图画中刻一个人,左手挽缰绳,牵一牛,右手执鞭,似是牵牛套辕拉车。

图中的牛生直叉角,躯长体高,肩峰高耸,俯首垂尾驯服的向前迈步,应是驾辕的好牛。

拾粪东汉画像石拓本陕西缓德出土
一匹壮实的马在前面走,后面跟一个农民,一手拿耙,一手拿筐跟在马后捡粪。

图上方是一只狼,二只鸟,一片草地地。

牛耕图
陕西米脂出土的汉画像石的牛耕图,两牛拉一犁耕田。

用桑条一支穿过两牛的鼻子,使两牛连结在一起,一个农民驱动它们共同牵引犁仗犁田。

牛耕东汉画像石拓本陕西绥德王得元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一个农民,举手扬鞭,一手扶犁犁地。

空白处是一棵树,枝叶茂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