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科院土壤学(842)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标准
2. 土壤通气性
3. 土壤
二.填空
1.有效水分的上下限值。
——。
2. rhy中文名 mysty中文名
3.毛管水。
——。
三.简答
1.解释冻后增熵和夜潮现象
2.植物根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过程
四.论述
磷肥施入旱地土壤后,磷素以什么样的途径进入水体,以及提出4种措施解决方法,并说明机理
五.分析
次生盐渍化的产生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的理由和治理的方法途径。
六.实验设计
有研究指出:增施S能够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尤其是长期淹水条件下更明显。
请设置一个实验,验证这种理论,并解释出现S能够降低cd吸收的主要机理。
(实验指标测试合理,分析准
确。
得出结论)
说明:名词解释不难,填空有两个奇葩的英文翻译成中文名字。
我不知道,写的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论述是磷肥施入旱地后,进入水体的途径,看清楚题。
分析题是次生盐渍化的成因要说清楚,防治结合。
实验设计题注意是在s的作用下,引起了cd的形态的变化,而且是在淹水条件下更明显。
所以这个验证实验,要做好对比,以及测定的指标是cd和s的量的变化,从水稻和土壤中的含量多少说明,得出的数据要与已知的结论一致,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断机理可能是s与cd反应,引起反映,造成水稻对cd的有效性降低,并进一步结合知识解释就可以了。
后记:本人土壤学考120,但是数学考的太少没上线。
分享来自:石河子大学土壤学
12级某同学。