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1. 内容
1.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的因子。

温度太低,可使原生质膜处于凝固状态,不能正常地进行营养物质的运输或形成质子梯度,因而生长不能进行。

当温度升高时,细胞内化学和酶反应以较快的速率进行,生长速率加快。

但当超过某一温度时,蛋白质、核酸和细胞其他成分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作用。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表现在:
(1)影响酶活性。

(2)影响细胞质膜的流动性,温度高流动性大,有利于物质的运输;温度低流动性降低,不利于物质运输,因此温度变化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必泌。

(3)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2.pH
pH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因为pH通过影响细胞质膜的透性、膜结构的稳定性和物质的溶解性或电离性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每种微生物都有一个可生长的pH范围,以及最适生长pH。

大多数自然环境pH为5-9,适合于多数微生物的生长。

只有少数微生物能够在低于pH2或大于pH10的环境中生长。

根据微生物生长对pH的要求范围,可分:嗜酸性微生物、嗜中性微生物、嗜碱性微生物。

3.氧
根据氧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好氧、微好氧、氧的忍耐型、兼性厌氧、专性厌氧等五种类型。

4.营养物质的组成和浓度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的浓度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很大影响。

影响表现: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在微生物培养中,某种基本营养物质被耗尽也可使微生物的生长停止。

即使培养基中没有任何毒物存在,而且其他营养物质仍很丰富,当添加少量这种营养物质时则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重新开始;
微生物细胞的生物量:在分批培养中,当底物利用速率达到零时,微生物的生长也恰好到达稳定期,此时,底物转化为细胞的产率已达最大。

2. 练习
一、选择题
1.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A.50%。

B.70%。

C.90%
答案:B
2.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62-63℃ 30min
B.71-72℃ 30min
C.60-70℃ 30min
答案:A
3.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防腐
答案:B
二、填空
1.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工艺条件是:压力 ____________,温度 _______,时间
________。

答案:98kpa,121℃,30min
2.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者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后者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包括细菌的芽孢
3.一般情况下,微生物的 ____________抗干燥能力较强,微生物这一特性已用于
______________。

答案: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
4.酸菜,饲料青贮是利用______________发酵产生的 ____________抑制__________,
使之得以长久贮存。

答案:乳酸菌,乳酸,腐生细菌
三、简答题
1. 试述高压蒸气灭菌的基本方法。

答案:将待灭菌的物件放置在乘有适量水的高压灭菌锅内,盖上锅盖,并打开排气阀,通过加热煮沸,让蒸气驱尽锅内原有的空气,然后关闭锅盖上的阀门,在继续加热,是锅内的蒸气压逐渐上升,随之温度也相应上升至100℃以上。

一般要求温度达到121℃,时间维持15-20min。

2. 试述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答案:(1)细胞质膜透性改变,使抗生素不进入细胞;
(2)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主动排出细胞外;
(3)把药物作用的靶位加以修饰和改变;
(4)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
(5)形成“救护途径”,通过被药物的代谢途径发生变异,而变为仍能合成原产物的新途径。

3. 测验
一、选择题
1. 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
A.0.001%
B.0.1%
C.1%。

2.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
A.5-10%
B. 10-15%
C.15-20%
二.填空题
1. 利用干燥对微生物影响的原理,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方法保存食物。

2.高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 ____________,低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的防腐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4.调味品饮料中常加入 ______________作为防腐剂。

三、简答题
1.试以氨苄青霉素为例,说明半合成抗生素的优点和合成原理。

4. 案例
5. 资源下载
课程讲义资源(Word文档)、教学课件资源(PPT)、视频录像资源(视频录像)。

6. 扩展学习
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编,《微生物学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Prescott LM, Harley JP, and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e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
4. 闵航(2005):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参考期刊:
微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
微生物学通报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
参考网址: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ppt://159.226.80.1/chinese.html
中国微生物资源信息共享/sdinfo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